阳 俐
(衡阳市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公司 衡阳市 421001)
湖南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确保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小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湘发 [2013]6号),明确了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四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功能定位和全面小康进程的要求。为促进区域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谋求发展良策,充分发挥水利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长株潭地区。长沙、株洲、湘潭全境。重点以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市群建设,提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到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率先建成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2)洞庭湖地区。常德、益阳、岳阳全境。紧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湖区生态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加快融入长江经济走廊,到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湘南地区。永州、郴州、衡阳全境。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平台,大力促进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建成连接粤港澳和东盟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4)大湘西地区。邵阳市、娄底市、怀化市、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全境。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措施,加大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到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经过多年建设,湖南水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一步丰富,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民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利抗灾减灾取得显著成效,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行业能力得到增强,初步建立了防洪、排涝、抗旱水利工程体系和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止至2011年底,湖南省水利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①水库与塘坝:共有水库14 121座,总库容530.72亿m3,其中已建水库14 086座,总库容496.98亿m3,在建水库35座,总库容 33.74亿m3,大中型以上水库413座,总库容460.08亿m3;共有塘坝166.37万处,总容积73.88亿m3,窖池4.60万处,总容积369.80万m3。②堤防:堤防总长度为18 684.87 km,其中:已建堤防长度为11 502.81 km,在建堤防长度为291.34 km;5级及以上堤防长度为11 794.15 km。③水闸泵站:共建成过闸流量1m3/s及以上水闸34 825座;共有泵站53 189座,其中装机在50 kW及以上或抽排流量1m3/s及以上的泵站7 217座。④地下水取水井:共有地下水取水井622.56万眼,地下水取水量共16.17亿m3,其中灌溉机井8.14万眼,取水量共1.81亿m3,供水机井368.59万眼,取水量共10.39亿m3,人力井245.83万眼,取水量共3.97亿m3。⑤灌区灌溉: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12.42万hm2(4 686.3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及以上的灌区23处,有效灌溉面积49.69万hm2(745.3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 (含)~30万亩的灌区661处,灌溉面积 115.43万 hm2(1 731.51万亩);50亩(含)~1万亩的灌区7.32万处,有效灌溉面积115.41万hm2(1731.15万亩)。⑥农村供水:农村供水工程508.97万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6.67万处,分散式供水工程502.30万处。农村供水工程总受益人口4 460.21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受益人口1 810.58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受益人口2 649.63万人。⑦行业队伍建设:共有水利行政机关及其管理的企(事)业单位2 942个,从业人员83 397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30 823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52 574人。共有乡镇水利管理单位2 185个,从业人员12 135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4 478人。
(1)长株潭地区。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水利改革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三个地级城市基本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县级城市防洪基本已形成闭合圈,农业灌溉体系基本完善,农村安全饮水基础较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引起高度重视,基层水管单位改革基本到位。但是对照“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2020年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总体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一是湘江干支流堤防和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依然不高,山洪灾害的风险依然存在,小型病险库仍有较大数量;二是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单一,抗风险能力不高;三是农村供水仍未全面普及自来水,尚未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四是大中型灌区更新改造尚未全面完成,农业用水粗放,农业稳产增产的基础依然不牢;五是局部河段水生态恶化,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的任务繁重,水生态文明建设刚开始起步。
(2)洞庭湖地区。洞庭湖区是湖南省防洪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也是全国治水难度最大的区域。该区域水资源总量丰富,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形成,水土流失程度较轻。但是对照 “到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要求,水利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一是防洪排涝标准不高,蓄洪垸安全建设严重滞后,一般堤垸、内湖、撇洪河治理尚未起步,泵站更新改造任务重;二是工程调控能力不足,洞庭湖北部地区水资源主要依赖长江来水,水资源保证率不高;三是江湖阻隔,水系连通性差,垸内水系水质差,水生态保护的难度较大;四是江湖关系复杂,三峡工程蓄水对洞庭湖影响逐年加剧,水生态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五是地下水铁锰超标严重,外河断流时间长,人饮安全问题较大。
(3)湘南地区。湘南地区是湖南省干旱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资源十分丰富,有大片可开垦的荒地,是湖南省粮食增产最有潜力的地区。现已建成欧阳海、双牌、青山垅、涔天河等4座大型水库,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水库和山塘河坝,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蓄、引、提相补充的灌溉网络,为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与“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和“到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防洪标准不高,部分县级城市尚未形成封闭圈,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任务较重,山洪灾害多发易发;二是调节性能的骨干蓄水工程少,现有工程分布不匀,城乡供水保障率不高,新建水源工程任务繁重;三是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比例不高,灌区节水改造任务重;四是部分地区降雨量少,保水能力差,干旱严重。
(4)大湘西地区。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山洪灾害多发易发的地区。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十大水电开发基地之一,位于江河上游地区,水质条件总体较好。但是对照“到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建设任务。一是山洪灾害问题十分严重,极易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二是自然地理条件差,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缺水严重,干旱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人口分散,解决人饮安全的任务重,实现集中供水难度大;四是土壤保水能力差,易发生面蚀、沟蚀,花岗岩分布广,崩岗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部署,结合湖南省水利发展现状与特点,因地制宜,统筹协调流域、区域和城乡水利发展,形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小康水利发展格局。分片区建议如下:
(1)长株潭地区。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加快湘江保护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打造“湘江莱茵河”,到2020年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一是加快区内主要河流治理,稳步推进城市排涝工程建设,提高新建城区防洪治涝能力;二是尽快启动城市第二水源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高品质的城乡用水,研究酒埠江-洮水水库和东江水库供水的可行性;三是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特别是城市湿地和河湖工程建设,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四是高标准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五是全面加强水资源监测保护体系建设,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城市。
(2)洞庭湖地区。加快推进防洪减灾工程、供水保障工程、河湖健康工程和现代水利管理体系建设,到2020年,基本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水利综合支撑体系。一是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堤防工程建设、蓄洪安全建设和治涝工程建设。引导生态经济区人口、产业合理布局,重要蓄洪垸实现有计划分蓄洪;二是强化城乡供水保障。推进松滋口建闸和四口河系整治,提高洞庭湖北部地区水资源配置能力,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推进湖区大中小型灌区建设;三是加快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保护河湖水质,加强河湖水域、岸线保护,维护河湖空间,有效修复河湖健康,改善水生态环境,维持洞庭湖“一湖清水”;四是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蓄滞洪区管理,初步构建现代水利管理体系。
(3)湘南地区。加快水库工程建设,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和工农业生产水资源保障能力,到2020年,基本构建与承接产业转移相适应的水利综合支撑体系。一是加快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高对洪水的控制与水资源调配能力;二是加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新建、扩建灌区工程,重点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争取何仙观、毛俊等重点水源工程立项上马;三是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搞好小流域治理,增强生态自我修复和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四是加强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提高县级以上城市防洪标准。
(4)大湘西地区。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治理水土流失,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到2020年,为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水利综合支撑体系。一是加强水资源工程建设,特别是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推广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重点解决岩溶地区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问题;二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搞好小流域治理与开发,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和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力争建设崀山、宜冲桥等一批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结合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对洪水的控制能力和山洪灾害的防御能力;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事业,实施以电代柴工程,保护生态环境。
[1]张岳,等.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第一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顾浩,等.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第一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