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大环境下,能源作为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和动力,受到高度重视。如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对改变我国人均资源水平低、能源结构不合理的基本国情和“软肋”至关重要。
4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研究讨论了能源发展中的相关战略问题和重大项目。
本次会议,李克强总理清晰地阐述了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清洁、高效、安全的三大方针,这既表明清洁能源已成为撬动能源结构调整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又明确了中国能源未来立足国内、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李克强在会上强调,国家将开工一批核电、特高压输电、大水电等重大能源项目。这既是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有序开工合理的水电项目。加强风能、太阳能发电基地和配套电力送出工程建设。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今年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降耗增效。积极推进电动车等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化,加快高效清洁燃煤机组的核准进度,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现役机组坚决实施升级改造,促进煤炭集中高效利用代替粗放使用,保护大气环境。
李克强指出,调整能源结构,关键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要放开竞争性业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有序进入能源开发领域公平竞争。积极推进清费立税,深化煤炭资源税改革。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推动供求双方直接交易,提供更加经济、优质的电力保障,让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我们的能源装备有基础、有条件、性价比好,要积极创造体制条件,着力完善相关专业服务,努力形成各方合力,推动先进能源技术装备“走出去”。
历经四次审议,环保法修订案4月24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此间环保专家认为,修订后的环保法有可能成为现行法律里面最严格的一部专业领域行政法。
修订后的环保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跨行政区域联合防治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还就政府、企业公开环境信息与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作出了系统规定,法律条文也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我国环保法律体系包括30多部相关法律和90多部行政法规,作为主心骨的环境保护法,未来势必与随之作出修改的相关专门法律一起,形成中国生态文明保护的“制度笼子”,护航美丽中国。
财政部4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较今年前两个月增幅有所回升,但地方国企利润仍为负增长。
国有企业前3个月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337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中央企业4321.5亿元,同比增长5.1%;地方国有企业1015.5亿元,同比下降3.8%。此外,3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38296.4亿元,同比增长11.3%;负债总额608979亿元,同比增长11.6%。
财政部表示,1至3月,国有建材、施工房地产、汽车、电子和电力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高。国有化工、煤炭、纺织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国有交通、钢铁和有色行业持续亏损。
“新浪网的互联网出版和网络传播视听也被停止了?”4月24日,当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通报最新情况后,很多人既惊讶又感叹。大型网站理应为净化网络环境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然而,声名广播如新浪网竟也不能免于涉黄,足见“网络黄毒”的范围之大、渗透之深,对它的查处,更折射出“净网行动”打击网络淫秽色情的坚定决心。
更多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依法查处淫秽色情网站110家,关闭相关频道、栏目250个,删除涉黄信息20余万条……今年以来“净网行动”的数字背后,是某些商业网站铤而走险的逐利之心,不仅严重违法经营,更深深伤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论网站规模有多大,无论网站影响有多大,都没有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件事情大。依法经营,净化网络,既是道德底线,也是法律高压线。
打击网络淫秽信息,就要斩断利益链,深挖彻究、釜底抽薪。正因此,既需要专项治理行动以儆效尤,也需要常态化、法治化治理。在网民规模超过6亿人的现实语境中,如果网络企业不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广大网民置身于行动之外,单靠政府发力也独木难支。因此,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自律、网民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才能释放出天无不覆、地无不载的治理能量,进而防止淫秽信息死灰复燃,真正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和一系列禁令出台,中央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要求更高、更严,各种不应有的待遇随之减少或取消,有人因此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
从“官好做”到“官难当”,说明中央的一系列禁令产生了效力。正如网友直言,“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做违规之事不易了。”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当官不易”是人民的福音。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如果都能像焦裕禄、牛玉儒、沈浩等英模那样,有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情怀,“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规规矩矩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就不会觉得当官不易。
八项规定,整风肃纪,不是让当官“难”,而是让当官“易”,不是让官员畏惧,而是让官员敬畏,不是让官员挖空心思去钻营,而是让官员兢兢业业去做事。所以说,不是当官不易,而是贪官不易。
酥油蜂蜜、乐山豆花、蓝田裤带面、山东煎饼……这些最朴素的家乡食物,再次挑动了众多“吃货”的味蕾与乡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这些祛除了奢侈与精工细作的食物,这些充分展现手工曼妙与食材获取艰辛的食物,这些来自大山、大海深处,包裹着浓浓乡土味,最纯真最天然的食物,这些只有丈夫、妻子、母亲会做,包含着故土亲人温度的食物,不仅俘获了人们的胃,也获取了人们的心。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其实也是在说,食物不仅是拿来果腹充饥,更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寄托。作为一部展现中国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人类对食物最纯粹的感情与敬畏——任何时候,能够填饱肚子、激发共鸣的,永远是那些带有情感尤其是亲情的乡土之味、岁月之赏。
一个人,不管他走得多远,离开得多久,总有一种力量将他与故乡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故乡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表面看是写食物,深层则是写乡愁。在城市化迅猛推进的背景下,无数普通人远离故土与亲人,在城市和乡村间奔波。这时,唯有充满人情味儿的故乡味道,才能够在遥远的他乡给人以慰藉。乡愁里面,既有人们对故乡美味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愿景:有没有一种更加坚实的制度力量,去保卫我们的餐桌,避免我们陷入由重金属、三聚氰胺、苏丹红组成的另一种“味觉盛宴”,去保护好充满人情味、纯良天然的舌尖文化,去守卫我们的乡愁?什么时候,不管在家乡还是他乡,人们都能找到最充满人情味、最安全纯粹的舌尖文化,才算是找到了心之安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