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04-04 00:10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永顺县耕地粮食

李 彬

(永顺县农业局,湖南 永顺416700)

永顺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热量充足的特点,年均气温16.4 ℃,无霜期286.4 d,年均降雨量1 365 mm,年日照时数1 306 h。全县国土总面积3 810 km2,耕地3.92 万hm2,其中稻田3.01 万hm2,是典型的山区农业生产大县[1]。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永顺县粮食生产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现阶段,深入分析永顺山区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粮食生产发展对策措施,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永顺县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永顺县粮食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等[1]。2013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5 万hm2,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66.4%。2009~2013年,永顺县粮食总产量分别为21.02 万t、21.45 万t、20.13 万t、20.48 万t、20.38 万t,年均产量20.69 万t[2],连续五年实现了粮食产量稳定在20 万t 以上的目标,基本实现了县域内粮食供求平衡。自2006年起纳入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励县范围,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称号,属于全国产粮大县和湘西州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1.2 基础条件得到改善

近3年来,永顺县耕地占补面积达791.67 hm2,其中异地占补新增耕地789.41 hm2。整修中小型水库122 座、塘坝4 206 处,沟渠配套设施有所改善,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23 万hm2,旱涝保收面积0.77 万hm2,节水灌溉面积0.15 万hm2[2]。随着田间机耕道路条件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拥有农业机械3.24 万台、总动力29.5 万kW,稻田机耕率达90%以上,机收率42%,农机化综合水平达52.3%。

1.3 产业开发初具雏形

目前,全县已建立以松柏、颗砂、石堤等乡镇为主的优质稻生产基地1.47 万hm2,以泽家、高坪等乡镇为主的杂交玉米生产基地0.67 万hm2,以松柏、石堤、塔卧为主的两薯生产基地1.20 万hm2[1]。全县共培育2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138 户,发展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新型家庭农场3 户,有良友米业、兴隆米业等粮食加工规模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6 万t 左右,并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在松柏、石堤、颗砂等乡镇建设原料粮订单基地0.28 万hm2,生产的“猛洞河”牌生态香米、“良友”牌石堤香米、“永农”牌生态香米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1.4 品种结构逐步优化

自2000年以来,永顺县先后引进推广了“湘晚籼”系列、“玉针香”、“农香25”等中、高档优质稻新品种22个,中、高档优质稻推广面积已累计达到10.00 万hm2以上。依托湖南省继福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选育湘永单3 号、福单2 号等玉米新品种11个,在西南山区累计推广533.33 万hm2,新增产值4.5 亿元。引进大西洋、费乌瑞它等优质马铃薯良种12个,建立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133.33 hm2,其良种类型可满足全县不同海拔、不同土壤类别等农田种植需要,为实施“一片一种”、“一乡一种”的粮食生产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打好了基础。

1.5 栽培技术日趋成熟

近年来,永顺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在搞好粮食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的同时,总结、集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粮食作物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全县“双杂”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推广超级杂交稻1.55 万hm2、脱毒马铃薯0.57 万hm2;推广玉米规范化早播0.68 万hm2、水稻轻简栽培1.07 万hm2、马铃薯起垄栽培0.83 万hm2;推广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3.75 万hm2、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0.83 万hm2。据统计:2006~2013年,年均粮食单产达4 965.15 kg/hm2,比“十五”期间年均单产增长25.94%[2]。

2 影响永顺县粮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基础设施条件依然薄弱

永顺县农田水利设施多建于20 世纪60~7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许多水利设施已失去应有的使用功能。永顺县现有高标准农田0.74 万hm2,仅占耕地面积的18.8%,绝大部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近年来,由于绿肥种植面积缩减、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导致农田土壤板结现象严重,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趋势。据县土肥站多年监测,永顺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以1%的速度递减,耕地质量明显下降,制约了粮食生产水平的稳步提升。

2.2 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

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业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涨制约了粮食生产效益的提升。与2002年相比,稻谷、玉米等主要粮食产品价格上涨一倍,而以尿素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近4 倍,劳动力价格近两年来亦是成倍增长。据调查测算:种植水稻按单产6 450 kg/hm2、价格2.7 元/kg计算,每公顷产值为17 415 元,扣除物化投入,每公顷纯收入11 520 元,若扣除劳动力成本,种植一公顷水稻则亏损6 480 元,远远低于种植烤烟、百合、猕猴桃及商品蔬菜等生产效益,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3 粮经争地矛盾日益凸显

近年来,永顺县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柑橘、猕猴桃、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面积已达1.60 万hm2,烤烟、百合、商品蔬菜等一年生经济作物面积近1.00 万hm2,粮经争地矛盾日益凸显[2]。据调查:松柏镇耕地0.26万hm2,2013年种植烤烟0.09 万hm2,猕猴桃0.07万hm2(其中占用耕地0.03 万hm2),而粮食作物种植仅0.08 万hm2;芙蓉镇有耕地0.21 万hm2,2013年种植烤烟0.06 万hm2,柑橘、猕猴桃等多年生经济作物占用耕地0.05 万hm2,而粮食作物仅种植0.06 万hm2。由于多年生经济作物开发占用良田导致农田耕作层破坏,对今后恢复发展粮食生产影响较大。

2.4 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

当前,由于土地流转机制不畅,少数农户宁愿田土抛荒也不愿流转田土给大户实行规模经营,阻碍了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进程。由于农户实行分散经营,受资金、生产规模、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种粮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粮食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较低,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据调查:2013年永顺县种植粮食2 hm2以上大户138 户,其中种植6.67 hm2以上的大户仅9 户,大户种植规模0.05 万hm2,只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1.14%。

2.5 资金技术投入严重不足

永顺县地处老、少、边、穷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县级财政资金十分薄弱,自身投入到粮食生产发展的资金有限,导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科技成果应用率较低,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近年来农技人员知识老化、结构失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农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非粮产业转移,导致种粮劳力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困难、生产管理粗放,种粮比较效益不高。

3 加快永顺县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要不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进行大中型水库、灌渠配套设施建设与维护的同时,要加强对分散的塘坝、集雨窖和灌溉沟渠的管理与维护,提高水利设施的灌溉效益,增强耕地旱涝保收能力。要结合山区实际,在耕地相对集中区域修建机耕道路,方便农机下田作业和产品运输,减轻劳动强度;大力开展耕地整理、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中低产田改良和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高产、高效农田,改善粮食生产基本条件。

3.2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增强耕地生产能力

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的保护与监管,加快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划、管、用”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质量验收制度和标准,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从数量和质量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3]。探索建立施用有机肥的激励政策,大力推广秸秆腐熟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做到用地与养地结合,确保产品品质和耕地生产能力逐步提升。

3.3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采取转包、代耕、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不断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使有限的土地向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有序流转,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对新生代农民种粮技术指导和培训,努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种粮队伍[4]。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发展一批以土地股权化为核心,以企业“订单”生产为依托,实行土地集中管理使用的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实现粮食有组织、有计划生产,进一步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种植效益。

3.4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要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的粮食作物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并分乡镇或区域确定好主推品种,搞好品种规划布局,实现集中连片,规模种植。要组装集成一套完整的、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粮食生产技术体系,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旱育秧、玉米早播、马铃薯起垄栽培等实用技术,增强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要加快山地适用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小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搞好相关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3.5 抓好产业集群建设,壮大粮食产业经济

采取招商引资、企业自筹、财政奖补等方式,在县城岔那工业园区重点打造集加工、储藏、批发为一体的粮食综合产业园。通过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整合重组县内粮食加工企业的资源,重点扶持1~2 家从事优质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加工企业,确保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3万~5 万t,产值过亿元。同时延伸加工产业链条,搞好以水稻、玉米等粮食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仓储及秸秆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确保整个粮食产业集群产值达到3 亿元以上,促使永顺粮食生产大县向粮食产业强县转变。

3.6 加大粮食生产投入,构建长效投入机制

粮食产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较大,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才能确保各项建设顺利实施。要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增强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和财政保障能力。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把农开、扶贫、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重点扶持粮食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带动粮食产业发展。围绕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主导产业,搞好粮食产业规划、论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各方面资金来永顺创办粮食产业化基地及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健康稳定发展[5]。

[1]永顺县人民政府.永顺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Z].2010.

[2]永顺县统计局.永顺县统计年鉴(2006~2013年)[Z].

[3]张宏锦,向国军,王 宁,等.龙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306-307.

[4]杨红旗,温 建.我国粮食生产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0,(1):1-3.

[5]吴学军,姚 杰.浙江省嘉善县粮食生产现状与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8.

猜你喜欢
永顺县耕地粮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湖南省永顺县老年大学校歌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永顺县:政企联动 安全度汛有保障
永顺县渔业生产发展的思考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