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大使本名拉穆鲁斯·布杜拉(Ramulus Budura)。1931年11月8日生于比霍尔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赴华留学,先后在清华大学学习汉语,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几乎为所有罗马尼亚主要领导人和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作过翻译和陪同,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本刊节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寒冰对罗明专访的部分章节,分期刊出。
第一次给中国高层做翻译
罗 明:1955年12月21-30日,朱德元帅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来到布加勒斯特参加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对罗马尼亚进行了友好访问。在这过程中,他不仅与罗马尼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会谈,还重点参观了罗马尼亚的一些工厂,其中一些是从来没有对外开放过的。你知道,在那个时候,中国方面派这样一个非常高级的代表团出席我们党的代表大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此,乔治乌-德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的高兴,也都感到非常的荣幸。代表团团长朱德元帅当时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表团成员中还有聂荣臻元帅、刘澜涛和曾做过毛泽东主席秘书的师哲。我那时虽然还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但已是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所以,被调回布加勒斯特作为中国代表团的翻译。就这样,我从头到尾参与了罗中两国领导人的会谈,并且全程地陪同了朱德元帅一行在罗马尼亚的访问。
孔寒冰:这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访问,您从头到尾参与了,所以,对这次访问的许多事情一定印象很深吧?
罗 明:我至今还记得,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到达雅西的时候是21日一大早,天还没有亮,车站上的灯都开着。罗马尼亚方面在站台上举行了一个隆重的群众欢迎大会,这个欢迎大会很能说明罗马尼亚当时对中国派这样一个重要的代表团来出席我们党代表大会的反应。
在欢迎大会上,雅西州委第一书记盖尔捷拉许致欢迎词,朱德元帅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就站在他的后面,现场翻译。朱德元帅做的是书面讲话,手里拿着一个讲稿。我是第一次为中国高层领导人当翻译,当时心里还是挺紧张的。朱德元帅讲的又是四川话,所以,他说的一些词汇我并不完全明白。好在朱德元帅是远视眼,讲稿上的字写的很大。于是,他讲话的时候,我就从后面伸着脖子看他的讲稿,这样,现场翻译进行得非常顺利。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他讲的一些话,比如,“自从踏上了罗马尼亚美丽的领土,我就感受到了罗马尼亚人民的热情好客。”
孔寒冰:希望您能多给介绍一些类似这样的插曲。
罗 明:前面已经说了,我跟朱德元帅在雅西第一次见面,代表团一共在罗马尼亚逗留了一个多星期,我一直陪同他们并且作翻译。坦率地说,我对这次访问要给予很高的评价,因为它第一次为罗马尼亚领导人乔治乌-德治和他的助手提供了见到中国高级领导人的机会。在1954年,是罗马尼亚领导人到中国访问。这次是中国第一个重要的代表团来罗马尼亚访问,而且是一个高级的代表团,它表明双方都愿意建立牢固的友好合作关系。
专列于下午5点钟左右到了布加勒斯特的国王车站。这一张是我们从列车下来,正在月台上行走的照片,朱德元帅左边是萨拉然,他当时也是罗马尼亚的国防部部长,右边聂荣臻元帅,我在我们的国防部长后面。罗马尼亚方面对这次访问的重视程度还从前来迎接者也能看出,当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几乎都到站台上来了,如乔治乌-德治、斯托伊卡、基辛涅夫斯基、波德纳拉希、波里勒、德勒吉奇、法泽卡斯,罗马尼亚外交部长普利奥蒂亚萨。我们陪同中国代表团走出站台,穿过候车室,看见车站前面的小广场上有许多人聚集在那里。前来欢迎的人有好几千,我想告诉你,其中除了布加勒斯特的各界代表、中国大使馆的全体人员之外,还有应邀前来参会的其他国家的共产党或工人党的代表团、各国驻罗马尼亚的外交使节等。
他们手里举着中国的国旗和“欢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欢迎朱德元帅”等标语,现场的人们都很兴奋。我可以把一些当时的照片拿给你看。你看这张照片,朱德元帅在乔治乌-德治、基伏·斯托伊卡陪同下站在候车室前面的台阶上,我站在他的另一侧。当时,罗马尼亚工人党领导核心就是乔治乌-德治、基伏·斯托伊卡和阿波斯托尔。看到那么多人在热烈鼓掌、喊口号地欢迎,朱德元帅不停地向大家挥手致意。看上去他很想问候大家,可是,朱德元帅又不会用罗马尼亚语来表达。于是,朱德元帅转过头对我说:“替我问同志们好”。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想了一想,就向欢迎人群大声喊道:“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团团长朱德元帅向你们表示亲切的问候”。欢迎人群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我这样解决了向欢迎群众问好的翻译问题。
朱德元帅的来访和乔治乌-德治亲自迎接充分说明罗中两党关系的不一般。当时,苏联共产党也派了一个代表团来布加勒斯特,但团长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里钦科,而中国共产党派来的代表团却是由重要领导人率领的。
罗马尼亚有家“毛泽东汽车制造厂”
孔寒冰:从您保存的老照片上看,朱德元帅在这次访问中,参观了能源方面的不少工厂。这大概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出于学习与合作考虑吧?
罗 明:朱元帅参观了布加勒斯特“毛泽东汽车制造厂”,一行受到了热烈欢迎。陪同他访问的除了我之外,还有罗马尼亚国防部的一位将军。
孔寒冰:这个汽车制造厂是什么时候用毛泽东的名字命名的?
罗 明:1953年。
孔寒冰: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什么时候?
罗 明:详细时间我记不清了,大概是在60年代初。当时取消了好几个以外国领导人命名的工厂企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罗马尼亚为了在中苏之间搞平衡吧。
孔寒冰:这个工厂现在还有吗?
罗 明:有,当时生产面包车,而现在生产无轨电车。可是,时过境迁,如今的一切都与那时的完全不同了。访问这个工厂的时候,朱德元帅发表了讲话,大概有15分钟左右,主要是向大家问好,希望努力发展中国与罗马尼亚的关系等等。endprint
孔寒冰:除了“毛泽东汽车制造厂”之外,朱德元帅他们还参观了哪些地方?
罗 明:还有沼气发电厂、鞋厂、服装厂、石油工业制备厂和炼油厂等等。他参观了一个用沼气发电的工厂,朱德元帅对这个工厂非常感兴趣,后来跟乔治乌-德治谈话时说:“我们四川那里天然气资源很丰富,中国应该充分地利用这样一种资源发电。”乔治乌-德治非常赞同朱德元帅的看法,当时就说:“你们什么时候要设计图或者专家,我们都愿意派到你们那里去。”站在朱德元帅后面的一位技术人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发电厂的情况,我把这些全部译给了朱德元帅。
在布加勒斯特市内参观了一些工厂之后,我还陪同朱德元帅一行来到了罗马尼亚的石油工业中心普洛耶什蒂参观。普洛耶什蒂市在布加勒斯特以北近60公里处,这里有许多炼油厂、化学工厂、石油设备制造厂。朱德元帅对我们的石油工业特别是炼油厂非常感兴趣。这也不奇怪,5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从罗马尼亚进口一定数量的石油和石油钻井设备。根据中罗技术协定,1954年2月,一支由11人组成的钻井工作组来到中国发展石油工业。他们先到了玉门油田,后来又从玉门到大庆。另一方面,中国派往罗马尼亚的第一批5名留学生中,有一个是专门学习石油开采的,他后来当过中国石油工业部的副部长。在普洛耶什蒂访问时,朱德元帅还在钻孔设备旁边同技术员和工人们亲切交谈,对为中国生产开采石油的设备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表示感谢。
朱德是个随意温和的人
孔寒冰:朱德元帅是您见到的第一个中国的重要领导人,他给您留下了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罗 明:朱德元帅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说的话都会变成一种影响力很大的命令,他旁边的人都会意识到自己是在跟这样一个大人物在谈话。但事实上,朱德元帅一谈起话来是随便,也很温和的。我记得,他不在乎那些外表的小事,比如,从招待所出来的时候,常常是警卫员帮他整理衣服、帽子。他认为这些小事不重要,不想让这些小事打搅自己内心世界。我还要告诉你一件事,朱德元帅十几年之后还是能记得我的名字。大概是在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具体年份我记不得了,有一天,我和一些朋友到香山游玩。在爬山的时候,我看到朱德元帅也在那里散步,跟在他后面的是那位曾经陪同他访问罗马尼亚的警卫员。我走到他跟前说:“朱德元帅,您好!”他转过身来,脱口而说:“啊,罗明!”然后,他热情地跟我握了手。我非常感动,过了那么多年,他还能想起我。
孔寒冰:1954年,您是陪同格罗查博士在中国访问,但在重要场合并没有做他的翻译。1955年则不同了,您不仅全程陪同朱德元帅访问罗马尼亚,而且在所有重要场合,如党代会上的致辞、与乔治乌-德治的会谈等等,您都是翻译。另外,按您的说法,1954年的时候,中罗关系中还有不少客客气气的因素,到1955年则有了实质性的提升。这样看来,朱德元帅这次访问罗马尼亚无论对您个人还是对中罗关系,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罗 明: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这么认为。1955年,我开始与中国方面的高级领导人近距离接触,我是朱德元帅唯一的翻译。朱德元帅率领代表团到了罗马尼亚,虽然不是毛泽东同志,但他的地位也是谁都知道的,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领导人。实际上,从1954年以来,人们就可以感受罗马尼亚同中国有一种特殊的关系。除了两国领导人互访之外,人们可能从其他方面感觉到罗中关系的变化。在国内的时候,罗马尼亚人常常说这样一句话:“我又不是中国人,你怎么听不懂我说的话?”意思是说中国是另外一个世界,中国人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跟中国人打交道不容易,跟中国人成为朋友更难。但是,我到中国之后,并没有感受到有这种距离。不仅如此,我还发现,我们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交往也同样是很自然,很亲近。人与人之间的顺畅交往也是两国关系良好的有说服力的证据。
孔寒冰:也就是从1955年起,您实际上成了两国领导人交往中的“拐杖”。
罗 明:至少是“拐杖”之一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