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工业革命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质的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气候的急剧恶化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对生态环境的质量。但是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环境的严重污染与人们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促使我国必须加紧实行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则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探索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的有效应用对环境保护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并分析环境检测中生物监测的应用成为目前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1)环境监测的内涵分析。进行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以确定环境水平,是开展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首要前提。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污染源的监测两个方面,即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等进行相关检测,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跟踪处理,从而确定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水平,进而对环境的保护及污染的治理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基础和保障。一般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相应的物理手段、化学手段以及生物手段等一系列方法对环境进行有效监测。
(2)生物监测的内涵分析。生物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理学方法、生态学方法、毒理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成分分析法这四种。通过生物监测的方法可以有效弥补其他环境监测方式的不足之处,更好的实现对环境质量水平的评定、监控及相关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连续性。利用生物监测的方式则具有持续性,可以收集到长期范围内有关环境质量变化的各项信息,进而有效避免一般环境监测中的的缺失,进而更全面地反映环境污染的实际状况。
(2)灵敏性。在生物富集现象的基础上,利用生物监测能提高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微量污染物监测的灵敏度,对环境污染的早期预防与治理提供了较大帮助。此外,利用生物监测的方式可以通过对生物生存状态的探测,在监测已知污染物质的同时,也可以对未知物质的毒性进行相关监测。
(3)直观性。与一般的环境监测手段相比,生物监测还具有更为直观的特性。因为生物监测能够将污染物对生物体的生物学效应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来,供人们进行观察与分析,因此其结果更加使人信服。
(4)保护性。利用生物监测的方式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定,本身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而不会对生物体、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等造成破坏。
(5)经济性。利用生态环境中本身具有的生物来对环境进行监测,这就不需在技术、设备等方面花费较多的资金。同时也使监测过程更简洁,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或财力资源。
(1)土壤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的应用。生物监测在土壤环境的监测中应用较为广泛。如利用蚯蚓等具有较高敏感性的动物监测土壤中是否含有铅或农药等有害物质;通过观察植物受到污染物影响后植物颜色、病斑、光合作用强度等生理代谢方面的异常症状来监测土壤的环境;还可以通过监测并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出现或变化等对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合理有效分析。这些生物监测的方法都能够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有效监测。
(2)大气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的应用。利用生物监测的方式也可以对大气环境及其污染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如水杉、苔藓、落地松或地衣等对二氧化硫的指示作用较为明显。此类植物一旦受到二氧化硫的污染,其叶子就会出现土黄色或红棕色的伤斑;又比如大蒜、梅、杏、郁金香、葡萄或苔藓等植物对氟化物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受污染后叶子形状就会变为尖形且叶出现红褐色或浅褐色伤斑;对二氧化碳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则包括柑橘、烟草、番茄、向日葵等,受到污染后的症状为植物叶脉上出现黄褐色、棕色或白色伤斑等。利用植物的这些特性可以很好地判断大气中污染物的存在情况。
(3)水体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的应用。生物监测中利用指示生物或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的方法则可以有效实现对水体环境质量的监测。生物监测在水体污染监测的所有方法中属于相对经典的。如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等就比较容易将水体中污染物的影响较为全面反应出来,而小颤藻、蚊幼虫等对污染严重的水体具体良好的监测作用;利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对水体中的微生物进行收集,然后通过分析确定水体质量也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随着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大力推进,环境监测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如何将生物监测的手段科学合理的应用到相关环境的监测中,并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则是我们下一步探索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