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上帝在默多克小说《钟》里的博弈

2014-04-03 07:28:04尚菲菲
关键词:古钟多拉托比

尚菲菲

(沈阳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沈阳 110870)

善与上帝在默多克小说《钟》里的博弈

尚菲菲

(沈阳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沈阳 110870)

艾丽丝·默多克的哲学体系赋予善对其他概念的统治权,使之代替上帝成为朝圣的方向和对象,小说《钟》里宗教团体的溃散即明示上帝无法解决其信徒的问题。爱是善之本,自由的个体拥有了正确的爱才会走向善。默多克认为伟大的艺术反映现实,唤醒人们对善的渴望。《钟》作为艺术作品,通过双重意象的建构、音乐绘画的情节使命等手段给予读者善的启发。

善;上帝;《钟》;默多克

作为当代最多产的英国文学家之一,艾丽丝·默多克发表的第一本著作并非小说,而是哲学著作《萨特:浪漫的理性主义者》(Satire:RomanticRationalist,1953)。在默多克的哲学之路上,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和维特根斯坦哲学对其影响颇深,在前人的基础上,默多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善(Good)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并成为无宗教论者。不过在谈到善的定义时,默多克认为:“善是不可定义的(自然主义是一个谬论),因为任何所给予的善都可以被任何人以任何一个‘倒退’活动检阅。”[1]同默多克一起审视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比如基督、苏格拉底等圣人,我们发现关于这些人的信息都是模糊不清的。与之相似的道理,善很难描述,也很难清晰界定。不过在《论上帝与善》的文章中,默多克还是指出了几个实现善的概念:自我认知、爱和艺术。信奉上帝的人往往希望通过宗教实现自我认知,但是在默多克看来,上帝只是关注的对象,“信仰他的人只是因为他们想要自我安慰”[2]。在接受采访时,默多克曾经明确指出基督教《圣经》故事的不真实性,因为基督教让信徒们相信的故事并非真实的,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当我们谈到上帝的时候,我们不是指某个超自然的个人”[3]。现实中如果把上帝视为超人,指望他完成所有想要完成的夙愿,在上帝解决不了人们逃避的现实问题之后,信徒的期望自然就会落空。何伟文对默多克哲学思想中的善、爱欲和艺术进行阐释,指出“在默多克的作品中,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为了在道德上变得更好,都需经历一种艰辛的道德奋斗或者精神历程,打破个人沉醉其中的‘迷惑’,把充满爱的‘关注’目光投向身外广阔的世界,最终才有可能达到‘善的真实’”[4]。本文将以默多克的第四部小说《钟》为例,从两座钟的意象解读入手,进一步通过人物在爱和艺术中的迷惑和追寻阐释善与上帝在默多克的哲学和小说中的博弈。

一、新钟与古钟:善与上帝

根据康拉迪所撰传记,《钟》为默多克在阿斯顿塔居住期间所著,故事发生地伊姆贝尔修道院的灵感来源于默多克本人于20世纪40年代所去过的莫灵修道院[5]。伊姆贝尔修道院宗教团体领袖迈克·米德原本是一名教师,因与其学生尼克·弗雷之间的同性恋情事件被迫辞职。多拉·格林菲尔德来到此地是因为其丈夫保罗·格林菲尔德在此研究中世纪的几幅手稿,尼克的孪生姐姐凯瑟琳来到与伊姆贝尔修道院毗邻的英国国教女修道院欲成为修女。托比是牛津大学的准学生,怀着对宗教的崇高信仰加入团体,试图体验圣人生活。退伍军人詹姆斯·皮斯受邀来与迈克共同管理团体。然而上帝最终让他们失望,无法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他们在象征着善的自由、爱和艺术的追寻中,渐渐找到自我,新钟在修道院的升起象征着善对上帝的取代,也印证了默多克的善理论与其无宗教思想。

多拉到达伊姆贝尔修道院的当晚,保罗给她讲了一个古钟的传说:14世纪,一个修女的情人在翻墙与其幽会之时摔断了脖子,但是无人认罪。大主教对修道院施以咒语,随后古钟“如同一只鸟飞出了钟塔,落入湖中”[6]42,认识到自己罪恶的修女随之坠入湖中。修道院确实曾经有过一个古钟,名曰盖布瑞尔(Gabriel),据传雕刻精美,声音悦耳,能驱瘟疫鬼神,只是无人能道出真正的故事,只说每当它在湖底响起就预示着死亡。“盖布瑞尔”原为《圣经》中的天使之一,负责给人们带去快乐,在小说中自然成为上帝的化身。巧合的是,在去修道院的火车上,多拉无意中听到了新钟将至的消息,修道团体将借新钟仪式之机公开宣告他们的存在,所以新钟的到来被视为大事,默多克花了两页的篇幅来讲述新钟计划,从它进入到修道院到最终在湖边挂起来,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策划,庄重而又肃穆。

多拉在修道院的日子并不开心,她内心向往自由,却被修道院的各种规矩束缚着,与丈夫之间的关系依然不和谐。就在其他团体成员对她充满“敌意和挑剔”[6]192时,托比告诉她自己在湖下发现了古钟盖布瑞尔。为了改变团体成员对她的印象,多拉和托比共同商定把古钟挖出。就在新钟到达的前一天夜里,两人英雄般把古钟抬了出来,古钟上的雕刻和文字证实这就是传说中修道院的古钟。荒唐的是,就在他们确认了古钟的身份后,两人兴奋不已,发生了性关系。不料一切被尼克收入眼中,尼克不仅逼迫托比承认与迈克和多拉的非正常关系,还把事情和盘托出告诉了多拉的情人、报社记者诺尔。怒闻此情,多拉在新钟仪式前一晚敲响了古钟,却并不能阻止新钟悬挂仪式如期进行。

小说第六章和第十八章的开头完全一样:“迈克·米德被好似来自湖的方向的奇怪的空隆隆的声音惊醒。他呆呆地躺了一会,不安地听着,却只剩下沉默,然后起身挪步到打开的窗户前。”[6]78,223他的这种错觉在新钟悬挂仪式上竟然成为现实,在人们忙着拍照、欢唱庆祝之时,新钟和吊运车一起坠入湖中。凯瑟琳推开人群,也跳入湖中,在被救上岸后,凯瑟琳紧紧地拥抱迈克,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原来是尼克做了手脚,致使新钟掉入湖中,他随后自杀身亡。

“默多克似乎宁愿实践乔治·艾略特的原理——‘人物是一个过程和演变’。小说中钟的重要性在于它协助了这个过程和演变。钟的涵义是跳跃的,存在于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关系之间,而不是它自己的性质。”[7]迈克和詹姆斯的布告中都提到了钟,詹姆斯认为人应该是简单的,只要跟随着上帝的脚步就行,因而喜欢钟的简单,“想想它的简单吧,没有隐藏的机械。所有的一切都是平坦而开放的,如果想要移动它,它肯定会响”[6]135。深受宗教信仰和同性恋倾向之间矛盾困扰的迈克则把钟视为精神的力量,“钟受到重力作用。绳子在向下拉它,也是你往上拽它。所以我们也必须学会理解我们精神力量的原理,找到我们力量的源泉”[6]204。古钟是神圣而庄严的,它拥有无与伦比的出身和神秘性,就像来自“另外一个世界”[6]220,是世俗世界与纯净精神世界之间的桥梁。它代表着上帝,是修道团体幻想的世界。新钟则可以和凯瑟琳类比,都在准备进入修道院,都纯洁而又善美,代表着善,新钟的“兄弟”古钟深埋于淤泥下,凯瑟琳的孪生兄弟尼克则是暴力和破坏力的象征。最终新钟还是代替了古钟,尼克选择了轻生;遗憾的是新钟坠落于湖底,宗教团体解散,凯瑟琳需要重新面对自己的感情,他们对善的追寻还需要漫漫长路。

二、爱欲:被上帝抑制的善之本

在默多克的哲学中,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她相信爱是善之本,“善则是爱自然运动的磁场中心。但是错误的爱也会走向错误的善,甚至带来毁灭。当善被爱的时候,即使并不纯粹或者仅仅是偶然,爱也会得以提纯;当灵魂转向善,灵魂最深处会充满生机”[8]。默多克作品中的主人公纷纷认识到宗教无益于解决他们的人生难题,而他们在获得了充分的自我认知和自由后,投向的第一个选择就是爱。如在《修女和士兵》中,安·坎为其对上帝失去信心后问自己;“爱,在陷入绝境之时,会创造它的目标吗?”[9]

(一)性倾向压抑的悲剧

在《钟》里,在爱欲中最困惑的当属迈克,迈克是默多克小说创作中的第一个同性恋男主角,其后的每部小说中,默多克总会创造一个同性恋角色。迈克的同性恋倾向与其宗教团体领袖角色极佳地诠释了萨特存在主义的荒唐理论。生在上层家庭,身为同性恋的他,也曾经尝试与女生交往而失败,这似乎为他的同性恋倾向提供了充分合理的理由,也符合存在主义“存在即合理”的论断。成为教师后,与学生尼克之间产生了“如童话里的树”[6]106一样疯长的爱欲,也是因为这不合适的爱,他丢掉了工作,并且失去了进入神学院的机会。之后他辗转在不同的工作中,依然无法忘却尼克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在得到修道院邀请后,迈克再一次燃起了对新生活的渴望,也燃起了他对成为牧师的向往。巧合的是,尼克再一次出现在他面前,而且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迈克不得不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与他单独见面。与此同时,在与托比的接触中,他发现了尼克以前的影子,并不由自主地吻了托比,不巧被尼克窥见。这个举动引起了众人物内心的骚动,迈克后悔不已,尼克心生怨恨,托比在自己的性取向上有所困惑。

在各种偶然与巧合中,迈克在对上帝的忠诚和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之间饱受痛苦,新钟仪式之后,他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宗教是无法清除自己对尼克的爱欲的,可惜在他鼓足勇气要去和尼克再次告白时,尼克自杀身亡。迈克对爱的追寻赤裸裸地为默多克的无神论做了代言,上帝本身并不存在,但是却禁锢了信徒们对自由爱欲的向往,如果没有这些毫无意义的限制,迈克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爱。爱代表着善,在对它的追寻中,迈克最终放弃了上帝的那些条条框框。

(二)错误的爱的悲剧

双胞胎尼克和凯瑟琳对迈克的爱则证明了默多克关于“错误的爱”的观点。尼克14岁时与迈克相爱,而且在两人关系中为主动方。在牧师的诱导下,他承认了与迈克的不正常关系,自己也陷入了困惑,其后他酗酒、浪荡不羁,并不幸福。在他到达修道院后,甚至连团体里最接近圣人思想的詹姆斯都说:“就我而言,他看上去像一个同性恋……相信我,他们总是制造麻烦……他们身上有种破坏力,仇视社会。”[6]116所以在托比来之前,尼克独自居住,陪伴他的是酒和狗。他曾尝试与迈克沟通,却得不到明确的回应。托比原本被安排照顾尼克,但是尼克觉得托比对他视若无睹。在目睹了迈克亲吻托比以及托比和多拉发生身体接触后,他一方面责怪托比毁了迈克:“你忙着摧毁了一个男人的信念,破坏了他的生活,导致了他的毁灭——但你都不全心投入,就和一个婊子混在一起。”[6]259但是另一方面出于嫉妒心理他又强迫托比向詹姆斯坦白一切。

即将成为修女的凯瑟琳是众人眼中完美纯洁的化身,谁都想象不到这个看上去很符合修女规范的女孩却爱上了迈克。凯瑟琳自知这是一个修女的大忌,古钟的坠湖传说一直在警醒她。所以在新钟掉入湖中时,她将之臆想为是自己世俗的爱造成的悲剧,因而选择坠湖轻生。被救起后,她无视众人眼光,拥抱迈克告白,最终被送往伦敦接受精神治疗。

尼克和凯瑟琳的爱都有其错,尼克的爱过于尖锐,嫉妒心理过重,爱的方式过于极端。而凯瑟琳,她的身份和她对爱的追求与迈克异曲同工,给修道院和宗教打了一记闪亮的耳光。但是她爱的对象是错的,迈克对女人并无兴趣。最终尼克以自杀告终,凯瑟琳被送去接受精神治疗,都是错误的爱导致的毁灭。

作为宗教团体领袖,迈克打破了上帝的禁规,考虑到本小说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准牧师同性恋的身份在当时一定沉重地打击了宗教在读者中的神圣地位。而身为准修女的凯瑟琳,亦压抑不住本能对爱情的渴望。爱为善之核心,爱的胜利也标志着善在与上帝博弈中的全面成功。

三、艺术:冲破上帝禁锢的向善之旅

善与上帝博弈取得成功后,艺术引导找到善的人们走向善之路。默多克在其哲学著作中不止一次强调艺术的独特重要性,在她看来,艺术无疑比哲学更重要,文学则是最重要的。默多克认为伟大的艺术反映现实,唤醒人们对善的渴望。文学作为最重要的艺术形式,能够反应出人们对善的追寻,并激励人们继续向善。小说《钟》是默多克本人的一次向善之旅,通过双重意象的建构、音乐、绘画的情节使命等手段给予读者善的启发。

读《钟》就像听一首二重奏,充满了巧合和偶然。古钟和新钟交替出现,在故事情节中穿针引线,在新钟到达之前古钟被发现,新钟和古钟都曾坠入湖中。双胞胎尼克和凯瑟琳以不同的性别爱上同一个男人,并在新钟仪式上一个为受害者,一个为幕后操纵者。宗教团体有两位领袖,迈克和詹姆斯轮流做布告,阐述不同的观点,詹姆斯简单地追随上帝,迈克因为自己对爱的追寻更强调个人的努力,在宗教团体解散后,尤其是听了托比讲到与迈克和多拉的关系后,心中原本只有上帝的詹姆斯心理崩溃,绝望离开。女主角多拉有两个情人:诺尔带给她浪漫,让她认识到在男女关系之中女性不仅仅只有服从的角色,她也有自己的存在;与托比发现古钟后的激情关系并没有持续太久,但是却让她更加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爱和自由。

钟本身就给人以听觉上的艺术感,除此之外,小说里还提到了其他的几种乐器,并从乐声里传达作者的思想。皮特自己制作了小乐器模仿各种鸟类的声音,多拉称赞皮特乐器发声和真的鸟叫一样好听,皮特则否定:“奇怪的是,就算是完美的模仿,只要你知道了它是模仿,给你的乐趣就会少很多。我记得康德说过宾客们发现餐后的夜莺是小男孩贴在林子里的时候多么失望。”[6]128这是默多克的艺术之观,艺术来源于真实,也反映真实,但是只有真实是完美的,无论现实多么残酷,都要勇敢面对。当多拉在情人诺尔的住处接到保罗从修道院打来的电话时,她听到了电话背景里鸟儿在歌唱,真实的鸟的声音给她以力量来面对现实。同样来自现实的歌唱是凯瑟琳的女高音,凯瑟琳唱到:“白天鹅,生时一向沉默,死时引吭高歌;胸膛斜倚在芦苇丛生的湖岸,唱出第一首、也是最后一首歌。”[6]129这是英国16世纪的一首抒情诗,白天鹅的命运不幸,生时不能诉说内心的真实想法,死前才能道明,却已经是最后的机会。凯瑟琳就像白天鹅,原本看上去性格温顺,很符合修女的要求,其实内心深处隐藏着不能言说也被禁锢的爱欲。她最终用唯一的一首歌(对迈克的告白)令其他成员大吃一惊。

钟上的雕刻是精美的绘画艺术,多拉在学校的时候曾经是美术专业的学生,这又是作者制造的另一个偶然巧合。但是这位美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婚后就像一只小鸟被婚姻锁在了笼子里,扔掉了自己的一技之长。多拉在修道院呆了一段时间后无法忍受被限制自由,也得不到团体成员的认可,选择逃回情人诺尔身边,但是从诺尔身上又找不到安全感。她去国家美术馆参观,发现“这些画是她之外的某种真实存在,以至高无上的语气,对她和善地说一些高级以及善的东西,把她原来情绪中的可怕恍惚的唯我论摧毁”[6]191,以至于她不由自主地在盖恩斯伯勒的画布前有跪下来的冲动,并且获得了勇气和力量回到修道院面对自己的丈夫和其他团体成员,解决她的困惑。在团体解散后,她重新开始绘画,借以找回真正的自己。

四、结束语

拥有小说家和哲学家的双重身份,默多克的小说创作具有哲学意味的明显倾向,其哲学著作也与艺术和道德关系密切。善的理念凸显在默多克的哲学小说创作中,默多克意欲使其代替上帝在宗教中的地位,成为人们追寻的精神方向。她诸多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走在向善之路上,克服不同的困难,挣脱不一样的束缚。《钟》通过主人公在自我认知方面的实现、对自由的追寻、对爱的禁忌和取向的打破,表达了对善的追寻。通往善的路上,自我认知和自由是一个前提基础,爱是一个核心,有了爱的能

力,才会达到善的目的。准牧师和准修女违背上帝的旨意,放弃了修行约束,投向爱的召唤,亦意味着善对上帝的胜利。艺术在默多克的文学创作中也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人们通往善的路。钟在小说中的意象本身就是艺术,二重奏的巧妙构思、听觉上的音乐感和视觉上的绘画艺术感是主人公对善的追寻,也是作者自己勇敢践行善的修行。用语言文字创造艺术,本身就是善之所至。

[1]Murdoch I.On “God” and “Good”[C]∥The Sovereignty of Good over Other Concepts.New York:Routledge,1991:77-104.

[2]尚菲菲,于丽艳.钟声敲醒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在默多克小说《钟》里的体现.名作欣赏[J],2012(3):69-70,148.

[3]赛格瑞 S B.艾丽丝·默多克访谈录[J].朱璇,译.当代外国文学[J],2002(3):157-165.

[4]何伟文.善、爱欲和艺术——论默多克作品对“道德”主题的探索.外国文学评论[J],2009(3):41-54.

[5]Conradi P J.Iris Murdoch:A life[M].New York:W.W.Norton &Company,2001:250.

[6]Murdoch I.The Bell[M].Middlesex:Penguin Books,1962.

[7]Wall S.The bell inTheBell[J].Essays in Criticism,1963(13):265-273.

[8]Murdoch I.The sovereignty of good over other concepts[C]∥The Sovereignty of Good Over Other Concepts.New York:Routledge,1991:46-76.

[9]Murdoch I.Nuns and Soldiers[M].London:Chatto & Windus,1980:62.

(编辑: 朱渭波)

OnGo(o)dinMurdoch’sTheBell

Shang Feifei

(SchoolofForeignStudies,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henyang110870,China)

In Iris Murdoch’s philosophy Good is given the sovereignty over other concepts and replaces God as the center of pilgrimage.The breakdown of the religious community shows the inability of God to solve problems of His followers and the replacement of the Old Bell by the new one indicates the replacement of God by Good inTheBell.On one’s way to Good,spiritually independent freedom is getting rid of chains of others and the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self-knowledge.Love is the essence of Good.Free individuals with true love can move to Good.Murdoch believes that great art reveals reality and arouses the desire of Good.As a piece of artwork,TheBellinspires Good in various ways such as construction of dual images,the mission of music and paintings in developing stories.

Good;God;TheBell;Murdoch

2014-11-19

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4029)

尚菲菲(1982-),女,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E-mail:shangfeifei@sina.com

I 106.4

A

1009-895X(2014)04-0358-04

10.13256/j.cnki.jusst.sse.2014.04.011

猜你喜欢
古钟多拉托比
印象·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A Trip to Venice
钟声悠悠迎新年——探访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多拉打印
托比
托比
多拉菌素治疗鸡体内犬蛔虫幼虫试验
托比
青山明月
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