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铁石小流域开展生态修复的成效与启示

2014-04-03 06:38:52郭和生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信丰县封育沼气池

郭和生

(信丰县水保局,江西 赣州 341600)

信丰县铁石小流域开展生态修复的成效与启示

郭和生

(信丰县水保局,江西 赣州 341600)

铁石小流域地处信丰县铁石口、大塘埠镇境内,涉及铁石、芫莆、坝高、寨背、羊马等5个行政村,2 102户,总人口10 598人。流域面积34.5 km2,有水土流失面积8.29 km2,其中轻度水土流失540 hm2;中度水土流失157.8 hm2;强度水土流失131.2 hm2,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 601.6 t/km2·a,年土壤侵蚀量达3.16 万 t。地表植被覆盖率为55%。流域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高程162.1~476.3 m。年平均气温19.6 ℃,年平均降水量1 519 mm。铁石小流域于2003年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2004—2005年对该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治理效率;生态修复;启示

1 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

1.1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

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布设各项水保措施。做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理与生态自然修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对水保措施进行综合配置。

1.1.1 生态修复治理技术路线

对流域内自然条件较好,农村居民点较分散的轻、中度水土流失区采取以封禁为主的生态修复技术路线。采取“小投入,大封禁,小治理”,以点带面,促进大面积防治水土流失。建立修复区县乡村组四级管护网络,落实封育管护人员等措施,加强封禁区林草的封育工作。同时搞好配套工程建设,通过建设沼气池、节柴灶,推广以电、煤代柴等节能措施,解决农村烧柴问题,缓解了封育与烧柴的矛盾。另外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生态自我修复。鼓励引导农民在退耕还林地块开发种植脐橙、布朗李等经济果木林,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封育,减少人为对封禁区的扰动和破坏[1]。

1.1.2 开发治理技术路线

对25°以下宜果区域,通过“四荒”拍卖、土地租凭等形式,鼓励引导群众开发种植脐橙、李等经济果木林。采取山顶戴帽,山腰坡改梯、等高种植,山脚开挖山塘,采用“猪-沼-果-渔”生态模式,发展小流域经济。

1.1.3 水保林治理技术路线

针对一些林相单一的纯马尾松、湿地松林,采用人工补种樟、木荷、胡枝子、混合草种等,再进行封禁治理,丰富山地植物种类,改善植物群落结构。

1.2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布局

铁石小流域综合治理遵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优化措施配置,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大效益有机统一,采用山、水、田、路和农村能源统一规划,同步治理,具体实施了以下水土保持措施:

1)治理水土流失: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7.72 km2,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42.5 hm2、开发种植经济果木林117.5 hm2、封禁治理612 hm2、修筑塘坝18座、建谷坊32座、蓄水池75座、沼气池46口、开挖水平竹节沟8.6 km。

2)水利建设:完善了灌溉设施,开挖山塘12座,建蓄水池75座,延伸渠道1 200 m。

3)能源建设:宣传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烧柴习惯,共建煤灶1 680个,购买液化气灶390个,电饭煲445个,建沼气池46口,基本上从源头杜绝了群众砍树,破坏植被的行为。

4)道路建设:扩建乡村农路6 km,新建公路15 km。

1.3 小流域综合治理资金使用情况

铁石小流域两年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完成综合治理面积772 hm2,共投资224.5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补助资金42.9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投资13.7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投资167.82万元。按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划分投资完成情况是:水土保持林投资20.8万元,经济果木林投资171.79万元,封禁治理投资28.87万元,沟渠0.47万元,沼气池1.08万元,谷坊0.13万元,塘坝0.40万元,蓄水池1万元。

2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

2.1 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小流域内的坡面和沟道得到全面整治,从而形成坡面乔、灌、草多层覆盖,植物与竹节水平沟共同截流。沟道谷坊与塘坝梯级拦蓄的立体防护系统,特别是通过对荒山、荒坡实行封禁治理,营造水保林,建设经果林,配套水系建设,并在农户中推广沼气池建设和液化气、煤灶的使用,收到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水土流失现状大为改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植被得到迅速恢复,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55%上升到78%。各项治理措施每年可保水216.16 万 m3,保土3.47 万 t,林草覆盖度将持续上升。此外,也将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量,使土壤渗透性和抗蚀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治理后小流域蓄水保土能力增强,河库渠塘等水利工程的泥沙淤积将明显减少,调蓄洪水的能力将得到提高,小流域洪涝干旱灾害明显减轻;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小流域的植物群落结构,使植物群落由单一化向多种群、多层次植物群落结构演替,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育场所,使动、植物达到自然平衡状态,进入良性循环。

2.2 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减少了人为的水土流失,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效益的发挥,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使水土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提高小流域土地产出率、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2.3 经济效益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随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完善和正常发挥效益,小流域内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其中通过封禁治理的生态自然修复每年新增薪柴459 万 kg,产值45.9万元,水保林每年新增薪柴31.88 万 kg,产值31.9万元,经果林每年新增88.12 万 kg,产值352.5万元。

3 几点启示

3.1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全民参与是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依靠大自然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就必须避免人为干扰,采用封山禁牧措施,而这与农村传统的放牧和烧柴习惯相矛盾,如不能使当地农民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那么封禁措施将难于顺利实施。

3.2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封育管护是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专(兼)职水土保持监督人员定期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执法水品,对封禁区进行专项查禁和定期检查,运行法律武器来保证和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以水保部门办核心,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水土保持监督管护网络。

3.3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生态修复顺利开展的原动力

实施生态修复,既要确保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恢复,又要确保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只有开发富民产业,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才能妥善解决封山禁牧后农民的收入问题。为此,从项目区实际出发,政府制定了扶持政策,实施了确保农民收入的举措:①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②促进果业开发,提高农民收入,既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力,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同时也确保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刘乃君.杨家沟小流域生态修复成效与启示[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2(02):30-32.

1007-7596(2014)12-0263-02

2014-04-25

郭和生(1962-),男,江西赣州人,工程师。

X171.4

B

猜你喜欢
信丰县封育沼气池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封育和放牧对牧草甘青针茅营养成分的影响
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绿色科技(2021年10期)2021-06-23 03:13:06
图片新闻3
江西教育A(2019年2期)2019-04-12 05:09:50
封育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草业学报(2019年2期)2019-02-25 01:57:16
江西信丰县老年大学校歌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影响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以信丰县为例
沼气池浮渣结壳怎么办
乡村科技(2015年23期)2015-02-21 11:47:22
膜结构沼气池在新疆养殖业中的应用
信丰县积极引导项目区农民种植脐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