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转基因

2014-04-03 11:03南渔
当代工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欧盟委员会转基因作物

南渔

崔永元微博中自曝赴美国调查转基因一事,吸引了众多网民关注。近日,崔永元微博再次发声,表示计划再度赴美国拍摄转基因纪录片。人还没等去呢,这边国家质检总局传来消息:在美国出口中国的玉米中,检出含有未经我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依法对这54.5万吨玉米作退货处理。

无论是民间还官方,这转基因跟雾霾一样,成了全国人民最关注的话题,议论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转基团到底是啥玩意儿?它可是个高科技。不论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遗传密码都藏在基因里。中国有句古话,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转基因技术之前,确实是这样的。但有了转基因技术后,种瓜就不一定得瓜了。就算是得个瓜,也跟它的“瓜爹”不一样了。比如,种个冬瓜,科学家把西瓜的基因给加进去,于是冬瓜的遗传密码就改了,结出的冬瓜不仅可以炒菜,还可以切开直接就吃,又能炒菜又当水果。再比如:科学家又看中了北极熊,于是将北极熊的基因植入番茄之中,这番茄就不怕冻了,大冬天长在地里也没事,啥时想吃啥时摘。更有浪漫的科学家,想把萤火虫的基因接到苹果上,晚上的苹果园就成“阿凡达”了。浪漫是浪漫,可夜晚餐桌上泛着荧荧绿光的苹果,可不是谁都敢吃的。

这转基因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人造的,不是大自然自己长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最早进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中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商业型转基因农业生产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就是从90年代起,咱们中国老百姓从吃的豆油上,知道了转基因。

美国人吃不吃

从1983年转基因作物诞生到今天,美国已生产出多种转基因作物,如土豆、西葫芦、玉米、番茄、木瓜、大豆等,并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阿根廷是继美国之后大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的第2个国家,其中75%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加拿大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51%的大豆和玉米采用了经过基因处理过的种子。

作为转基因作物大国,美国老百姓究竟吃不吃呢?

玉米是美国人的主食之一,玉米片、爆米花和甜玉米满超市随处可见。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等靠近墨西哥的地区,居民更有在正餐中直接食用玉米的习惯。美国农业部部长顾问霍兹曼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美国的玉米和大豆超过90%都是转基因的,其中20%的玉米和40%的大豆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本国消费。美国的食糖一半以上来自甜菜,美国大约95%的甜菜是转基因品种,美国人均食糖摄入量差不多是中国人均摄入量的8倍。所以,在美国减肥生意总是很兴隆。

总体来说,现在美国市场上约七成加工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在美国,对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要求的标准是一样的,制造商自己决定要不要加注标识,美国政府不强制。但是,原则是必须真实,而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美国监管体系包括3个部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管食品和药品的相关事宜;另一个部门是美国农业部(USDA)动植物卫生检疫局,保证这些产品在农业上的安全使用;第三个部门是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主要负责农药的监管,也包括转基因农药的监管。

正因为在美国转基本产品不需要标识,美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表现得不以为然,是否转基因无所谓,可能是每人每天都在吃,习以为常了。美国老百姓不去过度关注食品里含有什么成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美国的监管体系非常有信心。

欧洲人很纠结

美国很平静,欧洲就不一样了。一提到转基因,不少欧洲人都会报以警惕目光,这使得转基因食品一直难以端上欧洲人的餐桌。

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的戒心有其历史背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欧洲接连发生了疯牛病等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作物正好是在欧洲人普遍担心食品安全的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它的迅速发展也始终伴随着科学家的质疑。

欧盟对食品安全本来就非常重视,对转基因更是慎之又慎。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到转基因食品的进口和销售,欧盟都有着严格的审批和监控程序。种植转基因作物必须先经欧盟委员会的统一审批。转基因食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必须通过欧洲食品安全局的风险评估,再由欧盟委员会予以批准,整个程序至少需要两年半时间,相当繁琐。

就是拿到准入许可证,也还没完,欧盟要求从生产到销售做到全程跟踪。销售过程中,欧盟对于转基因食品还规定了严格的标识制度。凡是转基因成分含量超过0.9%的,一律得标明是转基因产品,让消费者心中有数。

2010年3月初,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研制的一种名为“安弗洛拉”的转基因土豆,允许在欧盟境内种植。这一决定使得欧盟内部的转基因之争骤然升级,因为这是欧盟12年来首次为种植转基因作物开“绿灯”。欧盟委员会自1998年批准了一种转基因玉米的种植后,就再没做过类似的批准决定。

一时间,外界纷纷猜测,欧盟委员会可能会转变对转基因作物的立场,支持喝彩声有之,反对之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一些环保组织批评欧盟委员会只看到商业利益,却置民众健康于不顾。一枚小小的土豆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

绿色和平组织在欧洲发起全民请愿行动,成功征集到100多万份签名,要求欧盟委员会暂停审批种植转基因作物。

在是否接受转基因食品问题上,欧洲正反两方面力量可谓旗鼓相当。欧盟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尽管52%的欧洲人认为生物技术将改善他们的生活,但58%的人对利用生物技术开发转基因食品心存不安。

基于民意,欧盟成员国也划分为两大阵营。其中,奥地利、法国、希腊、匈牙利、德国和卢森堡等国,一直严格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甚至因此被美国告到了世界贸易组织。

两大阵营,互不相让,欧盟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为了解开正反两派僵持不下的死结,欧盟委员会2012年7月建议,让成员国自主决定是否允许在本国境内种植转基因作物。如果这份立法建议获得通过,今后,欧盟层面上的科学评估和审批手续依然保持不变,但最终决定权交到了各成员国手中。吃不吃,大家自己决定吧!

吃不吃还真是问题

2013年10月17日,世界粮食奖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颁奖典礼。获奖者是生物育种巨头孟山都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罗伯特·福瑞里及其他两名基因科学家,奖励他们在全球粮食供应方面做出的贡献。2004年,袁隆平曾获得过这个久负盛名的“农业诺贝尔奖”。在世界粮食奖27年历史上首次颁给了转基因技术,这是转基因技术收获的重大肯定。但是,转基因作物在技术上的风光背后,在世界各地的推广却挫折无限。

即便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和消费国的美国,转基因食品是否应强制标签化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长期的“不区别政策”受到了挑战——2012年,加州民众在投票中以微弱优势拒绝了转基因食品强制标签化的提案。但在2013年6月,康涅狄格州和缅因州成为首批两个通过强制标签转基因法案的州。此外,至少还有20个州在讨论这一问题。

2012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发达国家由2011年的10个变为了8个—— 德国和瑞典不再种植一种转基因马铃薯,波兰也不再种植转基因玉米。日本在转基因种植商业化方面也依旧停滞不前。日本的一些生物技术企业和公立研究机构,有的中断了研发,有的转到国外市场发展。

对于转基因作物,我国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其中,棉花、番木瓜允许商业化种植。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

2013年6月,农业部又批准进口三种美国转基因大豆。我国从1997年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目前已批准了8个品种的转基因大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现在,我国市场上转基因大豆油的比例占到九成以上,非转基因的大豆油比例很小,价格上相对来说比较贵,销量也不大。

不过,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因为,我们国家规定所有进口的大豆必须用来榨油。咱们吃的豆腐、豆浆不是用转基因大豆做的,而是用我国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做的。对于转基因豆油,精炼提纯以后,油里头是不会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转基因都在蛋白里,蛋白在大豆精炼的各个过程中间,应该说已经剔除了。我国对转基因食品也有硬性的标准和规定,也就是说,用转基因大豆榨的油必须进行标注,所以大家是有选择权的。

转基因豆油,我们已经吃了十几年时间,到现在还拿不出来任何它对身体健康有影响的例证。但作为主粮,老百姓天天要吃,一吃吃一辈子。食品安全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它有一定的风险度,转基因水稻如果存在潜在风险,这个风险积累很多年之后,会不会产生一种质变?现在科学还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因此,我们对转基因应该两面看:既不能把它想象成天使,也不能把它想象成恶魔。在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第17个年头后,《科学美国人》杂志一句评论很精辟,“只有赢得公众的支持,此类作物才能真正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这句话在中国同样适用。

责编/ 杨立华

ylh@lnddgr.cn

猜你喜欢
欧盟委员会转基因作物
为什么要多元
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挖掘这些基因,让作物抗各种病(2020.3.27 科技日报)
转基因
美国:含5% 转基因成分的食品需标注
画中有话
地下作物
玩转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