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全从读中来

2014-04-03 10:28陈芳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4年3期
关键词:白丁鸿儒陋室

陈芳

【读出意蕴之美】

课件呈现:读出意蕴之美

师:铭,是一种文体,就像《爱莲说》中的“说”也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一样。那我们看标题,意思是——

生:为陋室而写的一篇铭文。

师:“陋室”是什么意思呢?

生:简陋的屋子。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屋子是简陋的?

学生在文中寻找之后,开始互相讨论。然后,老师请学生自由表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清晰化、条理化。讨论结果如下:

1.室外之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话描写了陋室的环境。苔藓的痕迹染绿了台阶,可见这是一个阴暗潮湿、一般人不会居住的地方;也可见这是一个“门前冷落鞍马稀”的人迹罕至之处;而窗外的杂草都快长到屋里来了,又可见这里是多么的荒芜。

师:这样的环境,还真是简陋。那么,看完室外之陋后,我们再来看看室内之陋。

2.室内之陋

室内之陋,可从“素琴”这一器物上反映出来。素琴,即不加装饰的琴。一张不镶嵌金银玉石等华美饰物的琴,对于一个朝中官员来说,的确有些简陋。

师:看来,刘禹锡的居室,还真是陋室。它不仅“陋”在室外环境的荒凉,还“陋”在室内陈设的简朴。(投影:陋室之“陋”,“陋”在室外室内)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陋室的呢?

生:“何陋之有?”

课件呈现:何陋之有?

师:这句话怎么解释?

生:有什么简陋的呢?

师:是呀,有什么简陋的呢?意思就是,在作者自己看来,陋室是不简陋的。作者特别运用反问的修辞,表达他不认为陋室简陋的强烈情感,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回到文本中,和你的同桌一起探讨,从文字中找一找作者“不以为陋”的理由。

课件呈现:“我”虽身居陋室,但“我”不以为陋,因为……

【讨论探究】

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并回答问题,整理如下:

1. 因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所谓“观友知其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作者采用互文的修辞,描写了自己交往甚欢的对象是那些鸿儒,即博学的大儒;而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不会出现在陋室的。作者用一个“有”字,一个“无”字,便让我们似乎亲眼看到了他将无学无德的世俗之徒拒之门外,留下一个自由的空间供学高德馨的“鸿儒”们尽情地“谈笑”的情景,这正是君子儒雅生活行为的表现。

2. 因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素琴”,是一种悠闲惬意的生活;“阅金经”,即阅读佛经。作者总是自在地浏览着经卷,放纵自己的心灵去体味佛教对于生命的觉悟。一“调”一“阅”,使作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远离尘世的喧嚣、官场的纷争。作者每天过着以弹琴、读经为乐的志趣高雅的生活,又怎么会在乎居室的简陋与否呢?

【小结】

师:是的,陋室外部的环境是荒凉的,但正是这偏僻、荒凉,带给了作者安宁;陋室中来往的客人是稀少的,但主客间的交流是高雅的;陋室内的生活是单调的,但作者的心灵是饱满的。陋室,陋的是居室外在的物质材料,而不陋的是居室主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惟吾德馨”。

师:最后,请同学们再朗读这篇文章,读出居室主人那种“秋日胜春朝”的旷达,那种“陋室胜华堂”的悠闲、恬淡和自得。

猜你喜欢
白丁鸿儒陋室
Conformational change-modulated spin transport at single-molecule level in carbon systems
一代鸿儒王应麟
母 校
卞鸿儒对辽庆陵石刻研究的学术贡献
白丁少年大学史
白丁少年大学史
白丁少年大学史
白丁少年大学史
赌石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