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
一
对山西这片黄土地 , 我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
50多年前,我曾在这里第一次穿上八路军的军装,并在贫瘠的晋西北,与日寇血战了整整三个春秋。我的许多同学和老师,都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特别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梁雷,在抗日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残暴的日寇竟将他的头颅砍下来,悬挂在偏关的城门上。每当我回想过去的往事,或看到一些描述师生情谊的文章,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恩师。越是上了年纪,这种感情就愈加撼动着我。多少年来,我不止一次地想去偏关祭扫梁老师的坟墓,但始终没有机会如愿。
今年年初,我从一线岗位上退了下来,稍事安顿, 6月间便踏上了重访晋西北的路程。一路上经忻州、代县、宁武 , 冒着黄尘、酷暑,长途跋涉,终于在7月1日黄昏之前,赶到了偏关县城。
山西的偏关,与雁门关、宁武关并称神州三关。黄河在其西侧的峡谷中蜿蜒而过,隔河相望,便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县城周围群山环抱,峰峦叠嶂,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围绕着三关险塞,曾洒下多少英雄的血泪,记载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史诗。
时光如九曲东去的滔滔黄河之水,恍然间离梁老师牺牲的日子已经55年了,我也由一个年幼的中学生变成了满头霜雪的老人。历史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跨度里,有多少风雨,多少悲欢,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啊!如果梁老师还活在人间,我们师生能在此重逢,那将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情景啊!千言万语又怎能道尽那绵绵的离情,深深的思念。
二
梁雷老师原名梁德谦,字雨田,出生在河南邓县梁家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丧父,由母亲一手拉扯长大。家贫和母教,使这位穷人家的孩子自幼就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不但聪颖好学,而且刻苦勤奋。当时军阀混战,社会极度黑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农民苦不堪言。梁雷在黑暗中苦苦探求着一条能救国救民的光明之路,17岁便秘密地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他刚满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梁雷由地下党组织的介绍,来到我的家乡河南杞县,在我就读的大同中学教书。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梁老师矮矮胖胖的身材,浓眉大眼,有些少白头。平常老穿着一件破旧的长衫,衣着很随意,没有丝毫老师的架子。他教我们语文和史地,讲课极富吸引力。每讲到激动时便辅之以各种手势,讲到悲愤时,又几乎声泪俱下。他博学多才,讲课总喜欢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课文外的内容要比课文本身丰富精采得多。常常是下课的钟声响了,同学们还不愿梁老师走。课余时间,同学们把梁老师的小屋挤得满满的,总爱和他无拘无束地交谈。听他讲国际国内形势,讲抗日救国的责任,讲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梁老师是共产党员,但感到他所讲的都是真理,发出的都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这些穷乡僻野的孩子,都是从梁老师那儿得到启蒙,开始树立革命理想的。
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残酷镇压一切抗日救亡运动,到处迫害进步民主人士,政治上的低气压简直令人难以忍受。唯有我们杞县大同中学,在梁雷等进步教师的领导下,各种抗日救亡运动能够蓬勃开展。同学们读进步书刊、唱革命歌曲 , 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成为莽莽中原少有的一块净土。正因为如此,学校不断受到国民党反动特务组织的监视和迫害。特别是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形势更加紧张。我们两位进步教师,先后被国民党秘密逮捕,考虑到处境凶险,梁雷老师不得不离开学校。我还记得当梁老师含着热泪向我们告别的时候,同学们紧紧围住梁老师,哭成一片……其情景之动人,我至今难忘。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停办,一批进步师生奔赴延安。我的低一年级的同学,在杞县沦陷后,大都参加了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四师。许多同学都血洒疆场,牺牲在抗日前线。
1937年初夏,我在开封参加初中毕业会考,在姚雪垠老师处意外地见到了梁雷老师。那时,他正夜以继日地为抗日救亡运动奔忙。他热情地对我说:“我曾在报上看到了你写的《迎一九三七年》的文章,写得很好,你说得对:‘1937 年没有芬芳,没有花香,等待我们的将是弥漫全国的抗日烽火,将是决定民族生死存亡残酷的斗争!”他说,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到了亡国亡族的危险关头,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每一个热血青年都要参加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他问我:“你打算干什么啊?”我说:“家里的意思还是想让我考高中。 ”他说:“能考上学念书固然很好,但你的家境清贫,供得起你在开封上学吗?从现在的局势看,战事一起,这里恐怕也很难容得下一张书桌了。我马上就要到山西去了,如果你上不了学,可以到山西去找我,也可以直接投奔延安……”
就这样,梁老师和我匆匆分手了。万万没有想到,此次一别,竟成了我们师生间的生死永诀……
三
1937年底,我和四个同学按梁老师指引的道路,到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学兵队。经过几个月的集训,被分配到山西岚县的120师政治部宣传队工作。当时,我曾多方打听梁雷老师的音信,得到的仅是他在雁北一带领导游击队同日寇作战,其他就再没有更详细的消息了。直到1938年的夏天,才有同志突然对我说:“听说梁雷同志已在偏关牺牲了!”当时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怎奈接二连三的信息都说明这不幸的消息确是事实:梁老师不仅确己牺牲,而且死得英勇,死得壮烈。岚县距离偏关不算很远,我多想插翅飞往那里看个究竟啊,但那时偏关己经沦陷敌手,在战争环境下又怎能离开部队单独行动呢?无尽的悲痛只好深埋在心底。也就是从那时起,偏关这两个字就像长在我心中的一根芒刺,什么时候一想到它,就感到隐隐作痛。
如今,我终于来到了偏关,对梁老师牺牲前后的情景才有了比较真实详细的了解。
“七七”抗战爆发后,梁雷受党的委派到山西参加了牺盟会,被任命为牺盟总会雁门战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兼雁北13县的游击司令。1937年9月13日,梁雷和他的战友率领,30多人从太原赶赴雁北。他们一路走,一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当时晋西北一片荒凉,一片混乱。国民党、阎锡山的军队和地方官员,在日寇未到之前,即纷纷弃城逃跑,一些汉奸、土匪和散兵游勇便乘机祸害人民。梁雷一方面积极组织游击队,一方面还要铲除镇压这些败类,保护群众的利益。endprint
有一次他们来到距敌人较近的平鲁县城,旧政府已经解体,县长携款潜逃。城内风声鹤唳,人心惶惶。梁雷率队到来,对群众是极大的鼓舞。人们奔走相告:“八路军抗日来了!”纷纷到城外欢迎。有几个老人见到梁雷就跪地不起,流着眼泪说:“你们是来救我们来了!”
晋西北及雁北地区,素来地广人稀,生活极其贫苦,再加上气候严寒,兵荒马乱,梁雷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苦。有时候,他们路过一些村庄,十室九空,连一只狗也看不见。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更是常事。但梁雷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整天穿一身农民的衣服,乐呵呵地鼓舞大家抗战的士气。
9月下旬,日军开始向雁北逼近。梁雷便把雁北13县的抗日中心建在偏关县城。国民党的偏关县长逃跑了,他便成为偏关第一任共产党员县长。为了迅速地发展抗日武装,他派遣大批抗日救亡工作队,化装成农民到雁北敌后农村去组织抗日游击队。临行前,梁雷总是一遍遍地叮嘱大家:“在敌后开展工作,首先要注意联系群众,多和穷苦农民交朋友,要向他们指明亡国奴不如丧家犬,不抗日没有活路。”
短短几个月,雁北13县就建立起13支抗日游击队,人数多的200多人,少的也有百余人。在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他们勇敢地抗击了日伪军的进犯,并到处伺机袭击敌人。血与火的战事考验,使这些人民的武装逐步成长壮大起来。不久,就传来了朔县游击队连打胜仗的捷报,传来了右玉、平鲁两县游击队相继收复右玉和平鲁县城的喜讯。从此,晋西北抗日局面一下子打开了,抗日的烽火熊熊燃遍了雁北13县。
梁雷所在的偏关县,抗日活动开展得更是如火如荼。抗战歌声响入云霄,送夫送子参加游击队的络绎不绝。新组建的近千人的游击大队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偏关县在梁雷的领导下,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和党组织的同时,还建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农民救国会以及青年、妇女、儿童等组织。同时还创办一份报纸,报名“怒吼”两个字也是梁雷亲自题写的。这期间, 梁老师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抗日斗争中。他在一封给姚雪垠老师的信中豪迈地写道:“我正在这里导演一幕戏,背景是荒山加荒山,伴奏是枪声加炮声,演员是雁门关外13县的游击队员,演的是抗日健儿反击日伪军的武打戏,观众是四万万五千万不愿作奴隶的中华儿女!它比历史上杨家将镇守边关抗击番邦更加热闹壮烈,更有意义。”又说 :“天气越过越冷,但我的血一天比一天热了。”在另一封信里他欣喜地讲到:“由于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人民自卫队增多,我们已二次收复了平鲁,收复了右玉,保卫了偏关。在雁北各县展开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一直伸展到绥远的清水河及杀虎口外……”
1938年2月25日,日伪军2000余人进犯偏关。梁雷率各路游击队配合八路军120 师警备六团开展游击战,重创了日伪军,打退了敌人的进犯。三天以后,恼羞成怒的日寇又调集坂垣师团一部,分两路大军压境侵占了偏关县城。梁雷和县委、县政府的干部一方面组织群众疏散转移,坚壁清野;一方面把游击队主力拉到偏关南山,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这一年的3月18日,该是偏关历史、山西人民抗战史上值得记载的日子。这天凌晨,由于叛徒的出卖,日寇派精锐部队突袭梁雷所部的驻地柏家嘴村。当时游击队主力均被梁雷调遣在外,村里只有偏关县直机关干部和少数警卫战士。战斗来得那么突然,很多干部战士还在睡梦中。枪响以后,梁雷迅速冲出屋门,指挥战士抵抗已经进村的鬼子。在生死存亡千钧一发之际,他一面指挥机关干部和群众突围,一面带领少数战士边打边退,断后掩护。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绝大多数干部战士都安全冲出鬼子的包围,顺着山沟转移了,而最后一个离开村庄的梁雷,因穿件黑色大衣目标显著,被敌人密集的子弹击中,倒在村外,鬼子立即喊叫着围了上来。由叛徒汉奸指认,鬼子才知道这个满身是血、双目圆睁、紧握着打空了匣子枪的年轻人,就是他们闻名丧胆的八路军偏关县长,威震雁北的抗日游击司令。当时梁雷尚未牺牲,只是满身重伤倒地不起。残暴的日本鬼子,立即用刺刀将他活活刺死,而后又毫无人性地用马刀砍下梁雷的头颅,带回偏关,血淋淋地悬挂在南关的城门上……
群众进出城门 , 无不低头掩泣……
梁雷牺牲以后,雁北13县的人民群众悲愤万分,纷纷参军,誓为梁雷司令报仇雪恨。连当时担任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也公开发电国民政府行政院,表扬梁雷县长英勇作战,壮烈殉国。偏关的群众和游击队战士几次想把梁雷的头颅抢回来,后被敌人发觉又急忙把它转移到清水河县,挂在那里的城头上,以后几经争夺就不知下落了。
当地群众只得含着热泪把梁雷无头的遗体安葬在柏家嘴村外的高地上,直到解放后才迁往县城。
梁老师是1913年农历正月初二日生,牺牲时年仅25岁。
1993年9月18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