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民,冯春霞
(1.大庆市农田水利管理站,黑龙江大庆163000;2.大庆市东城水库管理处,黑龙江大庆163000)
大庆市2013年涝灾成因分析
郑国民1,冯春霞2
(1.大庆市农田水利管理站,黑龙江大庆163000;2.大庆市东城水库管理处,黑龙江大庆163000)
2013年,大庆市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严重内涝灾害,部分村屯积水严重、危房倒塌,大面积农田受淹、部分减产绝产,道路、桥涵、沟渠等基础设施遭到损毁,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笔者通过认真调研分析,总结出此次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洪涝灾害;地势低洼;原因;分析;大庆市
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呈缓坡状平原区,属安达闭流区,北有乌裕尔河、双阳河两条黑龙江省最大的内陆无尾河流入,同时受明清坡水、昌武台地来水侵扰。由于地势平缓低洼,排水不畅,大庆市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涝灾。
据统计,2013年6月下旬8月底大庆市平均降水量406.9 mm,比多年同期平均值250.2 mm多149.2 mm,为大庆市有气象资料(1957年)以来同期降雨最多的年份。全市58个乡镇中降水量超过500 mm的6个,400 mm~500 mm的13个,300 mm~400 mm的34个,其余乡镇均超过200 mm。由于超常降雨,发生严重涝灾不可避免。
由于特殊的区域特点,历史上国家和省非常重视大庆排水除涝工程建设的,20世纪70—80年代相继建成了安肇新河、四大滞洪区和城区四大排水工程,形成了比较健全的骨干排水工程体系,各县区也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涝区治理工程,多年来在防洪除涝中发挥了显著的工程效益。由于各县区现有除涝排水工程都是20世纪70—80年代建设,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工程本身建设标准底、配套率低,经过30~40 a的运行,超期服役、自然损毁、人为破坏,涝区排水沟渠、桥涵闸建筑物早已破烂不堪、灭失殆尽。20多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水利投资集中于大江大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几乎没有把任何资金投入到排水治涝工程建设上,致使没有新建治涝工程,原有除涝工程也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及养护,最终积垢成疾,雨洪袭来,摧枯破朽,一马平川,一片汪洋。
多年来,粮食价格稳定上升,涉农补贴、减免税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积极性,农民无序开发,围垦造田、围坝养鱼现象泛滥成灾[1]。由于全市现有滞洪区都没有办理征地,水务部门只有工程管理权限,土地、水面属地管辖,一些乡村为了增产增收,擅自将行洪区、滞洪区、泄洪区内的大片土地对外承包,承包户违法开垦了大片农田、筑推了大量的鱼池,致使调洪蓄洪工程功能衰减,行洪不畅,外托内水,内涝成灾[2]。有些群众为了增加收入,擅自将涝区排水沟渠整平,开荒种地,截留养鱼,人为造成排水沟渠破坏、堵塞、瘫痪,加重了灾情。
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既有水利部门的项目、也有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农开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部门的扶贫项目、土管部门的土地整理项目、财政部门的现代农业项目等,这些项目涉及到水利工程的有桥涵闸建设、沟渠开挖、水田开发等。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项目整合,各部门各自为政,导致盲目建设、重复投资、工程不达标等问题严重存在,没有形成灌排结合的统一体系,给工程管理和运行造成很大困难[3]。随着公路建设,路面填高,与原有排水渠道交叉时排水涵洞或桥孔不能满足排水要求,路修通了,排水渠道不畅了,使得许多原本不涝的地区发生了涝灾。
连年的风调雨顺使人们丧失了防洪除涝工作的警觉性,面对强降雨和严重的内涝灾害,许多地方、部门和群众无论思想上、工程上、物资上都表现出重视不够、准备不足[4]。有的县区没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发生涝灾后,没有应急预案、缺少统一调度、缺乏科学措施,疲于应战,效果不佳。随着农民义务工的取消,历史上组织群众会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场面没有了,各县区、乡镇也基本没有在清淤除涝、建筑物维修配套上投入资金,已建的除涝工程多年弃之不管,逐渐丧失功能,雨洪袭来,任凭肆虐,茫然无措。有的地方缺少大局观,只顾及自身利益,不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削弱了统一调度、整体抗灾的效果。
2013年洪涝灾害给大庆市造成巨大损失的教训是深刻的。究其成因,除异常降水为其主要原因外,现有的防洪设施和提防的防洪能力不够,特别是森林被破坏、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等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不难想象,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1]牟志录,贺柏利,谭英,范垂仁.吉林省1995年遭受特大洪涝后的反思[J].东北水利水电,1997(03):33-36.
[2]黄利民,刘成武.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120 -123,128.
[3]孟凯.海城市农田内涝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39(02):209 -210.
[4]白世伟,谷志孟.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06);701-704.
P333.2
B
1007-7596(2014)07-0255-02
2014-01-14
郑国民(1968-),男,黑龙江拜泉人,工程师;冯春霞(1966-),女,黑龙江兰西人,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