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涛 刘 琨
邯郸市农田水利建设浅析
□赵力涛 刘 琨
邯郸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191m3,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9%,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 m3。农田水利更是关乎邯郸市923.51万人口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我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大力开展以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灌区恢复改造、节水灌溉等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为邯郸市粮食生产连续8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邯郸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用水结构不合理,地下水超采严重。邯郸市农业种植作物中小麦和蔬菜都是高耗水作物,灌溉用水主要靠超采地下水。监测数据显示,由于长期超采,深、浅层地下水位每年分别以1.49m、0.51m的速度急剧下降。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较滞后,现有农田水利工程标准低、质量差、设备技术落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经过了几十年的运行,现在基本都已经到了设计年限,工程老化、设备报废、效益下降严重,难以为继。三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国家投入与全市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的现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社会资金等方面的投入还没有实质性增长。
2.1 大力引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撑
水利作为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此,我市充分发挥引黄、引漳、引卫等工程作用,千方百计多引水、多蓄水。在去年底岳城、东武仕两大水库蓄水3亿多m3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调引漳河水1.13亿m3、黄河水2400万m3,利用泵站提卫河水8300多万m3,使上半年地表水总量达到5亿m3,最大限度地满足春、夏灌需求。积极做好生态水网运行管理,科学配置水源,并发动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帮助群众开展灌溉设施维修配套,全力做好春灌、夏灌服务。仅上半年就为农业灌溉供水2.84亿m3,完成地表水灌溉180万亩次,比去年同期多供水3400万m3、多灌溉30万亩次,为我市夏粮生产实现“十连增”做出了贡献。
2.2 谋划实施引黄灌区建设
为开辟新水源,2010年,我市自筹资金7300多万元,实施引黄入邯工程并实现通水运行目标,又连续两年投资1.6亿元实施配套建设,使引黄通水范围扩大到东部8个县,通水河渠达到397km。通水以来,已累计调引黄河水1.8亿m3,灌溉农田30万亩、140万亩次。
为进一步扩大引黄受益范围,实现引黄建设长远发展,积极谋划将引黄工程提升到国家大型灌区建设的高度,已编制完成《邯郸市引黄灌区规划》,并上报省水利厅待批。今年,结合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开工实施了引黄灌区建设的部分工程。目前,曲周、肥乡、鸡泽、大名、馆陶等县结合生态水网综合开发已扩大灌溉面积6.2万亩。
2.3 加大灌区续建配套力度
近年,我们先后实施了漳滏河、跃峰渠等四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涉县漳北、馆陶卫西等中型灌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已争取灌区续建配套资金1亿元,主要实施漳滏河灌区、跃峰渠灌区、邱县陈村灌区配套建设,清淤衬砌渠道173km,维修建筑物87座,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增加节水能力1300万m3,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500t。
2.4 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
近年来,我市依托国家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代农业、节水灌溉等项目,大力推进肥乡、大名、临漳、成安、魏县、永年、磁县、鸡泽8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曲周、广平、馆陶等3个现代农业项目县建设。在井灌区推行智能灌溉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用水信息采集、地下水位信息采集、土壤墒情、水利设施的安全防护等,县水利局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后,通过LED显示屏向农户随时发布灌溉信息,指引广大农户进行科学灌溉。进一步加强节水工程管理,大力推行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将工程产权一次性交给村级用水协会组织。按照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安排灌溉秩序、工程管理、维修及水费的征收等工作,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3万亩。
2.5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
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邯郸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去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的实施意见》,计划利用3年时间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截至目前,已解决801个村、121.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完善细化水利项目规划,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健全前期工作责任体系和管理机制,认真做好项目的谋划、包装和跑办,努力争取更多的水利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为农田水利建设长效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4-08-20
赵力涛,男,汉族,邯郸市水利局,助理工程师。
刘琨,女,汉族,邯郸市生态水网管理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