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态文化指导山区水旱灾害的防治

2014-04-02 15:38武喜军武春燕
河北水利 2014年4期
关键词:抗旱防汛山区

□武喜军 武春燕

生态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地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运用生态文化指导水旱灾害防治,形成生态治理水旱灾害体系,是探索水旱灾害治理的创新理念。当前社会对从生态角度科学利用水的意识相对淡薄,对生态综合治理水旱灾害认知度有待提高,水旱灾害治理还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认识治理阶段。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水旱灾害的发生就是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回应。因此,建议将生态治理整体纳入防汛抗旱范畴,遵循自然规律,自觉把人类作为和谐自然环境的重要份子,保持生态环境平衡,是解决水旱灾害的根本途径。针对如何从生态环境角度治理水旱灾害,此文从运用生态文化指导水旱灾害防治理念创新、水旱灾害防治工程规划、水旱灾害防治工程建设3个方面进行探讨。

1.运用生态文化指导水旱灾害防治理念创新

1.1 树立水旱灾害生态治理环境意识,加强本地化原生态植被治理工程建设

薄弱的生态环境频频诱发水旱灾害,全社会应该从生态文化视角重视水旱灾害生态治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是保持人类存续发展的基础。改善生态环境首先要保证本地化原生态植被系统,良好的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局部气候环境,增加降雨概率、改善水源流量水质、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水水源地等。

应遵从人类生活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原理,石家庄市西部山区(以下简称西部山区)生态系统要加强本地化原生态植被体系建设,注重乡土树种的使用和原生态植被的保护,树立本地特色的原生态植被形象和功能。本地化原生态植被体系是千万年来物尽天择自然进化而来,已然充分适应本地的水环境、气候环境等,是本区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对维持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种植物群落要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面积,才能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单个、单行或零星分布的植物及小面积的群丛片断都难以体现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发挥其固有的生态功能,发挥其生态功能的基本要素,应保持动态循环稳定,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将本地化原生态治理工程融入防汛抗旱工作,对防治水旱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2 树立水旱灾害生态治理环境意识,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建设

《水土保持法》有关规定:禁止毁林开荒、烧山开荒和在陡坡地、干旱地区铲草皮、挖树兜。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改善山区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已经具有生态防治水旱灾害之义。

西部山区小流域多为封闭流域,根据小流域的环境特点和人类活动状况开展水土保持建设。对陡坡以下、沟道以上的缓坡地带,因地制宜,整修梯田、地堰、道路,建设小水库、塘坝、蓄水池、旱井窖等蓄水工程;搞好荒坡绿化退耕还林,广泛植树种草,从生态文化视角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按照“陡坡封育、缓坡治理、沟道拦蓄、加固扩容”的方式,对水土流失较重的荒山进行综合治理。采取修筑山坡截水沟、排水沟、蓄水池等工程措施;对25°以上的荒山陡坡,实行封山育林,禁牧还栽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提高植被覆盖率,充分利用植被涵养水源功能滞蓄雨水资源;采取高带状耕作、等高沟垄种植、横坡栽植、间作套种等保土耕作措施;加大塘坝、谷坊坝等小型拦蓄水工程建设力度,加大洪水拦蓄力度,实施缓峰错峰,延长洪水沟道滞留时间,充分下渗补充地下水,补充生态用水,减少洪水下泄,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减少水害发生。

西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经济发展呈现粗放型特点。从生态文化视角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水土保持与矿产开发相协调的水土保持建设,辅助生态环境自我修复,尽可能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有助于治理水旱灾害。因此,这对水土保持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矿产资源开发伴生的危害较严重,植被遭到大量毁坏。以铁矿开采为例,山体彻底遭到毁灭性颠覆,植被寸草不生,下游水库淤塞严重,水患风险空前加大。钙镁矿开采同样产生大量的废浮碴,极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水土保持法》规定:矿山开采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这就要求加强水保监管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的严肃性,跟踪水土保持工程进度,建立严格有效的责任追究制,避免水旱灾害发生。

2.运用生态文化指导水旱灾害防治工程规划

《防洪法》没有明确工程的范围,因此,有必要运用生态环境来解释工程范围,将生态植被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城镇乡村布局建设纳入水旱灾害治理规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目前,基层防汛规划还不完善,或是处于制定阶段,防汛规划亟待制定完善。西部山区防汛任务主要是预防山洪和城镇防洪;抗旱主要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抗旱。要搞好防汛规划,实现治理水旱灾害目标,必须认真研究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条件和居民居住情况,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2.1 运用生态文化指导植被工程规划

综合评估山区的植被覆盖情况,根据覆盖率、周边城乡、村和水利工程情况,确定生态建设的轻重缓急,制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和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2.2 运用生态文化指导水土保持规划

根据《水土保持法》规定,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要办法,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措施,制定完善可持续的水土保持规划。

2.3 运用生态文化指导水旱灾害工程建设规划

堤防、水库、渠防、塘坝和旱井窖等水利工程,要不断适应未来防汛的抗旱形式的发展,满足防洪及抗旱的基本要求,满足生态环境平衡的基本要求。规划河道堤防等水利基础工程建设时,应考虑未来防洪标准提高的延续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集雨工程、塘坝、旱井窖、蓄水池等小型蓄水工程的规划建设,要充分满足今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抗旱用水需求。

2.4 运用生态文化指导城镇乡村布局建设规划

城镇乡村作为生态环境中人为设置的一个单元,它们的布局规划和建设,要有符合科学布局规划的地理位置条件,要满足防汛的基本要求,要同生态环境相协调,从规划阶段基本避免灾害发生。

根据西部山区地形特点和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的程度大小和河谷沟道行洪能力,划定危险区和警戒区。将历史上曾经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以及河道两岸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低洼地带划为危险区;将一旦遇到强降雨,极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或地质结构仍不稳定的地区,以及河道两岸20年一遇洪水位至历史最高洪水位之间的地带划为警戒区。在新农村、小城镇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首先是危险区、警戒区内不能规划居民区,其次是危险区内不能规划兴建企业及基础设施,再次是企业及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避开警戒区,必须从警戒区经过或必须在其中建设时,要经过防洪影响评价,所建工程和山洪保护措施要同时施工,山洪保护措施未投入使用的,所建工程不得验收、不得投入运行,对建设中和生产中可能诱发的山洪灾害同步采取可靠的治理措施。

3.运用生态文化指导水旱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3.1 水库工程

水库同样影响着周边生态环境,要从生态文化角度分析各方面因素,如以淹没区生态环境变化、防汛形势的要求、下游生态用水的需求等综合评估水库的效益。往往山区水库截流建成后,下泄流量减少,下游地下水和生态基本用水量明显减少,已经影响到人畜饮水和生态用水,局部产生生态功能弱化。因此,在水库管理方面要统筹考虑,既要拦蓄调洪、削减洪峰或滞洪,分担、转移洪水风险,实现安全度汛,保障水库安全和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又要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保证下游生态用水,满足农业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需求。

3.2 河道堤防

应充分认识从河道生态环境体系综合考虑河道堤防建设与整治的重要性。欧洲在整治多瑙河时将河流渠道化,片面考虑河流航运的快捷性而忽视了河流的生态性,其结果是洪水流动性加剧、下泄能量加大,河水下渗能力减弱,地下水补给能力下降,洪水泛滥频率增大。当前山区河道还存在非法倾倒废渣抬高河川、裁弯取直侵占河道现象,严重影响河道正常的行洪能力和生态功能,增加了水旱灾害的风险。修筑和加高培厚堤防是提高河道泄洪能力的主要措施,可以约束水流、提高河道泄洪排水能力,限制洪水泛滥、保护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河道堤防建设与整治还要从河道生态体系综合考虑,要保持河道自然流向形态,不裁弯取直;还要采取疏浚河道、及时清除河道内阻水障碍等措施,保证河道的过水能力;同时要培育呵护河道生态环境,增加地下水补给能力。

3.3 谷坊坝、塘坝、旱井窖等小型工程

十年九旱是西部山区的主要气候特征,现有的水库防洪能力基本满足防汛要求,通过进一步的生态工程治理,拦蓄源头进一步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鉴于当前西部山区面临情势,应该充分加固利用现有水库的防洪能力,在加强生态植被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加大塘坝、谷坊坝及旱井窖等小型工程建设力度。通过在沟叉坡脚因地制宜大量修建旱井窖、小型蓄水池,就近就地解决农业生产抗旱基本需水;在山洪沟分级多层次建设谷坊坝,充分滞缓洪水,增加洪水滞留下渗时间,缓错各沟叉洪峰,避免洪峰叠加,减小洪峰能量,降底水旱灾害的危害性。

通过营造防灾减灾生态文化氛围,运用生态文化指导水旱灾害防治及水旱工程建设,形成综合生态环境下治理水旱灾害的体系,提高区域防汛抗旱综合能力,有效减少水旱灾害发生。

猜你喜欢
抗旱防汛山区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山区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