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传来消息,4K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广泛采用。1月,中国大陆首家4K·3D球幕立体宇宙剧场在北京天文馆落成开馆,系统采用4台索尼Sony SRX-T420数字放映机,充分利用超高清晰度的4K像素物理分辨率为观众带来了视觉感官的新突破;JVC的专业4K投影机在天文台星象的演绎、航空培训中夜航模拟仿真和医疗解析上广泛采用;巴可也表示,大部分汽车客户都开始选用4K产品来满足需求。在专业AV领域,以虚拟仿真、科技博物馆等为代表“高大上”应用需求推动下,4K正在以加速度迈进。
摩尔定律的作用下,推动4K产业链的发展是当下最为迫切的产业大事,只有通过产业升级才会出现更大的市场利润空间,各方都在努力:索尼在不遗余力地对经典影片进行4K制作,三星也在联合内容制作平台拍摄4K内容,不少内容平台都表示将专门推出4K频道。尽管如此,内容的匮乏目前依然是摆在4K面前的难题,面对这一问题硬件厂商显得颇为尴尬:4K内容的短缺直接中断了产业链条——厂商有硬件,用户有需求,是什么在制约着4K内容的发展呢?
闻鸡起舞工作室唐伟以电影人的角度这样分析:从硬件设备的使用来说,4K内容的前期拍摄与制作跟高清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剪辑流程来讲,对4K素材的支持也不是问题。但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4K素材体积的大幅增加由量变引发了质变,这让整个工作流程的设计与管理难度大大增加。目前,我们严重缺乏针对这个领域的生产管理的学术研究人才。4K制作真正的障碍在于专业生产管理的缺失,所导致的各部门配合效率的低下,缺乏风险评估及应对机制导致整个项目的风险完全无法预测。
说得更直白些,4K内容供应缺乏的是高效的流程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制作体系。当然,不管是国家政策导向,还是内容传输不可或缺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甚至是硬件厂商的卖力营销方面来看,4K的发展仍然是充满了希望的。另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用户视觉体验这些年已经迈上了几个台阶,从当初的模拟到标清,再到高清,用户对高画质的细腻视觉体验的要求在提高,就连笔记本、手机等设备都已经开始普及4K的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接受感官体验的倒退。种种因素都在推动着4K需求的井喷,相应产业链的完善即便不能一蹴而就,但依然会以相当快的速度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