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微信”情定Facebook

2014-04-01 08:07郑惠文
博客天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库姆即时通讯扎克

郑惠文

太平洋时间2月19日下午2点, Facebook宣布以160亿美元收购移动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并向其创始人及员工提供价值约30亿美元的限制股股票。本次交易总额高达190亿美元,为Facebook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也是全球有史以来针对风投支持的创业公司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诞生于2009年的WhatsApp是一款功能极简的即时通讯产品,它由前雅虎员工简·库姆和布莱恩·埃克顿联合开发。与中国腾讯公司制造的微信产品类似,WhatsApp通过用户通讯录直接向好友发送消息,支持语音和多媒体传讯。不同的是,WhatsApp没有微信的朋友圈,只做通讯工具,不做社交平台。

在英国《连线》杂志2月19日的独家报道中,WhatsApp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库姆表示,WhatsApp十分慎重于新功能的添加,遵循简洁而非多元的产品哲学。目前看来WhatsApp不会走微信无所不能的超级产品路线。

WhatsApp与微信的另一大区别是它的盈利模式:在运营的第二年,WhatsApp开始向用户收取低至1美金的年度订阅服务费,这为它带来每年2000万美元的营收。

此前国内媒体报道,2012年,腾讯曾试图以10亿美金洽购WhatsApp,但WhatsApp当时未作出任何回应。当年,微信刚刚成为中国移动市场上的最大赢家,拥有2亿用户。据博客天下第136期《微信帝国内争与外伐》独家报道,微信正是张小龙团队仿照海外一款即时工具开发设计而成。

一夜暴富

消息很快传遍互联网世界。

当天,《纽约时报》推送突发新闻:“Facebook计划以160亿美金收购即时消息创业公司WhatsApp”,而《华尔街日报》则引用了更耸人听闻的数字190亿—“Facebook称将以总额190亿美金的现金和股票购入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

这两个数字很快引起惊天震动。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入职一年零九个月的WhatsApp工程师Jiahua Wang的Facebook留言板被来自新加坡、中国成都、美国西雅图和日本埼玉的朋友们写满祝福。

“恭喜!你就是那1/32!你们成了传奇!”Jiahua Wang在一位朋友的留言下点了Like。

Facebook与WhatsApp的整个收购生意将于2014年年内完成。这笔巨款将分到其55名雇员和4.5亿用户身上,平均每位雇员创利3.45亿美金,而每位用户价值28美金。

资本市场中最令人感兴趣和面红耳赤的场景自然是一夜暴富。根据《福布斯》消息,两位创始人库姆和埃克顿持有WhatsApp超过60%的股份(这在科技初创公司中实属罕见的巨量),虽然埃克顿因为较晚加入所以持股少于库姆,两人都会成为榜上有名的财富强者。其他早期员工每人获益或超1.6亿美金。

无论分配结果如何,WhatsApp公司全员都登上了资本和资源的远航快船。

心头大患

这场联姻之前,WhatsApp与Facebook结怨已久。

英国《卫报》在2013年11月曾刊登评论文章,谈论即时通讯应用的未来:“像WhatsApp一样的移动信息应用产生于2009年,他们被视为移动运营商的威胁。现在,他们又被视作社交网络的极大威胁。数据显示,青少年们不再使用Facebook,转而拥抱其他即时通讯应用。”

成绩斐然的WhatsApp曾是Facebook的心头大患。Facebook在公告中称:每月有超过4.5亿用户使用WhatsApp,每天70%的活跃用户量,通过WhatsApp分享到的图片达到每天3.25亿张,而发送的消息数则接近全球电讯网络的短信发送量。最重要的是其增长势头强劲,每天超过100万新用户使用自己的手机号码注册WhatsApp。

根据知名科技博客TechChrunch网站2012年年末的数据分析,在欧洲和拉丁美洲,WhatsApp的市场份额已远远领先于Facebook Messenger。

也曾尝试拓展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的Facebook却并不那么顺利。2013年11月13日,Facebook上线3.0版本的Facebook Messenger,最重要的一项更新是允许用户和手机联系人中任何安装Facebook Messenger的人对话(无论他们是不是你的Facebook好友),积极向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学习。遗憾的是,尽管Facebook Messenger的野心不止于做Facebook平台内的对话工具,它却始终不能像WhatsApp一样大步前进。

情定情人节

WhatsApp与Facebook结缘亦久。

据彭博社消息,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早在2012年春天就接洽过库姆。当时在短暂的电话沟通后,两人相约洛斯阿图斯的德国面包店喝咖啡,长谈逾两小时。当时扎克伯格就提出了类似的合并建议,库姆没有应允。不过这却是两人友谊的开始,此后,扎克伯格和库姆频繁见面,多次相约晚餐,并一起登山远足。

2014年2月9日,扎克伯格邀请库姆至其帕罗奥图的家中吃晚餐。直到这次会面,这桩并购生意才从模糊的可能性变成严肃的商业议题。两人从扎克伯格2013年夏天发起的Internet.org(全民互联网普及计划)开聊,话题是如何通过移动设备更好地连接这个世界。扎克伯格随即向库姆提出收购计划,而库姆犹豫了,说他得好好想想。endprint

这一次他没有再让扎克伯格久等。

5天后的情人节,扎克伯格与妻子普莉希拉·陈在家浪漫晚餐。库姆手持一盒巧克力草莓伯爵突然登门,表示愿意合作。两人随即开始协商收购价格。

不知普莉希拉的情人节是否落寞,但库姆和扎克伯格的热络讨论很快达成一致。再5天后,2月19日,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宣布了这个消息:

“我已经认识简很久了,我知道我们都持有让世界更开放和联系更紧密的愿景。我非常高兴简能加入Facebook的董事会,做我的合伙人,共同创造Facebook和WhatsApp的未来。简和WhatsApp团队的出色工作,使全球近五亿人连结。我简直迫不及待地想让他们来Facebook,帮助我们使剩下的全部都连接起来!”

这条信息和Facebook的官方通稿口径一致。扎克伯格说明收购原因:“WhatsApp将作为我们现有通讯服务的必要补充,它为我们的社区提供了新的工具。Facebook Messenger已被广泛用于Facebook内部的朋友交流,而WhatsApp能帮助你和所有通讯录联系人、特定群组进行沟通。因为WhatsApp和Messenger服务于不同的重要功能,我们会同时加大对两者的投资力度,使它们更好地为更多用户服务。”毫无疑问,Facebook在成熟市场和年轻人群体中的增长接近瓶颈的情况下,收购WhatsApp能最直接驱动增长。

Facebook根据WhatsApp的高用户增量和高用户参与度为其定价。在和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中,Facebook首席财务官戴维·埃博斯曼认为WhatsApp绝对有潜力获得至少10亿用户。“我们所关注的首要事件是它的用户网络是否稳定以及用户增速进展如何,”他说,“其他已经达到该数量级的网站帮助我们起草定价框架。”

被监听的童年

37岁的库姆和29岁的扎克伯格有着十分不同的个人风格:成长于美国纽约地区的扎克伯格年轻好斗,少年成名;而出生于社会主义时期的乌克兰的库姆则成熟低调,远离硅谷戏剧性的商业豪赌。

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点:都是犹太人,都热衷于使用“互联网设备更好地连接这个世界”,都没念完大学。

20年前,社会主义国家乌克兰的政治环境和现在一样动荡不安,深受反犹主义之害的库姆一家不得不移民美国。他和妈妈成功办好手续出逃,被迫离开身为施工管理者的父亲。在那个首都基辅附近的村镇,他家里没有热水和电,父母也几乎不用电话沟通—因为担心会被政府特工监听。

初到美国,库姆妈妈打零工来养活库姆,但在她被诊断出癌症之后,他们只能靠政府救济为生。此次收购合同的签约现场位于前圣克拉拉县社会服务办公室对面,就在那里,库姆曾和所有潦倒的穷人一起站在门口等待志愿者派发食物券。

库姆是个调皮的学生,但极端聪明。他不喜欢美国高中轻浮随便的同学之情、庞大嘈杂的社交网络,并且怀念在乌克兰时十几年如一日的慢节奏友谊和小朋友圈。“跨国电话既被监听,又费用高昂。我和妈妈没办法打电话回家,更别提和老朋友们保持联系了。”库姆说。

库姆在访谈中说因为儿时特殊经历,他对通信隐私极为重视:“我生长于隔墙有耳的窃听社会。我的儿时伙伴曾为讨论苏联共产党领导人的轶事而惹麻烦。我曾听见父母交谈持不同政见者安德烈·萨哈罗夫、索尔仁尼琴的下场。”

在Facebook的隐私政策饱受质疑的同时,WhatsApp的信息加密条款则承诺:“我们不会在服务器上保存您的对话记录。您的信息到达手机后便不会再储存于服务器上。”

当被问到WhatsApp是否会将用户信息从服务器上转交政府安全部门,库姆解释:“我们根本就没有用户信息,也交不出什么来。在设计系统时,我们就已经做了匿名处理,想尽可能少地了解用户的信息。”

库姆对WhatsApp隐私承诺的自信,来自他们不依赖广告营利的商业模式:“卖广告的商家才需要‘了解用户的各种信息来营销定位。我们不需要。”

“不要广告!不要游戏!不耍滑头!"是WhatsApp的产品原则。这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库姆曾经宁静的乡村生活。他说在前苏联没有市场经济的童年时光,使他没有被商业广告驯化。

2012年6月18日,库姆引用了电影《搏击俱乐部》中痞子英雄泰勒·德顿的话来说明他对WhatsApp“零广告”的坚持:“广告诱惑我们买衣服、买车子,做我们不喜欢的工作,去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库姆写下自白:“布莱恩和我三年前离开雅虎开始创业,当时就想打造一个没有广告的产品。我们希望能将宝贵的时间,用来创建一项人们愿意使用的服务,能帮他们省钱,让他们的生活慢慢变得更好。我们很清楚,如果能做好上述几件事情,我们就可以直接向用户收费。我们也知道,我们可以做大多数人每天想做的事情:逃离广告。”

借着这样的信念,库姆将WhatsApp的商业模式设计成和用户直接发生关系,而不经过广告第三方:“用户直接为我们提供服务付费。我们专注于纯粹的信息服务,极致的简洁和实用是我们追寻的目标。虽然我们现在有能力实现盈利,但并没有投入精力去做这件事。盈利是未来五到十年的问题,而我们现在只想让新加入的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这一信念亦体现在WhatsApp的人员组成上。55名雇员中,工程师32人,不同语种的客户支持约20人,广告推广和市场营销0人。

“我们把自己当做该领域负责任的领导者,这对于我们很重要。”库姆的这段话发表在Facebook的公告中,“我们获得这样的成绩,并没有在广告和市场推广上花过一分钱。这一切,源于用户喜欢通过WhatsApp与他们的同事、朋友以及家人分享信息。”埃克顿补充说:“ 我们不想做约炮软件(a hookup app)让你去跟随便什么奇怪的人聊天。WhatsApp关注人与人的真实社交与亲密关系。”

并购大戏

endprint

这并不是WhatsApp第一次传出收购新闻。

2012年,腾讯试图收购WhatsApp未果。2013年4月8日,科技博客Digital Trends也传出消息说,谷歌正与WhatsApp商谈收购。当时消息人士称WhatsApp正在全力争取高于10亿美金的收购价,而谷歌试图将WhatsApp与旗下多款消息应用进行整合。

2013年12月20日WhatsApp宣布其“已经拥有4亿的月活跃用户,其中有1亿活跃用户在近4个月内产生”。在消息宣布的同时,库姆声称WhatsApp“目前没有出售、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或再融资方面的计划”。

同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数码、生活、设计大会(Digital-Life-Design Conference)中,《连线》编辑戴维·洛万与库姆对谈。他强调:“把公司卖掉获得收入并不难,但我们想建成长远发展、更多进步的独立公司。”

不过,悬而已久的收购疑云终于在Facebook这里成真。

Facebook的组合拳也因本次收购而初初显形—力图打造生活应用集合,而不依靠单一的社交网络。它同时也抓住人们想要一对一私密社交的需求,不再将个人信息广泛散布。

融资WhatsApp的风投公司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联合创始人吉姆·吉茨在官方轻博客Tumblr上谈到Facebook收购WhatsApp的4个关键点:“以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达到4.5亿用户;平均每位工程师支持1400万活跃用户的使用体验;一张‘不要广告!不要游戏!不耍滑头的便签哲学;零市场营销费用。”

精益创业的WhatsApp创造了传奇。吉茨盛赞WhatsApp“毫无疑问将成为比肩PayPal和YouTube的世界知名品牌”,而红杉资本的6000万美金风险投资也将从这桩收购中获益50倍。

擅长造星的Facebook使WhatsApp一夜成名。

“我们公司在硅谷并不典型。”埃克顿告诉《连线》杂志。“三十几岁才开始创业,我们关注可持续的营收和发展,而不追求‘大跳跃。我们坚持低调行事,移动为先,并且坚持国际化战略。我和库姆就像阴和阳的对比,我是天真的乐观派,而他更偏执;我关注账单和税款,他花精力在产品上。他是首席执行官,而我负责把所有员工都照顾好。”

在两个月前,库姆还坚定地向洛万确认自己的独立决心:“Facebook和谷歌,思科和苹果,还有其他一些伟大公司,他们从未想过出售。他们坚持走独立发展之路,并努力做他们想做的事。我们也想像他们一样做得那么好,那么伟大。” 但Facebook投入的160亿巨款改变了库姆独立运营公司的意愿。

站在Facebook这个巨人肩膀上的WhatsApp前路如何,它将如何发力面对美国市场,如何抵御在亚洲独树一帜的Line、在韩国营收良好的Kakao Talk和全力国际化的微信,还有待观察。但至少此次收购让这些扮演外来入侵者的即时通讯软件不得不在北美市场与虎谋皮—它们要面对的不再仅是初创公司WhatsApp,还有它身后的强大伙伴,拥有超过10亿用户帝国的Facebook。endprint

猜你喜欢
库姆即时通讯扎克
价值190亿美元的坚持
冬天的画稿
民事诉讼中即时通讯记录的证据采用进路
一头“杀人鲸”的悲惨一生
小刺猬的水果梦
安息吧,“杀人鲸”蒂利库姆
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模型的实证研究
扎克伯格写给初生女儿的信
科学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即时通讯
浅谈扎克里(Zachery)绿松石的鉴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