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农村办 曹涤环
如何预防早稻高温热害
沅江市农村办 曹涤环
每年6月中旬至7月,都会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早稻的正常开花灌浆,农谚“高温逼熟”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早稻灌浆的适宜温度是25~28℃,高于32℃就会受到影响,35℃以上的高温就有明显的影响。
在生产上观察发现,在早稻盛花期连续3天以上日最高气温高于35℃,敏感期35℃以上的高温持续1小时,就会引起颖花的高度不育,其中已开放的花受害最大。危害主要发生在白天高温下,夜间高于33℃则会导致育性降低。
对早稻产量的主要影响早稻盛花期,高温会降低稻株光合作用能力,使养分积累能力提早消失。灌浆期遇35℃以上高温,常会出现“高温逼熟”,早稻根系早衰,半实粒和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据试验,早稻灌浆初期在35℃气温条件下处理5天,结实率则降低10~15个百分点,千粒重降低0.42~1.85克。在高于35℃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或延续时间越长,对早稻结实率与千粒重的影响越大。在生产中,粳稻或含有粳稻基因的亲本组合受害比籼稻重,杂交稻受害比常规稻重。
高温热害的预防一是选用耐高温品种和选用上午早开花的品种,以避过盛花期的高温危害。早稻通常在上午10~12时盛花,在夏季高温日,上午11~12时气温就可以升高到35℃以上,盛花时间早的,受高温危害就轻些。各地可根据品种的丰产性和抗高温性,合理选择和安排品种。二是加强管理。在高温时段稻田灌深水、日灌夜排。泥烂和长势好的早稻田,可于上午11时前灌水,到下午2~3时排水,调节中午前后高温时段的温度。据测定,灌水早稻田穗部温度低1.5℃、相对湿度高12%。开花至灌浆期实行浅水勤灌、日灌夜排、适时落干,防止断水过早,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抗高温能力。三是喷灌。能明显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必要时在高温日中午前后早稻闭颖后,每667平方米用清水200~250公斤喷洒,一般可使温度降低1~2℃,湿度增加10%~15%,并能维持1~2小时,降低空秕率2%~6%,增加千粒重0.8~1克。四是喷洒化学药剂。当出现高温危害时,每667平方米用硫酸锌0.1公斤或磷酸二氢钾0.1公斤对水50公斤喷施叶面,或高温出现前喷洒0.005%的维生素C或3%过磷酸钙浸出液,都可收到减轻高温热害的效果。每667平方米用“谷粒饱”50克对水50公斤,或用1%尿素水溶液、1%氯化钾水溶液、3%草木灰浸出液,连续多次叶面追肥,既可降温增湿,又能补充水分和营养,提高结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