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马口窑陶瓷文化抢救性保护措施初探

2014-04-01 14:57
关键词:马口龙窑陶器

陈 云

(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马口窑位于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境内,曾经是湖北乃至全国著名的民窑之一。据《汉川县志》记载,马口窑始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3),其所产缸、坛、瓮等陶器“较他处坚实”[1]235。明清时期,马口从事陶瓷业的达几千人;民国年间,该地的龙窑多达36处,作坊更是不计其数,陶器品种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产品几乎覆盖了全湖北,并辐射到周边省份,甚至远销海外,堪称马口窑的鼎盛时期。1957年,马口所有的龙窑与作坊合并组建成国营“汉川马口陶瓷厂”;到了80年代,由于市场大潮的冲击,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马口窑日渐式微,其产品逐渐被低值廉价、毫无生气、千篇一律的塑料制品代替;90年代初,马口窑彻底倒闭,曾经辉煌数百年的马口窑如同一缕青烟,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之中[1]236。

作为一种陶瓷文化,马口窑曾经渗透过荆楚大地上的每一个家庭,润养过一代又一代的江汉子民,其意义和影响非比寻常。作为这块土地上孕育的文化载体和文明因子,马口窑的文化意义还在于它曾经传递过这方水土的心跳体温,折射过先民们的智慧情思;更重要的是,数百年来,它早已与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呼吸相通,血脉相连,相互滋养,命运与共,融为了一体,体现出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在马口窑陶瓷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是其体现存在的思想源泉和情感佐证,这种存在反过来又对传统文化、民间文化进行着图解和“物语”,正是有了这种绵延不绝的传承与丰富,现当代的艺术创造才有了不竭的供给和丰沛的养分。站在思想层面看,马口窑和其他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一样,“其发展是建立在中国人特有的东方审美理想之上,代表了汉文化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基本特质,……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代表着中国文化在精神层面、思想观念上突出特征”[2]109。站在历史文明的高度看,一个大的文明是由无数小的文明支撑构建的,让每一脉支流奔淌不息,文明之花才会永不凋谢。而马口窑无疑就是那曾经奔腾的一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马口窑陶瓷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2007年,马口窑手工制陶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窑址也被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电视宣传也不少,除此之外,具体的实质性保护工作却并没有展开多少,相较其他地方窑口如火如荼的抢救行动,马口窑的保护工作显得实在太过寂寞。姑且不说保护马口窑是责任和使命,即使在动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喧闹今天,马口窑这样一张好的文化名片被束之高阁,弃之不用,委实太过可惜。当然,马口窑的抢救性保护是一项庞大复杂恒久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打持久战的意志,因为一时的热度和新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子工程”也终将会昙花一现,热闹跟风说不定对保护还会起到反作用,所以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真正重视,展现魄力,也需要文化单位制定高瞻的路线战略,更需要民间力量的无私支持,几股力量汇成合力后,马口窑的保护工作也许才会现出一线曙色。这里,笔者试就马口窑陶瓷文化抢救性保护工作提出一些探索性思路。

1.征集马口窑陶器实物和图谱,鼓励、支持官方和民间建马口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在建立博物馆之前,政府需要成立一个类似“马口窑陶瓷文化保护委员会”之类的过渡机构或组织,负责全面工作,派专人专车走乡串户收集马口窑陶器,并与民间藏家协商,激励他们捐赠,购买或租借他们的藏品,因为真正能代表马口窑陶瓷水准的作品大多汇聚于藏家之手;对一些不愿出售和租借的藏家,可以拍下器物照片和影像,存档保留。当展品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文化性、艺术性、思想性也达到一定高度,并且能较全面反映马口窑陶瓷文化之后,再辟出专馆,成立真正的马口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在马口窑消逝沉寂十几年后,一些具有一定审美修养的民间人士逐渐体悟到了马口窑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开始有意识地走家串户购藏马口窑陶器,这些人以文化界、美术界人士居多。受其影响,一些乡民也加入到了购藏行列。那些深藏于农家小院的马口窑陶器就这样从遗忘与尘封中被翻了出来,且惊喜不断,一些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陶器被相继发现,很多都是马口窑鼎盛时期的产品,有的工艺、样式和纹样甚至近几十年完全没有出现过,后期已然失传了。目前马口窑藏品主要集中在十几位藏家手中,零星藏家也有一些,他们多的拥有上千件,少的也有几百件,且多是文化性与艺术性颇高的精品,有些藏品甚至让人叹为观止。藏家中也有人雄心勃勃,准备筹建马口窑陶瓷艺术博物馆,但博物馆“身份”的获得、场馆的建设、资金的运转等存在不少难题,这需要政府灵活运用政策,打破禁锢,给予他们鼓励、扶持。或者采取官方和民间合办博物馆的形式,开展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把马口窑的资源配置到最佳。现在马口窑在外已有了一些名声,中央电视台几次通过纪录片、文化片、旅游片专题介绍马口窑,可惜的是,在片子里居然看不到几件略上档次的马口窑陶器,甚至连普通品都算不上。一旦官方或民间的陶瓷博物馆建立了,大量能较全面、多维度展示马口窑陶瓷水准的精品将在片子里出现,这不仅能丰富人们的视听,还能让人真切感受到民间陶瓷文化的魅力,这对马口窑的宣传、弘扬、保护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整理马口窑陶瓷烧制技艺,建立综合档案库;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建立保护机制。一个行业体系的建构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成长与成熟,更需要一代代能工巧匠无数辛劳的付出和智慧的闪耀,虽然有的行当在岁月长河中被淘汰了,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价值。和众多行当一样,马口窑也拥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它的每个环节都有学问,每个节点都是奥秘。例如马口窑窑址的选择、龙窑的建造、陶泥的加工、器型的塑造、纹饰的表达、刻画的手法、釉水的淘制、各种工具的制作、入窑的时间、陶坯置放的窍门、燃材的选取、火候的把控、出窑的讲究,还有陶器的运输、股东的合作、经营的方式、成本的核算、利润的赚取、市场的占有、用户的反馈,以及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习俗和现象,这些融合在一起,才真正称得上是陶瓷文化。这需要有关部门或文化个体不仅要邀请健在的老窑工,还要邀请曾经生活在马口窑陶瓷文化圈里的人,以及文化学者和艺术家,进行深度访谈,并创造条件让老窑工实际示范讲解,分段或局部再现马口窑的某些技艺,然后将这些用文字详尽整理记载,且以图片、影像等方式并进实录,建立马口窑陶瓷体系的综合档案库。2007年,“马口窑手工制陶技艺”入选“湖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马口窑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来看,它并不下于其他一些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陶瓷窑口,在某些方面甚至有独创和超越。接下来,文化部门需要将马口窑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湖北还有两处民间窑场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曾经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其烧制技艺和马口窑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独创绝活和地域特点,今天它们的命运和马口窑差不多,甚至比马口窑更惨。它们一处是蕲春县管窑镇窑场,一处是麻城市宋埠镇蔡家山窑场,两处窑场都孕育了自己的陶瓷文化。如果马口窑单独申报有困难,可以统一规划,将此三处民窑联合申报。

3.恢复、复烧一处龙窑,对马口窑陶瓷文化进行“活态传承”。在对马口窑进行抢救性保护的措施中,恢复、复烧一处龙窑可谓难度最大,投入最大,对政府和民间的考验也最大,这不光是资金的考验,也是意志的考验;如果龙窑恢复、复烧成功,如何长期有效统筹、运转、管理、发展更是难中之难。其实不光马口窑存在这些问题,全国其他一些已经倒闭或濒临倒闭的窑口都有这样的问题。2009年和2010年,景德镇的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分别复烧成功,这些探索对其他陶瓷窑口的保护无疑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它们复烧成功,不仅使传统的陶瓷烧制技艺得以再现,而且使渐行渐远的陶瓷文化遗产得以活态传承;这种采用生产性方式进行保护的措施,无疑是传承传统技艺的最佳途径,也是必经途经。相较景德镇的辉煌煊赫,马口窑的保护意义则很容易被人忽视,因此马口窑的恢复、复烧工作就显得更为紧迫。此外,很多民间艺术得以代代流传,不是因为它有详尽的记录,而是因为它有生存的土壤,现在马口窑的生存土壤不在了,再加上没有文字记载,那么时间稍长,马口窑就会完全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马口窑和众多民间艺术一样,一直采取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现在尚有少数的工匠健在,他们普遍年岁已高,一旦离世,马口窑各个环节的诸多技艺和奥秘将会彻底失传。趁他们尚在,还可以做很多有益的指导工作。在马口窑复烧之前,需要科学务实,反复论证。具体到资金方面,如果政府有困难,民间资本也可以介入。此外到一些复烧成功的窑口取经、了解各个环节的运作流程,也是必需的过程。目前马口镇已经没有了龙窑,这需要选址新建,也可以在废窑基础上进行改造。接下来是召集健在的工匠,为他们挑选继承者,人选可以是热爱陶瓷艺术的年轻人,也可以是大中专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再接下来,工匠们以课堂式或者师傅带徒弟式的方式传授马口窑不同环节的技艺与诀窍,示范和指导生产出第一批陶器,此时的陶器既是产品,也要是艺术品。至于消费市场,则可相应乐观,马口窑的艺术价值已得到了广泛认可,人们的审美也逐渐多元,复烧后的马口窑只要不是以暴利为目的,主体继承,适度创新,严控数量,确保质量,相信这种以保护为目的的生产方式会让复烧后的马口窑得以正常运转维系。

4.在有条件的大学开设传统和民间陶瓷专业,对马口窑进行专题研究。现在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艺术院系,其中一些设有陶瓷专业,或陶艺工作室,讲授的课程主要以现当代陶艺为主,对传统陶艺和民间陶艺涉入较浅,多为常识性泛泛了解。在现当代陶艺教学与创作相对饱和的状态下,分流一部分资源对传统和民间陶艺进行研究,此举不仅是对陶瓷教育资源合理地再分配,而且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在文化创新和文化保护日渐被人们认识的今天,那些尘封的窑口,那些遗失的陶瓷文明,也逐渐唤起了人们的记忆,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重视,有的走在了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的前列,有的还没有理出头绪,但对这些窑口进行发掘、整理和保护的前景趋势比较明朗,这意味着需要一批对传统陶瓷文化研究有经验有见地的专才。所以大学适度开设此类专业可谓恰逢其时。马口窑作为江汉文化颇具影响力的代表,其传承创新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过程。如果说建立马口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是“固态保护”,复烧一处龙窑是“活态传承”,那么大学对马口窑进行深度研究则是“文化创新”,此三者活络了,马口窑陶瓷文化才能从“死研究”变成为“活文化”,才能持续彰显强劲的艺术生命和文化活力。考虑到马口窑的历史渊源、生存土壤以及文化环境,再考虑到湖北高教资源丰富,艺术创造力活跃,选取湖北的高校对马口窑进行专题研究比较合适。这个专项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具体的创作设计,还可以是各种项目,总之内容广泛,手段多样,不拘形式。

5.建立马口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文化与旅游进行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创意产业园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要将马口窑陶瓷文化重新引入民间,汇入生活,虽然这个目的在当前社会不太现实,但哪怕是局部的引入,汇入到局部的生活,对马口窑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在创意产业园建立过程中,如果资金充裕,可以单独立项建设;如果条件不成熟,也可以将产业园依附在马口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或者是复烧的龙窑所在地,或者是对马口窑进行专题研究的大学校园。产业园可以进行多种项目的开发,例如:产业园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规划,文化休闲环境的景观营造,经营文化产品的店铺进驻,马口窑传统陶器和现当代陶艺的展示与交易,陶瓷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各类民间收藏展览与交易,陶瓷行业习俗活动的表演,特色旅游项目的引入,游客体验制作马口窑陶器(或进行其他陶艺制作)等。虽然产业园的核心是经营与旅游,但必须围着文化做文章,且要做出深度,做出特色,做出品牌,使马口窑陶瓷文化真正回归民间、回归生活,因为那里才是它成长和生存的土壤。惟其如此,马口窑那原始野性、质朴厚重、充满激情的缠绵之火才会越烧越旺盛,醇厚之土才会越炼越深沉。

[1]汉川县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

[2]姚岚.窑火凝珍[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马口龙窑陶器
龙窑古法烧制建盏之美*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非遗视野下湖北马口窑的保护、继承与开发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活着”的龙窑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春钓马口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