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龙清
老年晚期血吸虫病121例临床分析
俞龙清
目的 分析121例老年晚期血吸虫(晚血)病临床特征,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为晚血救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1954年以前出生登记在册的121例晚血患者个案调查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21例老年晚期血吸虫患者中,男84例,女37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65岁。晚血患者中腹水型71例(58.67%);巨脾型49例(40.50%);结肠增殖型1例(0.83%)。主要临床表现:乏力108例(89.26%);腹胀腹泻94例(77.69%);纳差88例(72.73%);呕(便)血11例(9.09%);劳动能力减弱或丧失77例(63.64%);生活不能自理9例(7.44%)。主要并发症: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58例(41.13%);肝功能异常44例(36.36%);贫血23例(19.01%);肝腹水4例(3.31%)。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以腹水型及巨脾型为主,常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晚血的发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应加强对历史晚血患者追踪随访治疗,以免病情复发。
血吸虫病;晚期;临床分析
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是由于血吸虫卵不断阻塞门静脉分支,机体对虫卵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在肝内形成嗜酸性虫卵肉芽肿,导致沿门静脉干支发展成干线型肝纤维化,形成门脉高压的一系列症状。晚血一旦形成则病程长、疗效差、机体损害严重,患者劳动长期受限,再加上医疗费用高而因病致贫,往往承受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安徽省2007年开始对全省在册晚血患者开展了免费医疗救治,晚血患者因病致贫现象得到改善。为了解宣城市晚血救治患者的基本情况,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笔者对经确诊且接受治疗的121例的老年晚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1954年以前出生登记在册的121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全部病例均经市级晚血专家小组审核确认、符合晚血诊断标准。
1.2 方法 查阅并整理晚血患者个案调查表,应用Excel软件建立晚血患者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1 基本情况 在册登记确诊老年晚血患者121例,其中男84例,女37例,男女之比为2.27:1;年龄最大88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65岁,患者中70岁以上者26例,占总病例数的21.49%;职业以农民为主。接受过1次以上晚血医疗救治者为105例,接受过5次医疗救治者为3例,以接受内科医疗救治为主。
2.2 临床分型 121例老年晚血患者中以腹水型最多,共71例,占58.67%;其次巨脾型49例,占40.50%;结肠增殖型1例,占0.83%。
2.3 主要临床表现及劳动能力 121例老年晚血患者多有腹胀、纳差、乏力为主的临床表现。其中腹胀腹泻 94例(77.69%);呕(便)血 11例(9.09%);乏力 108例(89.26%);纳差88例(72.73%);劳动能力减弱或丧失77例(63.64%);生活不能自理9例(7.44%)。
2.4 并发症及合并症 121例老年晚血患者中肝纤维化的120例(99.17%),其中3级纤维化1例、2级纤维化98例、1级纤维化21例;肝功能异常44例(36.36%);肝腹水4例(3.31%);贫血23例(19.01%);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58例(41.13%)。
本资料分析发现,121例老年晚血患者由于病程长、疗效不明显,患者大多劳动能力普遍下降甚至丧失劳动力,多数患者生活困苦,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2]。因此需要加强对该类弱势人群的关怀,切实保障其救治需求,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追踪和随访。医疗机构在日常门诊中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使晚血救治这项民生工程广为人知。要针对60岁以上年龄组有腹水或肝脾肿大的患者做好既往血吸虫病史调查,使符合晚血诊断标准的患者积极主动进行晚血筛查,提高晚血筛查率,防止漏查[3]。
从本资料分析结果看,121例老年晚血患者以腹水型居多,且部分患者合并其它疾病,常见贫血、肝功能异常及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许多患者经对症治疗好转,但随着患者年龄增长、体质下降,病情易复发。因此,应对老年晚血患者加强随访,必要时进行干预,以免病情复发或出现新的晚血病情。
本资料分析发现,121例老年晚血患者中肝纤维化占99.17%。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血吸虫病严重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因为血吸虫卵抗原的持续刺激,导致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超过降解而过度沉积所致。近年来,研究认为即使经过病原学治疗,部分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仍在持续[4]。晚血门脉高压患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呈进行性加重,与肝纤维化进程成正比,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风险亦逐年上升。预防性喷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避免了急诊手术带来的风险,又消除了脾功能亢进,减缓了肝纤维化的进展[5]。对晚血患者应积极进行保肝,抗纤维化治疗的同时,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预防性手术治疗。
在我国,血吸虫病患者并发乙型肝炎的比率较高。调查显示患者乙肝感染率高达41.13%,可能与晚血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感染乙型肝炎的机会较多有关。当血吸虫病合并乙型肝炎时,常可促进和加重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应对慢性血吸虫口患者常规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筛查,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阳性者跟踪调查肝功能,必要时进行护肝治疗,有条件者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
[1] 邓 瑶,周晓农,贾铁武,等.晚期血吸虫病社会负担评级指标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26(3):205-209.
[2] 吴维铎,汪天平,张世清,等.安徽省外科救治晚期血吸虫病270例调查分析与随访[J].热带病与寄生虫病,2007,5(1):23-26.
[3] 黄宏云,陈美玲,张淑梅,等.荆州市沙市区2004-2009年新增晚期血吸虫病240例分析口[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3):294-296.
[4] 朱剑君,黄令霞,陈栋良,等.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组织学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19(2):124-127.
[5] 黄碧波,张 琼,胡安龙,等.预防性手术干预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24 (5):562-563.
R532.21
A
1008-7044(2014)06-0583-02
2014-04-04)
安徽省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全科医学科,242000
俞龙清(1974-),男,安徽宣城市人,主治医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