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北美的传播及其影响*

2014-04-01 14:04:46王敏琴
关键词:道场北美寺庙

王敏琴

(湖南大学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一 引 言

20世纪初期,在中国大陆批判传统文化,引进西洋文化的浪涛声中,汉传佛教早在19世纪中叶就在美国西岸悄然登陆,并以燎原之势迅速在美洲推广开来。具有作者、编辑、人类学者身份的 Maia Duerr(2010)在《佛教是怎样来到西方的》一文中指出:“世界范围内约有12亿佛教徒,仅在美国也许就有6百万。在过去的20年中,对于佛教和冥想打坐的兴趣在美国急剧增长——2003年,《时代杂志》估计约有1千万人定期冥想打坐。”William Wilson Quinn认为“所有的信息都表明突出的增长率在不可争辩地持续。”

佛教能够在美国得以传播,首先得归功于中国人的努力,其次是日本和亚洲其它多国人们的努力。由于诸多原因,在国外,日本禅宗和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都有系统研究的著作,唯独没有系统研究汉传佛教在北美传播的著作,中国人在北美传播佛教的历史只是在概述美国佛教史时被一笔带过。如Maia Duerr在《佛教是怎样来到西方的》一文中只有一句话“佛教首先来到北美是通过始于19世纪40年代定居于美国西部的中国移民,”最详细的莫过于Robert K.Gunn在“美国佛教”(Gunn,2010)一文中的两小段文字(约200来字)对中国人的贡献所作的总结。在国内,近5年的国家社科基金无人涉及;从1990-2011年21年期间知网收集到的学报论文只有5篇:“西藏佛教在美国的传播”(时春荣,1991),“论美国佛教的发展”(张子开,1994)“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向红笳,2005),“天台宗在欧美世界的传播”(项敏,赵平,2007),“佛教在美国的传播与发展”(王欣,2011)。这5篇文章主要概述了佛教在美国传播的几个阶段,对藏传佛教在美国传播的历史原因、特点、途径等情况介绍较多,而对汉传佛教以及具体的道场介绍较少,尤其是早期道场更是鲜有人知,所以本文将在2200多个佛教道场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传佛教道场与藏传佛教道场来介绍佛教在北美的传播历史及其发展状况。

二 佛教在北美的道场

正如美国佛教领军人物Charles Prebish所言,所有佛教宗派,无论大小,都可在北美找到。

2.1汉传佛教道场:当前,仅“在美国汉传佛教组织就多于125个,而且他们包含了不同的佛教宗派,包括:禅宗、律宗、天台、密宗和净土传统(Gunn,2010:21)”。

① 早期寺庙之一:勘普瑞亚寺庙(Cambria Temple)

1853年由“Sze Yap”公司(一个华人在美兄弟会)建立了美国第一个佛教寺庙;1854年,“Ning Yeong”公司建立了第二个佛教寺庙;1875年左右,美国西部海岸共有八个寺庙;到1900年为止,美国西部海岸将近400个寺庙中大多具有佛教成分。

勘普瑞亚寺庙(Cambria Temple)是美国早期八个寺庙之一。勘普瑞亚是加利福利亚中部沿岸的一个小镇,1880年之前被称作平板镇(Slabtown),因为那里的房子都是用当地的原始木料搭建的,是圣路易斯噢比斯波县(San Luis Obispo County)的第二大镇,19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早期移民在这附近从事采矿和渔业。1870年的地区人口登记中有49个中国人,1880年有61个中国人,随着中国移民的增多,他们在附近搭建木屋居住,到1895年,一个洗衣店被扩大了,佛庙(“Chinese Joss Ho”Fig.12.3)出现了,这是一间红木结构的房子,与加利福利亚其它5处佛庙相比(多间大殿和凉台),这个寺庙很小,就连洛杉矶、蒙特利(Monterey)和圣它科汝斯(Santa Cruz)的佛庙都有两层,但是它的精致之处堪与马里斯维尔(Marysville),奥罗维尔(Oroville),威弗维尔(Weaverville),和门多西诺(Mendocino)的佛庙媲美,这绝不妨碍它成为中国早期移民避难、祈福、联谊的场所(Greenwood,2010:280)。

一个年老的居民回忆说勘普瑞亚寺庙的供桌是红、蓝、金三色的,佛龛上有一尊金佛,一幅画悬挂其上,供桌前有一长条型的拜垫,整个屋子充满檀香(Greenwood et al.2001:31)。

移民的增多、淘金热的消退、19世纪60年代商业的萧条、1896年贯穿大陆的铁路的完成导致了失业和反中国人情绪的增长 (Miller,1974:4),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排华法案,华人陆续离开此地,1900年联邦政府人口普查时,勘普瑞亚镇只剩下12个中国人,其中只有一个女人,所有证据都显示中国人在19世纪20年代之前就放弃了这个地区,因为1926年的三伯恩地图(Sanborn map)显示这个区域是空的(Greenwood,2010:282)。

后来,威廉·华伦(William Warren)家族持有这栋房子的产权,尽管1970年以后只作为储藏室使用,相对于其它破败不堪的房间而言,这间佛庙无论里外都完好无损,1999年,被一个致力于保护的非营利型机构“绿色空间——勘普瑞亚土地受托基金”(Greenspace,The Cambria Land Trust)收 购。2001年,美国“Greenwood and Associates”公司在其遗址制定整修计划,2008年交付公共使用(Greenwood,2010:286)。

这些早期寺庙为只身来到异地他乡辛勤劳作的移民提供了心灵慰藉的场所,和心灵倾诉的对象,也是他们艰难生活的一个见证,正如Joan Mann(2007:139)所说:“这个庙在很多方面是他们在一个新的国度里抵抗所有的不如意的一个堡垒”。

②.金山圣寺(Gold Mountain Monastery)和万佛圣城(The City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金山圣寺:位于旧金山沙加缅度街(Sacremento street)的中国城内,是宣化上人和法界佛教总会在美国最早成立的道場之一。1958年,由上人的皈依弟子成立了佛教讲堂,1962年3月,上人从香港经日本,在檀香山稍作停留后到达旧金山,4月便开讲《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并成立禅坐实践班,指导年轻人打坐,上人的智慧与慈悲使得一些美国青年也加入到弘法利生的事业中来。1970年,上人买下了十五街的一个破旧的床垫工厂,四众弟子在上人的指挥下亲自动手改建后成立了金山圣寺,1987年迁移至现址。

万佛圣城:由于金山圣寺地处商业繁华的闹市区,不利于修行静坐,所以上人又于1974年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瑜伽市约2英里,旧金山以北110英里的达摩镇(Talmage)购买了一处产业,成立了万佛圣城,为法界佛教总会枢纽所在地。这是建立于美国的汉传佛教禅宗寺庙之一,也是在西半球最大的佛教团体,虽然开山祖师宣化上人(赴美弘法的第二位僧人,第一位是妙峰法师)是禅宗中沩仰宗的第九代传人,但是城中的作息、法会与修持均兼顾禅、净、密、律、教五宗之修持法门。与其它道场不同的是:万佛城是宣化上人建造的国际佛教寺院,是多文化、多种族、多国籍、甚至是多宗教的道場。宣化上人早期在美所收的弟子虽然多为西方人(只有先学会中文,并且能背诵“楞严经”等三部大经方可入室),但往后來自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及中国内地的弟子越來越多,加上城內的育良小学、培德中学以儒家之忠孝为教育方針,仿效孟母之现代孟父孟母相继在此常住修行,因此传統的中国文化已植根在城內;宣化上人的西方弟子所组成的译经团翻译了大量佛经,得到上人校准后才允许出版。

③.庄严寺(Chuang Yen Monastery):美国东部的一个大型汉传佛教道场,创始人乐渡法师是天台宗倓虚法师的得意弟子之一。1962年10月,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大乘佛教在北美传播的先驱、佛经翻译家乐渡法师(赴美弘法的第三位僧人)、姜黃玉靖和沈家祯居士等在纽约相识,共同创办了“美国佛教会”。1964年,沈居和如居士在布朗区购屋捐赠美佛会,建立了“大觉寺”(是纽约早期三处道场之一),大觉寺扩大弘法活动,成立讲经班、静坐班、大觉修习班、英文班、太极拳班、儿童华文班等等,1974年9月,乐渡长老在纽约另行创办“美国佛教青年会”,成立“美加译经会”,译著达30多种,为多所大学选为佛教教材。由于大觉寺身处闹市,虽利于弘法,却不利于修习佛法,于是在1975年11月,沈居士以租借方式供地(纽约市北博南郡的一片荒地)建寺,庄严寺的观音殿得以在1981年破土,1985年5月完工启用。每年圣诞期间的法会吸引了多国信徒前往参与。

④.佛光山西来寺(Fo Guang Shan Hsi Lai Temple/I.B.P.S.)位于美国西部加州洛杉矶哈仙岗,开山宗师星云大师为曹洞宗传人。筹建于1978年,于1986年开工兴建。1988年7月24日佛像开光正式启用,佛光山西来寺名称为“国际佛教促进会”(International Buddhist Progress Society/IBPS)。“国际佛光会”的前身“中华佛光协会”,于1991年成立于此,它的突出特点是:在世界各地分寺多达200多个,西来寺是国际佛光会的总部。佛光山提倡人间佛教,致力宣扬佛法与生活的融和,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心灵。

⑤.旧金山禅修中心(San Francisco Zen Center/SFZC):在北美,禅宗一脉数来自于日本的曹洞宗数量最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发扬光大的旧金山禅中心。最初由矶部峰仙(Hosen Isobe)创立“桑港寺”(Sokoji Temple曹洞宗洞瀧山,1934年),成员全部都是日本国籍,铃木俊隆成为主持后(1959年)开始吸引非日本籍的垮掉一代,西方人很快成为成员中的多数,包括美国诗人、垮掉一代和反文化的领军人物艾伦·金斯伯格(Irwin Allen Ginsberg),和被称为“深层生态桂冠诗人”的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临济宗也由少数日本僧人和教授欧美佛教皈依者的居士带入美国。临济宗的僧侣(如Soyen Shaku,Nyogen Zaki,Sokei-an,and Soen Nakagawa)并没有像曹洞宗的僧侣一样在美国建立寺庙,也不专注于服务日本在美的侨民,但是他们帮助建立的团体成为二战后“禅宗繁荣”的基石。

⑥.湛山精舍:天台道场(成立于1973年),是加拿大多伦多宣扬中国大乘佛教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组织之一,由倓虚老法师的皈依弟子何德庆(法名能惺)、何张雪明 (法名能寂)两位居士,捐献现址楼房一座,取名湛山精舍,以此纪念倓虚老法师在中国青岛创建的湛山寺,并聘请倓虚老法师的三位入室弟子—香港的性空法师、诚祥法师和乐渡法师为住持。1975年在僧俗四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终于将普通住屋扩建为佛教大雄宝殿,成为多伦多首座中国式的寺院。目前,模仿国内四大名山(五台文殊道场、普陀观音道场、峨眉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王道场)布局的另一个大道场正在附近兴建中。

2.2藏传佛教传播中心:目前,藏传佛教的信徒在北美较为众多,不局限于藏人,喇嘛多能单独传教,没有或较少有语言障碍,而且传播非常有序。

① 受雇的大学教育机构:1949年,德洛巴仁波切(Telopa Rinpoche)受雇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藏语;1952年,14世达赖喇嘛的哥哥·图布腾·吉格米·诺布(Thubten Jigme Norbu)在印第安那大学教授西藏历史;1961年,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出资邀请萨迦派学者德雄仁波切(Deshung Rinpoche)任教于华盛顿大学,教授了现在著名的人物(如Turrell Wylie,Leon Hurvitz, Gene Smith, Agehananda Bharati,Edward Conze)。

② 建立的大学佛教中心:1955年,格西·王亚尔(Geshe Ngawang Wangyal)来到新泽西,建立了美国第一个藏教寺庙—西藏佛教学习中心(Tibetan Buddhist Learning Center(TBLC));培养了现在著名的藏学家罗伯特·塞曼(Robert Thurman,1997年被《时代》杂志认定为美国最有影响的25个人之一),杰弗瑞·霍普金斯(Jeffrey Hopkins,在弗吉尼亚大学建立了一个藏学研究的领导中心);1969年塔桑·塔尔酷(Tarthang Tulku)和1970年乔建·创巴(Chogyam Trungpa)的到来掀起了更有推动力的第二波藏学浪潮。1972年,由塔桑·塔尔酷建立了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宁玛学院(Nyingma Institute)提供打坐,佛教研究、藏语、西藏瑜伽、宁玛心理学等训练;1974年,西藏学者乔建·创巴(Chogyam Trungpa)创办那若帕学院(Naropa Institute),专注于沉思性的研究;1979年,图布腾·吉格米·诺布在印第安纳州的布鲁明顿创建西藏文化中心(Tibetan Cultural Center(TCC)),致力于保护西藏文化与宗教,2007年,14世达赖喇嘛拓宽了中心的使命,将蒙古人包括在内,并正式更名为西藏蒙古佛教文化中心(The Tibetan Mongolian Buddhist Cultural Center(TMBCC).

③ 佛教寺庙、静修中心:目前的北美,藏传佛教有500多个寺庙和静修中心,主要由西藏僧人管理,西方僧人协助。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地区就有4个藏庙,非藏人修习者远远多于藏人。

三 佛教对北美的影响

佛教对北美的影响可从其对美国的影响中推断出来。在Robert Kaizen Gunn看来,“当今的佛教对美国的宗教、哲学、价值观、文化、身份认同——甚至是美国的政治、经济的形成方面起着最强劲、最微妙的作用,其影响如果说还没有超过基督教和犹太教的话,很快就会与之齐头并进,……不仅直接影响宗教实践,而且渗透到知识界和大众文化之中。”(Gunn,2010:21)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佛教与心理学、精神治疗相结合,成为不仅是佛学院、还有许多大学、心理治疗机构甚至是监狱、医院、军队等的基督教特遣牧师的心理训练课程,无数的书籍和会议对这些实践作了有趣的探索,使佛教修习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② 佛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不仅拓宽了佛教徒、基督徒及其与非信徒之间对于各自教理的认识,而且激发了人们对所有宗教的广泛关注,加深了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间人们的相互了解和交融。

③美国人一直都被20世纪60—70年代的越战所困扰,人们发现具有佛教意识的人们都反对战争,帮助战争受害者,祈求和平,因此“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出现了提升意识,创造变化的努力”,因为佛教强调将通过个人来自于沉思冥想和自我反省的意识转变运用到社会变革的社会意识和行动中去,现在又成为“倡导生态、教育、政治、经济改革和反对战争的有力运动(Gunn,2010:23)”

④佛教促进了女性意识的发展,使人们关注女性权利,对父权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学方面进行了批判。一些女性学者,如Rita Gross and Stephanie Kaza一直都站在将女性视角融入佛教思想与实践的前沿,另一些女性学者,如Enkyo O'Hara,Joan Halifax,Eve Marko and Myotai Treace不仅皈依,而且取得了传授佛教的资格,形成了自己的僧侣团体。

四 结 论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流越来越多,佛教在北美的成功传播为道教等其它中国文化走出去积累了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鉴于佛教对北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作为佛教文化输出国的我们,应该怎样让佛教文化在解决中国当代的社会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不揣冒昧,提出几点建议,以咨商榷。

①在大学开设佛教及其它宗教课程,使人们正确理解各种宗教的真正内涵,剥除其神秘的外衣。

②规范寺庙的管理,鼓励寺庙建立网站,使没有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也有渠道了解真正的佛法而不至于堕入迷信的深渊。

③允许建立禅修休闲中心。国内的许多民众早有佛教修行的实际需求,与其让他们处于秘密的地下活动,不如给他们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法的修行场所,加以合适的监管,必定会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多元化,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④通过多种方式用佛理解释个人与大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乃至国家的关系,让人们认识个人在社会中的义务与责任,个人的得失与幸福感,从而积极应对当今中国人的各种心理疾病与精神危机,使个人精神更加健康,家庭更加稳定,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有动力和平发展。

[1] Ames,Van Meter.Zen and American Thought.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62.

[2] Canti,John(trans.).The Monk &the Philosopher:East Meets West in a Father-Son Dialogue,Paris:Thorsons,1998.

[3] Duerr,Maia."How Buddhism Came to the West",http://www.pbs.org/thebuddha/blog/2010/mar/17/how-buddhismcame-west-maia-duerr/accessed:2013-11-27.

[4] Fields,Rick.How the Swans Came to the Lake:A Narrative History of Buddhist in America,Boston:Shambhala Publications,Inc.1981.

[5] Greenwood,Roberta S.,Dana N.Slawson,and Linda Bentz.The Red House:An Historical Property in Cambria.Greenwood and Associates,Pacific Palisades,California.Prepared for Greenspace,The Cambria Land Trust.2001.

[6] Greenwood,Roberta S.Chapter 12AChinese Temple in California,Lost and Found in Archeology and Preservation of Gendered Landscapes(eds by S.Baugher,S.M.Spenser-Wood),New York:Springer,2010.

[7] Gunn,Robert Kaizen.“American Buddhism”,?in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and Religion,New York:Springer,2010:20-24.

[8] Jong,J.W.DE.A Brief History of Buddhist Stud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Delhi:Sri Satguru,1987.

[9] Laderman,Gary and Luis D.León(edit),Religion and American Cultures:An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s,Diversity,and Popular Expressions,Vol.p.66,67,http://books.google.com.hk,accessed:2013-12-29.

[10] Loundon,Sumi(edit).Blue Jean Buddha:Voices of Young Buddhist,Somerville:Wisdom Publications,2001.

[11] Mann,Joan.The History of Two Taoist Temples.In Chinese America Special 20th Anniversary Issue,pp.137-141.History Perspectives 2007.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America,San Francisco,California.2007.

[12] Miller,Stuart Creighton.The Unwelcome Immigrant:The A-merican Image of the Chinese,1785–1882.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74.

[13] Morreale,Don.Buddhist America:Centers,Retreats,Practices,New Mexcio:John Muir Pub.1988.

[14] Tworkov,Helen.Zen in America:Five Teachers and the Search for an American Buddhism,New York:Kodansha A-merica Inc,(April),1994.

[15] Wey,Nancy.“History of Chinese Americans in California”in Five Views,an Ethnic Studies Survey for California,pp.103-158.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Parks and Recreation,Sacramento.1988.

[16] 时春荣.西藏佛教在美国的传播[J].宗教学研究,1991,Z1:51-55.

[17]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J].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05-08-01:182-192.

[18] 项敏,赵平.天台宗在欧美世界的传播[J].台州学院学报,2007年2月(Vol.29,No.1):15-18.

[19] 王欣.佛教在美国的传播与发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月(Vol.14,No.6):58-60.

[20] 张子开.论美国佛教的发展[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4,02:55-60.

猜你喜欢
道场北美寺庙
北美灰熊被杀案
向西!穿越北美
北美纪行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38
从管理寺庙到监督寺庙*——民国时期宗教立法观念的转变
近代史学刊(2017年2期)2017-06-06 02:25:29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西藏研究(2016年1期)2016-06-22 11:09:29
只身闯北美
海峡姐妹(2015年7期)2015-02-27 15:12:09
画蛇添足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
西南学林(2012年1期)2012-11-12 12:57:52
武侠小说中的寺庙场景分析
二间高夹新解
棋艺(2001年19期)2001-11-25 19: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