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善云 邓秀
(贵州省毕节市中医院,贵州 毕节551700)
切口愈合不良及切口感染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月入住骨伤科33例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对具备手术指征的23例施行马蹄内翻足畸形矫形术,其中10例切口愈合不良,4例切口感染,我们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17岁,平均年龄(11±0.13)岁,手术时间1~3h。住院时间7~81d,平均住院时间(31±0.39)d;手术方式:5例松解术、10例跟腱延长术、8例三关节融合术。
1.2 原因分析
1.2.1 切口愈合不良原因 (1)患者自身因素:马蹄内翻足畸形均为脑瘫后遗症,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差,对手术创伤炎性反应吸收差,肌肉萎缩,肌张力大,手术切口不易愈合;(2)克氏钉植入及缝线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切口愈合。
1.2.2 切口感染 4例切口感染均为医院内感染,其中3例为葡萄球菌引起,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引起。
1.3 结果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10例,切口感染4例。
2.1 术前护理
2.1.1 营养支持 由于疾病影响患者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告知家属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2.1.2 手术前3d,予患者1∶50 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双脚,3次/d。清洁消毒皮肤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2 术中护理
2.2.1 术中无菌操作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空气污染是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之一,手术室中细菌直接落入可引起手术切口以及手术器械的细菌污染,而造成手术切口的感染。手术室空气中微生物含量高低,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感染几率。因此,手术室尽量选择万级净化手术室,万级净化手术室内的细菌浓度低,可以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风险;对能耐湿、耐高温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湿压灭菌法进行灭菌,其它物品也尽量采用如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灭菌方式,务必保证使用的各种器械、敷料等均为无菌状态。
2.2.2 严格控制参观人数 手术期间手术室内人员多、流动量大会增加空气中浮游菌数的机会。因此,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可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概率。
2.2.3 缩短手术时间 由于手术室中细菌直接落入可引起手术切口以及手术器械的细菌污染,而造成手术切口的感染。因此,手术时间对切口感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手术时间越长,细菌直接落入手术切口以及手术器械的机会就越大。此外,由于长时间手术,患者多伴有创伤面扩大、出血及局部血肿等,手术时间越长对患者全身和局部抵抗力的影响越大,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越高[1]。
2.3 术后护理
2.3.1 严格探视制度 减少人员聚集,降低菌落总数,减少致病微生物,有利于手术切口恢复,防止感染。
2.3.2 病室保持整洁,室温控制在22~24℃,湿度55%~65%,定时开窗通风,有利于空气流通。
2.3.3 坚持做好晨晚间护理,病室床头柜、椅、床等每日用500mg/L“8.4”消毒液擦拭二次,地板湿式打扫。
2.3.4 加强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后,床单元用终末消毒机彻夜消毒,避免交叉感染[2]。
2.4 提高医护人员无菌技术操作观念,严格执行换药原则。换药前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3];能离床的病人一律在换药室进行;根据切口情况确定换药间隔时间,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必要时可随时更换;对切口分泌物多,应及时采样送检或细菌培养,发现感染征象,及时用药。
[1]Tully L,Gates S,Brocklehurst P,et al.Surgical techniques used during caesarean section operations;resulst of a national survey of practice in the UK[J].Eur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2,102(2):120-126.
[2]张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09,10(5):6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