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呼吸道的管理

2014-04-01 13:27:30李纯梁钰汪慧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6期
关键词:A型夹层主动脉

李纯 梁钰 汪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南京210006)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指夹层从主动脉近端开始,侵犯到弓部与降主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且影响重要脏器的血供,是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的心脏大血管疾病。手术是唯一有效手段但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论[1]。2003年,孙立忠等改进了部分支架象鼻术,将象鼻整体“骨骼化”,即全支架人工血管象鼻技术,采用主动脉弓部替换加象鼻支架手术(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再手术率降低,假腔闭合率提高[1]。而主动脉弓部是全身各脏器供血的中枢,手术必须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随着体外循环时间延长,补体激活和炎性因子释放增多[2],导致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急性肺损伤,出现低氧血症,成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的常见并发症。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对93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孙氏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3例,其中,男74例,女19例,年龄26~79岁,平均49.2岁。81例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1例,冠状动脉受累或合并冠心病9例,合并马方综合征或弓部动脉瘤23例,肾功能不全4例,偏瘫2例,轻瘫3例,长期吸烟史65例。术前出现急性左心衰竭8例,其中5例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所有病例均经心脏超声和胸部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 本组行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37例,主动脉瓣成形加孙氏手术23例,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18例,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术)加孙氏手术15例。体外循环(247.2±68.5)min,选择性脑灌注(37.8±10.4)min,胸腔引流液(890±520)ml。

1.3 结果 手术痊愈出院87例,死亡6例(6.45%)。术后并发低氧血症38例,经机械通气治疗和规范细致的呼吸道管理,均顺利脱离呼吸机,痊愈出院。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6.5±9.6)h,平均ICU停留时间(76.5±8.5)h。

2 护理

2.1 机械通气的护理

2.1.1 人工气道的固定 (1)患者返回ICU后重新使用胶布、扁带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并放置牙垫,防止病人躁动时咬闭气管插管。每班记录并交接气管插管深度。本组有13例患者因短期不能脱离呼吸机,于7d后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套管用扁带固定,松紧以容纳一指为宜;胶布、扁带常规每日更换两次,如遇潮湿、污染及时更换;(2)每班使用气囊内压测压表测量人工气道囊内压并记录,同时在口腔护理、吸痰、鼻饲等操作前后及时测量,维持气囊内压在25~30cmH2O。

2.1.2 应用呼吸机期间的监护 (1)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记录呼吸机各项参数,配合医生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动态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参数。本组病人体外循环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心脏直视手术,有38例病人并发低氧血症(PaO2/FiO2≤200)。术后常规使用SIMV+PSV模式,设置呼吸末正压(PEEP)5~10cmH2O,以改善氧合,不急于停机拔管,在病人完全清醒能够配合,肺部无明显炎症,血气分析满意的情况下方考虑撤离呼吸机;(2)当出现呼吸机报警时,要及时正确分析并处理,如发生病人躁动剧烈,与呼吸机拮抗,按医嘱给予丙泊酚、吗啡、右美托咪定等镇静、镇痛类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氧耗量;(3)精细化液体管理,每小时记录评估出入量,适当维持液体负平衡,防止心肺负荷过重。

2.1.3 保持呼吸道通畅 (1)本组患者均使用呼吸机恒温湿化装置,湿化液为灭菌注射用水,温度控制在32~37℃,使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毛正常摆动的生理要求,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致的分泌物粘稠和排出障碍;(2)由于气管冲洗法一次气道给药量大,不利于维持术后循环稳定,本组患者未常规使用气道内滴入湿化液稀释痰液;(3)正确判断吸痰时机,听诊两肺呼吸音,当出现痰鸣音、患者呛咳、气道压力高、SPO2下降、神志清醒的患者诉有痰时,及时吸痰,吸痰前后均给予100%纯氧吸入,增加氧储备。因吸痰操作易造成患者心率、血压大幅波动,结合病人情况,吸痰前预见性准备镇静、降压药物,必要时给予干预措施,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如出现血流动力学不平稳或病人不能耐受,立即停止;(4)采用密闭式吸痰管,严格无菌操作,保证吸痰质量,同时密切观察痰量及性状,必要时留取痰培养。

2.1.4 预防呼吸道感染 (1)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均采取床头抬高≥30°,防止胃内容物返流;(2)13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患者均使用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持续声门下吸引,吸引压力维持在80~100mmHg,并使用生理盐水5ml每2h囊上冲洗一次,每日观察记录囊上吸引量,防止口咽部定植菌向下呼吸道迁移;(3)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管路,如遇管道被污染,及时更换;(4)重视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溶液,每4~6h一次。操作时两人配合,吸净口鼻腔分泌物后一人固定气管插管,另一人先使用棉球擦洗,再交替从一侧口腔注入生理盐水,另一侧吸出,直至口腔清洁;(5)主动脉夹层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常需应用镇静药物,处于被动体位,需加强肺部体疗,协助患者左右侧交替翻身,手指并拢,掌心凹成杯状,使用腕部力量力度适中进行叩背,肺部体疗过程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造成心率、血压大幅波动。

2.1.5 掌握撤机指征 (1)患者完全清醒,可按指令活动,肌力良好;(2)自主呼吸平稳,血气分析、胸片满意;(3)血流动力学平稳,血管活性药用量合适。

2.2 拔除气管插管后的护理

2.2.1 拔除气管插管后取半卧位,观察拔管后反应,对PaO2<80mmHg者使用面罩吸氧10L/min,听诊两肺呼吸音,拔管后1~2h复查血气分析,使用生理盐水5ml加氨溴索30mg雾化吸入,每6~8h一次,雾化吸入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将雾化液吸入支气管及肺泡,以利于稀释痰液。

2.2.2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宣教术后主动有效深呼吸、咳嗽排痰的重要性,咳嗽时不宜过于剧烈,指导患者咳嗽时双手将抱枕按压于胸骨正中,可保护伤口、减轻疼痛,促使有效排痰。示范肺功能锻炼仪的使用方法,指导患者每日锻炼不少于4次,记录数值,利于循序渐进增加肺活量。

2.2.3 做好疼痛管理,运用NR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遵医嘱及时给予镇痛治疗,防止伤口疼痛影响呼吸与主动排痰。

2.3 使用无创通气的护理 本组32例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使用无创呼吸机序贯通气,选择S/T模式,FiO240%~60%,IPAP 10~20cmH2O,EPAP 4~8cmH2O,监测潮气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根据血气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病情稳定后,逐步降低吸气压力,顺利撤机。

3 小结

低氧血症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难度大,体外循环管理复杂,对患者的心肺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在DHCA下行主动脉弓替换术,对术后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规范细致的呼吸道管理,能有效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1]陈鑫,黄福华,徐明,等.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6):333-339.

[2]Hsing CH,Hsieh MY,Chen WY,et al.Induction of inter Leukin-19 and interleukin-22after cardiac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J].Ann Thorac Surg,2006,81(6):2196-2201.

猜你喜欢
A型夹层主动脉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主动脉假腔插管的应用
DF100A型发射机马达电源板改进
新闻传播(2015年6期)2015-07-18 11:13:15
A型肉毒毒素联合减张压迫法在面部整形切口的应用
A型肉毒素在注射面部皱纹中的应用及体会
AZA型号磨齿机工件主轴的改造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哈尔滨医药(2014年4期)2014-02-27 13:35:28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救治一例
MSCTA与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