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汴霞,马香芹,毛理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药理学教研室,郑州451191)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1]。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发展需要,说课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教学技能展示和教学交流研讨方式,在各层次师资评价中被越来越多采用[2]。
笔者现将《护理药理学》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改革及其思路等五方面对说课设计加以说明,与同行共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1 课程性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护理药理学》是在掌握药理学基本知识基础上,研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何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一门课程,先修课程《生理学》、《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为《护理药理学》学习奠定基础,《护理药理学》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后续临床护理专业基础课及技能课联系紧密,为一门职业基础课。
1.2 课程作用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到各级医院各科室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作为药物治疗的实施者及用药前后的监护者,护理药理学的学习为临床护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护理用药技能。
1.3 课程目标 贯彻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提高“双证书”通过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3.1 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配伍禁忌和护理用药注意事项等;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具有观察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的能力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药物知识咨询和宣教能力;通过与相关课程的共同努力,使其初步具有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
1.3.2 能力目标 参与课堂理论学习,理解护理药理学课程的桥梁作用,掌握护士所必备的护理药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检索配伍禁忌表,不同给药途径、给药速度的差异,准确、快速换算药物剂量和按医嘱配制药物的能力;能运用所学药物知识分析患者的用药是否合理,掌握独立思考、分析概括、推断判定的逻辑思维和方法。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并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培养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2.1 教材 《护理药理学》为校本教材,此教材是药理学教研室老师以多年实践教学经验为指导、护理专业职业技能课程知识点为依据,根据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编写、设计符合高职高专护理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本教材优点和创新在于:精简教材内容,突出与护理工作结合紧密的药效学:即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护理用药注意事项,淡化药动学、药理作用机制; 改革编排顺序,以往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药物及胆碱受体阻断药都是按常规传出神经系统进行编排,此教材则将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与呼吸中枢兴奋药列入临床常用急救药品,阿托品列入胃肠解痉药,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符合临床用药实际,便于学生学习记忆; 与时俱进,增加临床常用新药内容如新型镇静催眠药。
2.2 内容 按照“需要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基本技能扎实过硬”的原则组织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总学时数为54 学时,理论课42 学时,实践课12 学时,二者之比为3.5∶1,理论课内容包括护理药理学总论、临床常用急救药品、中枢、心血管、血液、内脏、内分泌及化学治疗药物,其中临床常用急救药品、中枢、心血管药物、内脏、内分泌及化学治疗药物临床用药较多、处方量较大,列为重点药物; 中枢和心血管药物内容多、联系基础知识紧密,抽象,机制稍复杂,理解起来相对较难,设定为本课程难点。
为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及培养学生护理用药实践技能,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规律,共安排5个实验,静脉给药速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溶液浓度和剂量计算,此实验安排在讲过临床常用急救药品及中枢抑制药地西泮后,这些药物用药时都要严格控制滴速。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基本操作技术,实践课通过观察两只兔子给予同等剂量的氯化钙,静脉给药速度不同出现截然不同后果,通过实验增强了学生用药技能,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河南省是农药使用大省,基层农药中毒就诊率较高,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在基层,该校为理论联系实际,安排了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实验,观察动物中毒症状及锻炼护生解救技能。药物配伍禁忌及处方分析,护理人员用药重要技能之一就是在用药过程中正确合理的配伍,保证给药安全,通过观察药物配伍禁忌变化,强化药物配伍应用并使护生学会查看《注射药物配伍变化表》。
3.1 课程实施条件 课程内容能够顺利实施,须有完善的硬件及软件条件。课程实施条件: 师资队伍中共有7 位老师,均为硕士学位,正高级1 位,副高2 位,讲师2 位,助教2 位人员,结构合理。多媒体教室能够保证理论课高质量地完成,同时完善的实验室条件和医院实习使理论课、实践课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将教、学、做一体化,逐步培养学生的护理用药技能。
3.2 教法 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LBL 教学法、问题引导( PBL) 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几种教学方法不是独立存在,而是根据学习内容及学习气氛灵活运用并有机组合。例如LBL 教学法,即讲授法,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四大部分进行。首先,以问题、图片、与药物有关的社会新闻、幽默语言、情境案例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展示高血压病例、创设情景导入抗高血压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其次,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讲授新课抗高血压药,复习影响血压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推导高血压可以通过哪些因素降低血压? 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抗高血压药可分几大类? 在护理用药过程中注意什么?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将已学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再结合图表重点讲解难点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在学生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利用“问题为主”的教学法,即PBL 教学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学习作用,自己看书分析作用于同一系统药物血管紧张素II 受体阻断药,与血管紧张素I 转化酶抑制药(ACEI) 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培养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老师归纳总结,给出习题反馈练习,查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在多媒体教学过程坚持做到:能表不字,能图不表,能动画不图、能视频不动画的原则,例如讲肾上腺素受体及其效应时列表,讲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时加图,讲肝肠循环及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时加动画,药物依赖性时放视频,讲述抽象名词激动药、拮抗药时联系实际生活钥匙和锁的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3.3 学情分析及学法
3.3.1 复习相关基础知识—复习与药理学相关知识,以便理解护理药理学,例如利尿药联系泌尿生理知识,糖皮质激素联系内分泌生理知识等。
3.3.2 护理专业女生多,纪律好,但自主学习能力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并写出预习笔记,课后布置作业并抽查批改,课前提问督促学生及时进行药物的纵横向对比复习。
3.3.3 高职高专文理科兼收致理解能力层次不齐—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把握重点要点,首先掌握药物药理作用,与治疗目的有关的为临床应用,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即为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推导护理用药注意事项; 同时,此年龄段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要他学变成他要学。
总之,依据教学原则,采取多种教法学法并有机结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做到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的协调统一,获取实效。
4.1 课程实施评价 通过教学督导、教学观摩课、师生座谈会、自我反思等评价课程实施,即评教。
4.2 课程实施结果评价 即评学,通过学生成绩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理论课考核占80%,实践考核占20%,考核依据教学目标涉及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护理用药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等内容,期末考试不及格率在5%以下。
高职高专培养高端技能护理专门人才,如何让所学《护理药理学》知识与一线的护理用药工作实际零距离对接,是课程改革的重点,采用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做进一步的调研,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护理药理学》知识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 加强“双师型人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增加教学的开放性,增加自学讨论、护理用药案例分析及开展合理用药等知识讲座;扩建习题库,增加期中考核及口试、模拟仿真临床护士用药等形式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系统。笔者研制的护理药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现处于研究阶段,不久的将来有望投入使用。
[1]姜小军.高校教师说课技巧刍议[J]. 教育与职业,2012,(3):176-177.
[2]张 蕾,王希娟.“4W+E”的说课模式[J].教学与管理,2011,(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