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伦
(长沙市周南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1)
“交通”,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因此,交通就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客、货沿着既定的线路完成空间位移的过程,它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或各部门的重要纽带。交通方式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类型。现在交通已形成了高速度、网络化、全方位的交通综合体系。
有史以来的几千年,人类的交通工具基本上是:水上靠船、陆地靠车,车用人力或用畜力,船则借风力或靠人力。由于水路运载量大,早期很重视这一交通工具,有些国家在内陆人为地开辟运河(如我国的大运河、美国建国初期的伊利运河),以创造船运条件。动力是制约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力、畜力和风力过于弱小,或者不能随意使用、控制,以它们为动力无法进一步提高船的载重量和航速。蒸汽机的问世,使蒸汽动力用于船运。蒸汽动力用于陆路运输的主要标志是火车的出现。
蒸汽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是通过外燃方式,即热能主要在气缸外流动,锅炉和烟囟将大部分热能散发出去了,故热效率低。外燃是提高蒸汽机热效率的固有障碍,随后产生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出现,带动了陆路运输又一场革命,同时也使人类飞上天空的美梦实现了。正象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实用化构成了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一样,内燃机作为一种新的动力机械与电动机一起掀起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的高潮。电能是一种新能量形式,是一种易于传输的工业动力,同时也是极为可靠、有效的信息载体。
交通方式的发展可划分为4个阶段:[1,2]
(1)自1807年第一艘蒸汽机船诞生到大规模修建铁路之前,水路运输是交通的主要方式。由于蒸汽机船运能大、成本低,成为19世纪上半叶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早期的工业化国家大规模整治航道、开凿运河、连通水网、兴建港口,使沿用数千年的天然水道和港埠等水运基础设施得到修善,从而使以机械为动力的水路运输取代了以畜力为动力的陆路运输。
(2)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以原材料为主的大宗散货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铁路成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铁路比水路的运能大、成本低,但速度快,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对客、货运输的要求,而且使工业的布局可远离江河海。
(3)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公路和航空迅速发展,铁路运输量明显萎缩。
当产业结构开始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过渡时,价值高、批量小、时效快、门到门的运输需求迅速增长。由于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迅速、方便等特点,从而逐步成为短途客、货运的主力。
(4)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趋向成熟,于是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协调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其发展格局大致为:铁路运输在长途运输方面保住了部分市场,但更多地被公路和航空运输所取代;内河运输在大宗散货运输方面继续拥有一定份额,但总体上走向萎缩;远洋运输则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在外贸中独占鳌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油气管道运输获得了发展。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货运强度将逐渐降低、增长速度放缓,货运向专业化和重载化方向发展。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客运向高速化和舒适化方向发展,客运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客运发展速度明显高于货运发展速度,将是今后交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
(1)有利的交通区位是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交通运输主要是通过人流和物流的变化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影响。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社会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在河的两岸分布着许多城市,我国许多城市是因沿河、沿湖、沿海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河流的干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在河流入海处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如衡阳市位于蒸水和耒水汇入湘江处,重庆市位于嘉陵江汇入长江处,武汉市位于汉江汇入长江处,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处,天津市位于海河入海处,广州市位于珠江入海处等。
铁路是高速度和大运量的陆路交通方式,铁路的修建和运营能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促进一个城市的崛起和繁荣,例如:石家庄、郑州、株州和怀化市的兴起与其铁路枢纽的区位密切相关。
一个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对该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例如:历史上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经济贸易联系得以加强,扬州、济宁、聊城等沿大运河城市得到较快发展。但当运河严重淤塞后,这些城市的发展又明显受阻,且随后京沪铁路的运营,铁路运输在很大程度取代了水路运输。
类似地,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许多商贸活动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的结合部。
(2)公路、铁路和管道运输支撑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我国西部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10省、市、自治区,分布着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旋律。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条件和发展基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内容。
“九五”以来,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大促进,据交通部门统计分析[3],公路建设投资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拉动其经济增长0.86个百分点。
2005年建成了青藏铁路,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确保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既改变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又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气田,往东直通上海,使东部地区以天然气取代煤炭,减轻大气污染并缓解了铁路运输的紧张局面。“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省等的天然气输送工程。中国一缅甸石油管道建设使我国海洋石油运输绕过了马六甲海峡,直接通过管道从缅甸港口输送到云南昆明,解决了我国西南石油供应问题。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与“西气东输”的二期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将惠及我国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共14个省市自治区。
(3)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将加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江被确定为国家经济的轴线之一,长江货运量已居全球内河第一,但还有很大潜力。长江经济带上有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要发展长江经济带,就必须依托这三大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和重庆三大航运中心。长江经济带把我国东、中、西部天然地连接在一起。长江经济带建设就是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为突破口,建设内容包括航道整治、河流梯级渠化和船型的标准化等。到2020年,它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以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为支撑,在确保长江干线航道畅通、高效的同时,全面建成沿江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基本形成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骨架”[4]。
(4)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在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上
任何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以安全、高效、完备的交通体系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把区域经济体系的各个发展点连接成一个体系。京、津、冀之间的互补性比较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5]。
城市群是不同城市在一定空间内有机联动、优势互补从而一体化,而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其重要的支撑。高速公路是供汽车高速、安全、顺畅运行的现代化公路类型。城际铁路是一重要交通方式,武广客运专线是我国新建的高速铁路工程之一,武汉到广州的时间缩短8小时,长沙到广州的时间缩短6小时,通过压缩时间,变相缩短了空间距离,而且高铁的价格相对航空来说较低。城市地铁是在城市地面下修建的电力铁道,能大量、快速、安全地运送乘客,可以解决大城市内交通拥堵、战时还可掩蔽人员和物资。城市地铁和高架公路的发展使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进一步拓展。
(5)交通方式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交通方式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运输活动中废弃物排放污染环境,其中车、船废弃物的排放与其运输能耗总量、能源利用效率有关[6]。高速公路上的柴油机汽车冒出大量黑烟,大街上的出租汽车其尾气排放有许多是不合格的;码头、车站的粉尘污染和水域船舶溢油污染等都造成环境污染。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业汽油、柴油年消耗量分别占总消耗量的85%和 43%[7]。以前,雾霾多发于京、津、冀地区,2013年以来雾霾扩散至华东、华南以及东北地区,造成我国东部大范围污染天气。原来我国之所以没有发生大面积雾霾天气,是因为那时我国没有排放那么多污染物,现在排放的污染物显然多了。此外,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城市地铁和城市轻轨铁路其动力都是电能,虽然在城市用电能驱动车辆对城区的污染减少了,但我国的火电大部分是燃煤电站,而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交通综合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短距离出行的最佳交通方式。
[1]董学博.论发展综合运输体系[J].交通世界,2002,(4):22-24.
[2]王先进.国外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由来与发展历程[J].交通世界,2002,(8):20-22.
[3]候海强.西部公路建设有关问题探讨[J].交通世界,2002,(1):22-25.
[4]张静.李克强布局长江经济带[N].衡阳日报,2014-05-14.
[5]何晏,关桂峰.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J].半月谈,2014,(8):6-9.
[6]王先进.21世纪初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J].交通世界,2002,(2):22-26.
[7]薛关根,顾煌.上海市30年综合交通规划与实践[J].城市交通,20011,(2):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