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龙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建筑系,湖南 衡阳 421001)
《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对建筑方案的设计创意和建筑施工图设计起着具体表现和制约的作用。在高职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施工图绘制能力,着重训练学生对空间和造型的构思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忽视建筑构造技术,造成学生不会运用构造方法对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准确的构造布置和作法表达等现象。然而学生就业工作岗位则要求具备较强的构造技术基础,能独立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学生因对构造课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缺乏,不具备施工图设计实践能力。作为从事高职建筑教育的教师,为保证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必须对高职《建筑构造》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建筑设计教学引导建筑构造教学,整合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是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课。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的要求,提供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构造方案。课程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结合其他技术课程合理选择构造方案的能力,设计出经济、实用、美观的构配件并将之结合为整体。建筑构造课程实践性较强,与建筑设计、建筑制图、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设备等课程密不可分,对于学生确定合理构造方案、进行设计及绘制施工图等专业技能的培养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建筑构造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其作为建筑设计中的手段和方法,和建筑设计相辅相成,属于建筑技术设计范畴。在目前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教师在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中偏重构造组成原理和详图的理论讲解,注重让学生掌握大量节点构造和构配件的大样图;在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则着重培养学生在建筑形体空间、建筑功能组织、建筑艺术造型等方面的能力,对建筑构造设计不作要求。建筑设计课程不深入涉及构造技术,这种错误的导向使学生认为建筑构造设计只是简单的套用标准图集,建筑构造知识并没有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应用,建筑构造与建筑形式、空间、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在设计中得到体现,学生普遍脱离开构造技术追求造型设计,使建筑设计脱离节点构造而不知如何“建造”出来。
建筑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大量建筑构造教材的内容已经落后于实际工程做法,很难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加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困难也较大,学生对建筑的实施过程、施工图中的构造如何实现没有直观感性的认识,缺少现场生产实践的教学和现场参观的教学让学生难以将所学的节点与施工现场中所看到的实际构配件进行对应。组织学生到已建成的建筑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现场进行教学,也因为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教学进度与在建工地进程的协调性等问题,只能短时间的走马观花,导致现场参观的教学大多也留于形式而收不到良好效果。
传统的建筑构造教材是按建筑物的六大构造组成部分(基础、墙、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来组织课程内容。目前,新型建筑材料及新型构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建筑构造教材中的许多构造做法不能与时俱进。应适当增加建筑行业新的技术规范和规则条例、新工程构造与做法,如:全球范围内兴起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构造做法,有关屋顶防水构造内容应增加实际工程中经常采用的改性沥青卷材、三元乙丙橡胶(TPV)等新型屋面防水卷材等内容。
加强建筑构造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建筑设计教学引导建筑构造教学。加强教材内容与现行标准、规范的相关联系,结合国家规范及时变更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建筑构造及建筑设计在理念和内容,或是适当增加建筑节能、保温、隔热、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太阳能建筑、深层防水技术的内容。教师还要多关注建筑技术领域的新动向,将构造设计原理和构造设计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基本构造层次,培养学生利用构造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坡道构造设计的无障碍设计和地下停车库设计等。
加强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的教学联系,在进行施工图综合训练前就有针对性地对构造设计进行训练。比如让学生找出校园内建筑的现有实例,依照已有的建筑外观绘制节点详图,把节点详图与设计对应起来。或者指导学生将自己方案中的特殊节点进行构造设计并制作成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其方案的技术性表达能力,建立构造理论和设计实践相联系的思维模式。这样既能加强学生掌握完整、系统的知识,实现从建筑方案设计、构造设计到施工图设计一体化的训练,又能加强对建筑设计的创造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充分认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2.1 建设构造模型与材料展示、实训基地;利用施工现场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使用构造模型与材料展示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直观立体的教学方式。应适时建立建筑构件与材料博物馆,其构造模型与材料展示围绕构造课程内容展开,博物馆的材料展示和构造节点建设应与教材中的基础、墙体、楼面地坪、楼梯、屋顶以及门窗六大组成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一一对应。还应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并与实际建设场景相似的节点模型,向学生清晰地展现各种材料以及构造节点的组合应用;或是将墙体防潮层、隔墙、地面装修、顶棚装修等常用构造类型制作成实物模型,陈放在模型室供学生参观。另外,组织学生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已建成的建筑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在施工现场能详细地看到建筑物各个构配件的形状、做、构造特点及节点细部构造,通过老师对不同节点细部的构造特点的讲解,能将教材、规范、规程、图纸、标准图集上的构造做法和设计具体化、实物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2.2 借助建筑仿真软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立体性。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or 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利用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等软件可对建筑设计课程中所做建筑方案自由绘制草图,快速创建三维形状,交互地处理各个形状,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分层次表达复杂建筑各个部位的构造层次和构配件,详细展示它们的各种构造细节。
3.2.3 运用多媒体及建筑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建筑构造课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应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性和动态等方面的不足。如:利用CAD、PHOTO、FLASH、VR仿真等软件从不同角度分层次表达屋面的构造层次,不仅可以节约时间,也减少了自画图例与标准图之间的差距,给建筑构造课堂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建立一套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激励促进作用。综合运用笔试考核、设计实践作业、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
3.3.1 注重课后综合设计作业布置与讲评环节。将建筑构造大作业分解,结合学生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设计方案,增加建筑构造设计小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完成与建筑构造课程进度相适应的节点构造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使教学过程与实际工程的设计过程相吻合,使学生理解构造设计是建筑方案的深入与延续,也可强化他们对基本知识、概念、规范要求的理解与记忆,增强对建筑方案的构造设计能力。
3.3.2 进行施工图综合训练周的实训考核。鼓励并指导学生将自己方案中的特殊节点进行构造设计并制作成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其方案的技术性表达能力。
3.3.3 将设计创新度纳入考核范围之中、加强建筑构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创新思维、意识纳入到成绩考核范围之中。每次设计的作业中对于不同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给予一定分值,以此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及展现,避免学生的懒惰与抄袭心理,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潜在的创意才能,激励学生设计出新颖、安全、适用、经济的构造做法。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建筑设计构造的相关工作取决于其掌握和应用建筑构造知识的能力。将建筑构造融入建筑设计教学,以建筑设计引导建筑构造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建筑的整体把握能力,加强他们对建筑设计的创造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认识。我们对建筑构造教学手段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和探索,不但加强了建筑构造课与建筑设计课教学之间的协调,也为学生后续建筑技术及建筑设计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从而推动了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整体发展。
[1]吕小彪,邹贻权,徐俊.结合建筑设计课程的建筑构造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86-88.
[2]孙亚丽,李燕等.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94-96.
[3]汪兴毅.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尝试[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5-66.
[4]王雪英,许东,刘春香.基于建筑师设计实践的建筑构造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报,2010,(1):137-138.
[5]岳鹏,赵西平等.技术新形势下的建筑构造课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126-128.
[6]祝培生,王时原,郭飞.建筑构造模型与材料应用于建筑构造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华中建筑,2012,(11):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