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舞蹈教育的实现路径及意义

2014-04-01 04:54:06吴萍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舞蹈民族艺术

吴萍萍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民族舞蹈被称为“人体艺术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主要以人们的思想感情需要来支配身体去完成一系列动作,传达出人类对柔和美的高尚审美观念。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多样的表现形态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1]。民族舞蹈艺术不仅在塑造人的身姿气质、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欣赏品位、开启人的心智,也能锻炼人的体魄,能使舞蹈者的身体得到良好的训练。当前,不少地区的民族舞蹈濒于灭绝,各民族进行区域性的本土保护与传承以外,在高等学校开展民族舞蹈教育,也是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重要方式。

1 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众多所综合类高校中,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而民族舞蹈课程的学习也仅局限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长期以来,中国只有寥寥数所舞蹈艺术高校有舞蹈教育类的本科专业,主要以培养专业的表演人才为主,强调舞蹈技能深度的专业性,未来的职业去向也主要是各大歌舞剧团的职业舞蹈演员。一些学校只是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课程上,民族舞蹈课程相当于学生的形体训练课,以舞蹈技巧训练为主,忽略学生情感培养。此外,我国56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地域文化与舞蹈艺术,为民族舞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国内高校民族舞蹈实际教学受校内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就业限制等方面影响,并未实现全面化的民族舞蹈教学,多数高校仅仅实现了单种或少数种类的民族舞蹈教学,致使学生民族舞蹈全面学习与艺术素养综合培养受限,各类型民族舞蹈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人文关怀,多样性不足[2]。随着其他各综合类大学舞蹈学院(或者舞蹈系)日趋成熟,以及传统艺术类院校的转型升级,以培养“复合型”的教育人才为目的,大大提升了舞蹈技能的广度和舞蹈教育的理论高度。在目前的高校舞蹈教育体系中,民族舞蹈占有一定的地位,成为高校舞蹈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但民族舞蹈的传承和推广,仍不应局限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或部分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民族舞蹈教育应尽可能在普通高等院校范围内全面寻求最大限度的引导和普及。

2 高校开展民族舞蹈教育的可行性

2.1 民族舞蹈教育符合高校艺术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高校传统的艺术教育课程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多层次锻炼需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持久地调动学生的锻炼热情。高校有较好的活动场馆、器材设备、师资条件,还有高效的活动管理机制,这些条件都为民族舞蹈教学在高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活动项目,在高校开展能从侧面向社会证明其科学性和时代性的价值。在以人为本的艺术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理念下, 民族舞蹈既丰富了高校艺术课程内容,使学生对活动项目有了更多的选择,又能够大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此,在高校开展民族舞蹈,不仅可以推动这项新兴艺术综合素质教育的普及,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还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终身艺术活动的能力。

2.2 民族舞蹈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艺术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增长,而要追求一种德智体全方位的发展,这就包括了审美能力的提升和体质的增强。高校教学中开设民族舞蹈课程,可以增强学生文化综合素质,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民族舞蹈课还能利用肢体的丰富表现力塑造出优美的舞蹈动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根据笔者多年教学调查和研究,发现不少学生对于民族舞蹈课程有着极大的兴趣,部分学生想通过民族舞蹈课程来进一步挖掘自身的舞蹈潜能, 从而达到提高修养的愿望。不少院校已经拥有很好的民族舞蹈教学师资,可以为正常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人才基础[3]。

2.3 民族舞蹈教育有来自国家政策的扶持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综合性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的要求,相继开办艺术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随后,各地方综合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教育也渐呈蓬勃发展之态,短短十多年来,从专科、本科教育快速发展到了研究生教育。但与此同时,各院校教学体系、教材运用和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的趋同化显然阻碍了舞蹈学科的建设,无法展现各地艺术院校舞蹈学科建设的多元化和特色化。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舞蹈文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特色教学理念的逐渐深化,各地艺术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艺术院校)愈加重视本地域舞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近年来,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以云南部分高校为代表,在这方面实践得不错。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在他们高校取得巨大发展,在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等方面成就显著,为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意义。

3 高校民族舞蹈教育的实现路径

3.1 民族舞蹈融入高校艺术综合素质教学

形体训练目前在国内高校颇受欢迎,许多高校都在艺术修养课中开设了相关课程。形体训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陶冶情操、健美形体。然而,传统的形体课教学动作较少,缺乏创新之处,如果能够将少数民族舞蹈与形体素质相结合,则不仅能将民族舞蹈发扬光大,还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艺术修养或鉴赏教学中的不足,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同时,还能够将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发挥到最大。在社团以及各种文艺演出中, 广大学生对民族舞蹈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 希望有人组织引导,来学习各种民族舞蹈。此外, 各民族有不同的特点与动作体态, 舞蹈种类的不同也激发了对民族舞蹈的新鲜感, 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这种情况下, 将那些动作简单、健身、乐性强的民族舞蹈, 按规律整理, 引入素质艺术综合修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既学到民族舞蹈的精华,又丰富了艺术课的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舞蹈、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还可加强了同学之间相互沟通, 使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在全民活动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为更好地将民族舞蹈融入高校艺术综合素质教学,还需努力做到如下两点:首先,需要借助具有不同民族风情的音乐进行形体教学。舞蹈的背景音乐多为具有明显现代特色的迪斯科、爵士乐或摇滚乐,但若要将民族舞蹈教学融入艺术综合素质教学中,显然不能用爵士乐、摇滚乐或迪斯科做配乐,这些音乐形式虽然是西方民族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鲜活表现,但无法满足富有中国民族风情的舞蹈表演的内在需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不同特色与风格的民族音乐融入于艺术修养、形体教学之中,让同学们充分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通过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完美结合,展现出舞蹈的魅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美的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其次,要注意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合到艺术综合素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学生喜爱的民族民间舞蹈。

3.2 开设民族舞蹈类别公共选修课

开设民族舞蹈类别公共选修课是在高校推广民族舞蹈一个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各高校都推行必修加选修课的教学模式。选修课内容广泛、形式不限,只要具备一定民族舞蹈师资力量或有能力外聘民族舞蹈教师的高校都可以通过开设民族舞蹈类别这一新型的公共选修课,达到推广民族舞蹈教学的目的。开设民族舞蹈类别公选课,一方面能以学分刺激学生参与到民族舞蹈课堂的学习中来,有效地普及民族舞蹈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为热爱民族舞蹈、擅于民族舞蹈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塑造良好的民族舞蹈学习环境。民族舞蹈类别的公选课,可以分为两个类型:赏析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通过赏析类课程,学生就能够比较有趣地进入到民族舞蹈的世界中去感受、体味民族舞蹈的魅力。这样一来,学生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及民族舞蹈之美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对民族舞蹈特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培养其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实践类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进行相应训练和学习民族舞蹈的机会,使他们不仅掌握民族舞蹈理论基础,对民族舞蹈历史、民族舞蹈精神等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对民族舞蹈特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并能亲身参与进民族舞蹈的演练和艺术表现中。开设民族舞蹈类别公选课,可以有两种形式:对于民族舞蹈师资力量充足或能从校外聘请到民族舞蹈演员或民族舞蹈传承人的高校,可以独立开设民族舞蹈公选课程;而对于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又无法从校外聘请到民族舞蹈演员或民族舞蹈传承人的高校,可以集各校之优势,取长补短,联合开设民族舞蹈类公选课程。

3.3 举办民族舞蹈教学讲座

讲座就是指由主讲人向学员传授某方面的知识、技巧,或改善某种能力、心态的一种公开半公开的学习形式。高校举办的各类型讲座已经成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高校学生通常被束缚在本专业的框架中,而聆听一场好的讲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目标。讲座形式多样,时间安排上相对自由,为民族舞蹈师资力量缺乏的高校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了可能。通过讲座来向学生传授民族舞蹈知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尝试。

针对民族舞蹈教学开展的讲座方案有二:一是采取专业教师、民族舞蹈传承人及有关人员的口头叙述等方式,学生以聆听为主,传授“民族舞蹈的相关知识;二是采取以学生为活动主讲人,由教师协助学生自主开展公开性讲座的方式,借助高校民族舞蹈社团或相关兴趣小组的力量,使学生主动查阅、整理讲座内容,利用讲座这个平台向其他人宣传民族舞蹈,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互相交流的能力,并进而为高校师生了解和认识民族舞蹈提供窗口。

4 高校实施民族舞蹈教育的意义

4.1 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身体是我们能拥有的世界的总的媒介。有时它被局限在保存生命所必需的行动中,因而它便在我们周遭预设了一个生物学的世界”。在身体的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传统是将身体视为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4]。而舞蹈教学又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舞蹈本身是具有观赏性的艺术,舞蹈学习是学生积累审美经验的潜移默化过程。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根据不同舞蹈体会不同的情感表现,学生可以不断积累审美经验,最终形成独特的个人审美观并体现在个人舞蹈作品中。作为舞蹈的一种,民族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舞蹈语汇,表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也通过舞蹈语汇表现人们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赞扬。民族舞蹈教学可以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美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民族舞蹈是人类表达与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通过民族舞蹈教学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开阔视野,活跃思想,升华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情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之更好地认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4.2 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系统地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各个方面工作的配合与协调。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是古代养生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由于民族舞蹈具有内容广泛、资金投入少、不受场地设施条件限制等特点,易于推广和普及,适合于社会各个阶层民众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学继承和弘扬民族舞蹈,有利于推行、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在高校的实施,是在青年学生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仍能够参与民族舞蹈运动而达到健身的目的,其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长期而深远的。同时,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形体姿态操、礼仪以及柔韧训练等不仅能加强体质,还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美体型、形成良好姿态、拥有高雅气质,纠正学生不良姿态,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形体。

4.3 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在高校开展民族舞蹈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衍生价值,即可以通过对民族舞蹈的教学间接起到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的作用。少数民族舞蹈又离不开原始宗教,原始宗教又称自发宗教,以区别于后世宗教(又称人为宗教),它属于早期的神灵信仰,无论是自然神、还是其他神怪,其原初形态应当是泰勒所谓万物有灵论,即“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5]。当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人数锐减,其特有文化也随着人口的减少而濒临灭绝。此外,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现在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发展的大环境遭到破坏。另一方面,由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的冲击,很多年轻人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使得很多文化技艺无法得到传承。民族舞蹈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大瑰宝,也面临着“失传”的威胁。高校的民族舞蹈教育,可以激发一部分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积极性,乃至引导他们走向研究和传承民族舞蹈的职业生涯,这对于民族舞蹈的保护,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唐怡.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10,(6):161-165.

[2]崔琰.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艺术教育,2013,(5):106-107.

[3]刘妍.高校开设中国民族舞蹈课的可行性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133-134.

[4]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刘建.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舞蹈民族艺术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纸的艺术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我和舞蹈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