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中民族艺术核心价值的确认*

2014-04-01 02:19:57陈伟长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全球化时尚民族

陈伟长

(泉州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现状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跨地区的流动。这种流动把全世界连接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给各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合作。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充满矛盾和风险,给世界带来严峻的挑战。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发达文化的强势入侵,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和经济等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是金融寡头和跨国企业,作为后殖民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它以销售产品形式布满全球各个角落。同时它携带着以欧美为中心的流行时尚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经济全球化运动也把经济上占有强势地位的消费文化植入到每个国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这个趋势是无可更改的。经济全球化扩张的急先锋就是流行时尚背后所倡导的消费文化,它引导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确立及时享乐的思想,它的文化是彻底为全球经济化的利益服务,只有不断的消费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全球化的思潮其实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基督教文化所引起的。当法国巴黎时尚之都发布新季节流行的服装色彩和款式时,中国乡镇的青年人就能一边喝着全世界同一味的可口可乐一边在时尚店里挑选着以它发布的时尚标准的服饰。这种以欧美国家主导的时尚文化提倡的消费主义是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服务的,这种文化在多媒体时代得到几何式的放大并潜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年轻人购买时尚产品时,功能几乎不在考虑的范畴。因为产品的功能设置远远超过一般生活的需求,这种消费的导向是流行的标准和产品的级别。而且流行的时尚在宣扬一场永不满足的消费观,这种消费不是为了生活的需求,而是精神的虚荣和物质的浪费。它是激发人类本能的占有欲,不会对人的品质有所益处。

二、商业影响下时尚文化的野蛮生长

这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流行时尚的文化对年轻人有极大地诱惑力。炫耀的色彩、跳跃的节奏、变幻的造型、无厘头的组合等等是流行时尚所有事物的特征,它迎合阅历尚浅的年轻人的口味,它满足年轻人的好奇心。时尚意味排斥经典的永恒,否定准则的权威,给了年轻人自由散漫的空间,所以“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口号,可以很快在年轻人群中传播开来。然而流行的时尚文化只能是休闲文化的一种,不能作为主流文化来主导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全球化的经济挟持的流行文化是享乐主义的,它只提倡追随与模仿,不需要超越与创造,只要步伐跟不上流行的变化,那样就意味着落伍,这个落伍还要用英文“out”来表达。这种流行文化所营造的思想就是不需要思考你要不要,不需要思考你的目的,你只有一个方向——毫无保留的享受它,所以这种文化追求快速变化,才能带来不断地消费,才能推动经济的不断扩张。这种扩张是在不断更新产品的基础上淘汰旧产品,引诱过度的消费。因为这种时尚文化的更新是以消费为目的,它无法深刻地塑造新精神,更多的是满足不断膨胀的物欲。所以流行文化总是以快餐的形式出现,一个时尚的产品诞生,首先通过多媒体的轮番传播,仗着庞大的经济势力,快速占领文化的新闻榜首,并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它可以提供欢乐,激发人们的占有欲,内容都是肤浅的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因为时尚就意味着短时间内要消化接收流行的事物,它不会激发思考,它本身就没有历史的沉淀,它很快将被新的时尚所替代。流行文化强调低级感官的本能感受,这种享乐的愉悦感受是具有排它性,不能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它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外界的互动关系,缺乏集体协调力。所以时尚流行文化是没有历史感的消费文化,它只根植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有闲阶级论》作者美国的凡勃伦对有闲阶级即资本主义社会中权势人群做了全方面的分析,为了在消费的财物数量和等级上达到习惯的礼仪标准,有闲阶级总是争取提高消费标准,超过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程度。凡勃伦试图从“满足于竞赛的心理”和“歧视性对比心理”两种心理来解释年轻人跟风奢侈的行为。在消费文化的观念下,金钱财富成为荣誉和尊重的基础,它便成为评价一切事物的标准。[1]所以,一些跨国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培育艺术明星,当然,这些也是在商业上获取巨大成功的艺术家。他们作品初期首先被欧美的低价收藏开始,改道贩卖中国时已标示为最成功最权威的现代派艺术的标准,俨然形成一个艺术界的流行标准,并以此来对抗民族艺术,引得年轻人的模仿和追随的目标。例如自2008年起,世界知名高档汽车制造商BMW在中国发布“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 旨在表彰对中国当代艺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并对推动未来当代艺术发展做出贡献的艺术人物,但是入选的标准是以欧美流行的当代艺术为蓝本的,并以此制造艺术家的成功标准。某杂志还以带着浓烈的港台歌星影星味儿的“F4”称号来命名这些在商业上最成功的四位当代艺术家。这种娱乐严肃艺术的结果就是历史文化的消解。艺术家严肃的创作、兢兢业业的画作经营本应把他们的形象往“崇高”的方向上带,可流行的时尚文化并不认同这个方向,因为那个方向现在意味着冷僻与孤寂。于是娱乐以光速消解了崇高,又以光速把“快乐”“神话”“明星”向大众传播,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价值。同时,BMW再进一步关注中国年轻艺术家当代艺术未来的持续发展。携手《艺术财经》杂志在2010年共同主办的“发现”——中国当代新锐艺术家作品展在北京宋庄劲草空间隆重开幕。向公众昭示了中国新一代艺术力量的崛起。该作品展的开幕也标志着BMW正式启动对中国当代年轻艺术家的扶植计划,该计划为期3年,旨在发现并资助中国优秀的新锐艺术家,鼓励他们坚守艺术梦想,从而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这种所谓的新鲜血液就是流行的时尚文化所需要的,带有浓厚的经济文化的消费色彩。作为一个高档汽车品牌的跨国企业,借用高尚艺术之名,联合这些功成名就的现代艺术家,暗示了奢侈的消费是成功的标准,是现代人的文化生活追求的方向。

三、全球化经济下的民族艺术的生态

同时流行的时尚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侵蚀的危害性是很大的,遮蔽了民族文化艺术的特有价值。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提到资本主义经济可以把一些可用的,包括反对它的力量都能转换成为商品经济。[2]金融寡头和跨国企业为推销他们的产品和传播消费理念的时候会加上一些当地民族文化外表作伪装。2008年全球销量第一的美国饮料公司利用北京奥运的平台,在中国各个省份相继推出摄影和设计大赛。摄影参赛作品要求能够反映出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组织的各类奥运活动带给大众的奥运激情。同时,通过作品必须能传递出红色可口可乐百年品牌文化等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作用,带给当地市民文化生活的进步及红红火火的趋势。在可口可乐弧形瓶“秀我家乡”设计大赛中,作品更加直接要求以可口可乐弧形瓶的形状为设计骨架。创意元素可多元化融合当地的传统艺术、文学戏剧、民族图腾、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抽象图形、音乐影视、特色地标或景点等,但是重点表明作品的内容格调须与可口可乐品牌的形象和美誉度相配。从两个赛事的作品要求中可以体会到跨国企业偶尔也会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烘托它们的产品的品质。跨国企业麦当劳,它在全世界以统一的标准的口味生产高热量的快餐,它在传播它们的不健康的饮食文化时,以各种娱乐玩具作为儿童的诱饵,并不时地在这些玩具上添加当地民族的文化元素改装成大家熟悉的面貌,以此来拉拢消费者的好感。例如,春节期间麦当劳企业会推出衣着火红的唐装的卡通形象玩具。这种套近乎的改造手法可以激起年轻人的好奇心,以至找到文化上的熟悉度和认同感。但是这种文化的借用是表面的,没有涉及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样的文化现象并不能提升民族文化的内涵,相反这种对民族文化的粗糙的借用是一种严重的消耗,因为这种文化现象暗藏两种文化的从属关系,其中核心部分是消费主义的强势文化,而传统文化变成帮衬的效果,只是起到作秀的作用。这种现象给年轻人一个危险的心理暗示:现行流行文化是先进的,具有前卫的精神,而民族文化是落后的时代遗物,具有保守的色彩。似乎新时代需要活泼向上的时尚新文化,让年轻人以拥有新型文化人身份为荣。所以民族文化艺术如何捕获流行文化的形式,能够在新经济潮流里重放光彩是民族文化艺术形式革命的新课题。民族艺术不能在欧美主导的文化潮流里随波逐流,那将是面临淘汰和冷门化的下场。这是一场文化革新的运动,一场民族文化艺术现代化革新的运动。

不可否认在经济全球化主导下的时尚流行文化具备绚丽的形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方式,简洁明了演绎出活泼的内容。这种流行文化形式感符合网络媒体的量化传播媒介,在信息爆炸化的增长方式的环境中拥有吸引眼球的魅力。流行时尚带来的审美力量也慢慢腐蚀年轻人的思想观。当一位涉世尚浅的学生脚踩全世界同一款式的耐克球鞋,嘴咬全世界同一口味的汉堡,手拿起毛笔画一张传统国画时,不论线条多么有韵味,他的内心一定是复杂的。在这种力量的冲击下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也成为当下艺术工作者的责任。特别是民族艺术面对如此的困境,必需寻找到自身的文化位置。民族艺术应当是我国的文化主流,民族艺术应该展现本土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只有这样方能让民族艺术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才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只有这样民族艺术才具备与欧美为中心的消费文化的所谓主流艺术相抗衡的力量。民族艺术的培育和发展才是唯一与流行时尚的文化抗衡的力量。

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传统精神内核,从先祖的劳动实践伊始,经过文化历史的沉淀形成民族文化的系统,这个文化系统支配各类文艺特点和类型,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民族艺术的精神价值,它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它是民族生产发展的活力之源。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生命力必然有一个品质高贵的文化系统作为内核。从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中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文化并不像西方民族文化那样极力区分“我”与“他者”的差异,或把建立一个单一文化形态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追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各民族的价值共识。这正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神内核,它其实更是支撑经济全球化的文化价值基础。

可惜,许多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对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核心价值失去了自信心。20世纪初西方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我国沉睡落后的封建王朝,为了拯救濒临灭亡的民族,为了引进现代科学知识,必须反对当时的封建官僚系统中惰性文化,曾经全面否定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局限的认识以为只有西方的文化才能与现代科技相匹配 ,认为民族艺术是保守的只适合农耕时代,它只是旧文人的附庸风雅的玩物,应当从文化到精神全盘西化。在现代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也逐渐进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逐渐意识到民族文化的发展才是国人的精神财富,也只有民族艺术才能承载民族精神的发扬。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认为民族文化艺术之所以有此特色是因社会的心理结构和社会的人文结构的因果关系,他用植物的生态学的比喻方式提醒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民族传统文化是指整个人类所创造的、反映在观念形态上的一切意识的、精神的、心理的东西的总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延续,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和延续的精神支柱,每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和它的优秀的、灿烂的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的。[3]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数千年来一脉相承同我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文化艺术传统,是我们今天需要认真加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也是塑造现代文明的基石,我国民族文化中“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追求。

四、结语

民族艺术必须有选择地继承,应当根据世界现代发展,重视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除去糟粕提取精粹。而且必须根据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利用现代的传播形式,丰富民族文化核心价值,打造既有传统的脉络又有现代气息的当代精神的民族文化艺术。事实上,穿越了两千年历史的民族艺术,原本只是锈迹斑斑的出土文物,只有经过现代文明的打磨和洗礼,才能放射出璀璨的光芒。以传统精髓文化的共同价值为标准,有选择继承为方法,现代阐释为途径,我们就能把民族艺术以传统文化价值为核心,用现代传播的方式发展出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因为只有文化自主力的艺术原创才能使民族艺术走上国际的舞台。如今,人们关注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下的文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问题。随着资本的全球性流动,学术知识的生产方式亦跨越了它以前单一僵化的形式。这个现象无疑使民族艺术视域所包容的文化内涵也变得日益全球化、商业化了。所以民族艺术在吸收文化涵义时,我们一定要坚持“综合创新”的原则,这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所提出的。他说:“我反对东方文化优越论,也反对全盘西化论,主张兼取中西文化之长而创造新的中国文化。我这种主张可以称为‘综合创新论’。”(张岱年:《文化与哲学自序》)。[4]要把握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的特点,认清两者的精华和糟粕,注意综合中国和西方现代文化思想的成果,并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的努力;综合各个时代、各个学派的思想,从而创造出适应今天要求的民族文化。“综合”是一种全面的、比较的、分析的、鉴别的综合,是与创新紧密结合的一种综合。“创新”是一种在综合基础上的新的创造,是根据社会发展、历史进步和时代要求所进行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建设。文化的继承与革新促进民族艺术发展,只有这样民族艺术才能弘扬民族文化核心价值,才能保持民族文化艺术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泽厚.美学四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丹纳.艺术哲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张岱年.文化与哲学自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全球化时尚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环保很时尚
Coco薇(2016年5期)2016-06-03 02:21:50
美妆fun时尚盛典
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16:55:01
时尚首次触电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