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鑫,龚惠红
(1.中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湖北科技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根据药学类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关专业课程的要求,国内大多数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均开设了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特别是人体解剖生理学,该课程的学习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的药理学,现代医学导论等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重要的药学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但是由于该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学时数设置偏少,知识点分布较广,解剖学相关知识点复杂难记,而生理学方面如原理机制等知识点较抽象,理论性强不易理解,难学难记,加之学生对其在后续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认识不足,往往容易认为该门课程很难学好,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如何根据人体解剖生理学学科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开设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缺乏对这门课作为专业课程主要理论基础的认识,认为仅仅是门不太重要的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医药院校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时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是作为专业基础课或者选修课,因此学生们认为这门课只是一门普通的基础课,而且不深入了解较难看出其跟药学专业后续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2)课程本身具有内容繁杂,知识点分布广泛,对系统和器官活动原理较难理解,而很多器官、细胞活动又涉及到分子机制,学生缺乏相关知识背景,故而较易产生畏难情绪。比如讲述细胞生理时会涉及到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如细胞,亚细胞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各亚细胞器的功能等;讲授细胞跨膜信号转导时会牵涉到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理论,而有些院校大一侧重于数理化的公共基础课的设置,而这些专业基础课学生并未学习过;(3)教授方法延续传统的医学教学方法,简单地把解剖学教学和生理学教学应用在解剖生理学教学当中,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有些医药院校承担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同时还要讲授医疗,护理,口腔,公卫等专业的解剖学或者生理学课程,不自觉地就在不同的专业授课时都采用同一讲授模式和教学方法,缺乏专业针对性,有些讲授内容相对于医疗,口腔等专业同学应该重点详细讲授,但是对于药学类学生来讲不是很有必要,而且学时占用过多,难以突出重点应掌握内容。
针对上述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药学类专业培养总体目标和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尝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解剖生理学知识点,变被动为主动,逐渐引导学生有兴趣地探究式学习。
1.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按照药学专业学科特点选择讲授内容
授课教师在保证人体各大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和基本生理功能完整讲述的前提下,可以对比该专业其他基础课,把和其他课程重复教授的内容删除不讲,或者这些内容留给同学们自学。对一些跟药理学等课程密切相对应的知识点,就要重点详细讲述。比如乙酰胆碱受体各个亚型在体内的分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体内的分布这些内容应重点讲述,联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解救方法等,既可以联系临床具体案例加深学生们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同时加深印象,为后续课程的讲述也可以打下伏笔。在讲述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时,把速尿,利尿酸等利尿药的作用位点重点突出,并可以比较各种利尿药的利尿效果和各段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水盐比重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在泌尿系统这一章节中提及的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这部分内容可以简单的把要点指出来,相对来说就不需要详细讲解。
2.在教学实践中把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进行逻辑联系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构成及其形态结构的科学,人体生理学则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1]。人体解剖生理学就是把两门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态结构是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正常的形态结构,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2,3],所以讲授每一系统生理功能时,应首先把该系统的解剖结构讲解清晰,特别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解剖部位及其医学意义重点讲述,便于学生在后述的生理学知识学习时增进理解。
3.教学中强调其专业基础的重要性,先入为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述相关内容的间隙穿插一些同药理学,药物动力学相联系的例子,让同学们对其基础理论作用有更加深切体会。如在绪论时列举由于没有掌握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而导致药物滥用引起医疗事故如非那西丁引起的数百人死于严重肾脏损害、沙利度胺(反应停)导致成千上万新生儿海豹畸形、乙烯雌酚导致少女阴道癌等著名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讲述神经系统的肾上腺素受体在体内的分布时,同时附带讲高血压主要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让同学们思考对高血压如何治疗,加深同学们对肾上腺素受体分布的认识,使其对枯燥无味的生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4.结合药学专业培养要求合理优化授课内容
药学类专业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存在学时少,而内容相对较多的问题。因此针对药学类各专业学生授课时可切实梳理与药学密切相关的内容讲授时尽量重点突出,难点讲解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例如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转化的主要器官,泌尿系统是药物在体内排泄消除的主要途径,血液循环是药物进入体内分布的运输途径,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调节是降压药等多种药物的作用基础[4],讲到“胃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时,可结合多种临床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作用原理,如碱性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可增强胃粘膜自我保护屏障,避免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质子泵抑制剂能够直接高效快速抑制壁细胞而分泌H+而成为疗效最好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等。课堂授课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让同学们课外作为感兴趣的自学内容,这样弥补了因学时不够不能一一讲述的不足,既节省了有限的理论课时间,又能增强同学们选择性自主学习能力。
5.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系统性掌握知识要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在大多数医药院校一般都在大二开设,而大二课程较多,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课后复习和预习的时间有限,这也给同学们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内容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将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比如对一些重要的生理学要点,按照点,线,面的模式延伸和扩散到专业课,帮助同学们前后贯通,加深理解;对于分散在各个系统部分的零碎知识点,可以通过编成简单易记的口诀,顺口溜使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掌握,如对于激素的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无管、有靶、量少、效高,这样老师简单解释后可以迅速记忆,而且印象深刻;对于一些较复杂,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图表法归类,尽量梳理清晰,减少同学们总结归纳的难度,对照图表来看教材的文字说明往往事半功倍,尤其是如果能绘制成简单的流程图或者形象生动的示意图的话,图像记忆效果尤佳。
6.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要解决解剖生理学知识点繁复与学时数较少之间的矛盾需要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在课堂上短时间内给学生大容量的信息冲击。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生理过程如细胞活动,分子运动机制用动画呈现出来[5],而且更突出的优势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各大系统的解剖学结构。例如我校药学和药剂学本科专业学生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学时仅36课时,实验课学时为24课时,而且实验教学的内容以生理学实验为主,人体解剖学的相关内容在实验课当中所占比重仅约20%,加上解剖学实验的人体标本和仿真模型配备有限,学生对于人体解剖学的很多术语,概念,相应器官空间毗邻关系,立体结构层次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单纯依靠实践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因此我们在理论课上利用人体解剖学虚拟3D数码影像,让学生从三维角度认识器官的解剖结构,空间部位,前后左右毗邻关系等。比如讲述脊柱解剖结构时,提到椎间盘由周围分布的纤维环和中央部髓核组成,脊神经根部从椎间孔穿出,如果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髓核组织会从破裂处突出到脊柱后方或者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产生腰痛,下肢疼痛,肢体麻木,甚至大小便障碍等临床症状。单纯地通过语言描述,学生对椎间盘的解剖结构和相邻立体结构的认识还是会比较模糊,这时就应通过多媒体把脊柱的各个角度的解剖图像给同学们看,加深理解,如果放映3D解剖影像或者椎间盘突出形成过程的动画就会让同学们很快就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的知识点,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语言教学无法达到的。其他的一些章节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涉及到的解剖结构往往比较复杂,这些内容讲述时也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来弥补实践教学学时数少的不足,让同学们在较短时间理解相应结构特点,为后续的生理学知识点的讲解打下铺垫。一些研究较前沿及热点发展的知识点如细胞信号转导、神经激素、抗体、新的分子药理作用靶点等每年更新都很快,而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却没有太大变化。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除了以教材为主外,还应融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时更新补充最新的学术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理想。
7.启发式教学法
针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课程特点,通过联系目前医学和药学研究领域一些意义重大或者热点、难点问题,力求引导并且鼓励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掌握解剖生理学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方法,思维能力,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内涵。如讲述消化系统生理及内分泌系统功能后,可以提出让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寻找降低血糖的药物靶点,设计降糖药物。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可以在下一章内容开始讲授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药学意义或者临床意义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教材中或者网络信息平台上寻找答案。在课后可以给一些成绩突出的学生留一些科研上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性学习和探索,鼓励这些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8.通过学生实验教学补充和深化理论教学
不仅在理论课通过不定时课堂提问、小测验来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实验课时也可以结合实验课小班上课教学目标容易实现的有利因素补充和加强理论教学。生理学实验部分,在实验教学中保留了传统经典的实验项目,如蛙心灌流,家兔动脉血压测定等,在此基础上还可选择性增设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一方面经典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基础实验中加入自主创新性实验设计,只有在学会了基础性实验操作之后,才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推理、反思,进行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在创新性实验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从多角度、多视角通过具体实验作出相应解释。在自主创新实验中,让学生学会实验并不是量的积累,即不是为了获得漂亮的实验数据,而是通过实验要解决怎样的科学问题,达到什么科学目标,该结果的科学意义是什么,是否能回答提出的问题,如果不能还需做进一步验证性实验。这样引导学生在实验课的实践中逐步对科研产生兴趣,甚至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学生较早地进入老师的课题组参加科研活动。
9.教与学及时反馈,优化教学效果
对教与学情况师生之间保持定期交流,及时反馈。课堂上先用约10分钟时间复习上次课重点内容,或者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带动同学们一起,同时也可以反映同学们对上一次课掌握情况。课后布置思考题,让同学们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较好地复习有关内容。利用期中测试等形式对前一个阶段教与学的情况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摸底,同时和同学们通过课间个别交流,集中座谈,电子邮件及短信等联系,鼓励同学们在课后和老师面对面讨论问题等方式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对哪些内容未能理解,哪些是较感兴趣的有一定了解,及时修改后续内容的讲授方法和模式,尽量适应同学们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方法,力求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融洽活泼,学生能够意识到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今后从事药学工作重要支撑作用,使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但毕竟这门课程是新开设的.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岳利民,崔慧先.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l:1~3.
[2]徐玉东.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
[3]任淑琴.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l,40(4):393.
[4]贾立敏,徐玉东,孔建,等.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458~460.
[5]吕岩红,孔建,贾丽敏,等.基础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6):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