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倩
陶土和面粉混合也能做陶瓷?是的。南京艺术学院陶瓷专业研究生徐英用作品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2013年初,徐英无意中看到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中描述了1961年前后,四川渠县大量群众用观音土充饥的情景。惨痛的历史打破了她内心的平静,报告中的画面不断刺激着她思考如何用自己擅长的陶瓷来述说这段历史。
用一幅苦大深仇的模样来表现负面的历史情绪,是艺术界常用的手法,然而徐英不想按常规出牌。她在观音土中添加面粉,用蒸馒头的方法蒸出一锅香喷喷的陶馒头。蒸好后,素烧、上釉、画花,程序如一般陶瓷。作品展示出来,观众眼前一亮,造型独特,却猜不出材质。当大家知晓原来是观音土和面粉混合的杰作,顿时倍感惊奇;当了解作者创作的初衷,他们又陷入了沉思。“这就是我想要的,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引发人们的思考。”徐英说。
陶瓷能达到透亮的效果,颜色无法和五彩的玻璃媲美;玻璃能千变万化,却不如陶瓷好控制。如果两者结合,是不是能做出令人惊讶的作品?徐英不想止于思考,她开始行动。她带着几十个陶瓷碗到一家玻璃厂吹起了玻璃,在那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玻璃冷却之前,她迅速把它们接到碗口上。这种尝试她做了几十次,一直到最后三个惊艳之作出现,她才停手。她给作品取名《瞬》,意思是每一件作品的成功在瞬间实现,可是为这个美丽瞬间的到来,自己要失败无数次。
徐英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高中时候因为感动于电影《人鬼情未了》中制作陶瓷的唯美画面,就报考了传说中陶瓷制作的最高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在那里,当她掌握了基本的陶瓷技巧后,发现许多无法认同的现实:只要有一个设计稿,自己完全不用动手,陶瓷师傅们会代你做出作品;几乎所有的釉烧要烧到1330℃,没有别的温度;几乎所有的陶瓷艺人只做一道工序,画青花的永远画青花,拉坯的一生拉坯。分工的精细和程式化的操作让她无法接受,她决定要逃离景德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她考到南京艺术学院,她发现自己还没有脱离景德镇的藩篱。于是,她开始四处游走,当她多次到达甘孜古老的制陶区,和牧民一起做陶器,学他们就地取材,为生活服务,为信仰创作。当她做出作品《观音土系列》、《瞬》、《蜕变》,才发现自己成功逃离了。
也许,艺术创作就是一个逃离过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