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秀,郝洛西,林 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人行道路照明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行人具有一定的视看能力,从而躲避危险、减少犯罪,提高步行空间的安全性和行人的安全感[1-2]。步行道路的活动特点有别于机动车道,其人行速度较为缓慢,对步行空间内障碍物的探测也与机动车道内不尽相同。在中间视觉条件下对障碍物探测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被看物体的可见度和被探测程度等方面。有研究说明机动车道内的光源SPD对于小目标物体的可见度与探测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研究多采用反应时间这一指标来衡量[3-5],然而人行道路与车行道路中的视觉作业完全不同,相对于反应时间来说,人行道路内的障碍物探测率更为重要。有研究采用室内抽象的实验装置的方法来研究障碍物探测的问题,结果显示在0.2lx时障碍物探测受到光源类型的影响,且随着光源S/P值的增加,探测能力也随之提高[6]。 但是,该实验的照明场景忽略了步行空间内照明方式与光分布特点等因素,而且光源的S/P值不足以准确描述光源的SPD,特别是当LED光源渐渐取代传统光源而被大量应用于城市照明时更为不准确。因此,针对LED光源室内模拟照明场景下障碍物探测的实验值得开展,采用符合步行空间照明特点的研究方法,探讨LED光源SPD对人行道路照明场景中的障碍物探测影响[7]。
在室内实验场景中,模拟步行道路照明的光照方式。让被试观察正前方距离4m远处的观察点,并在三分之一秒[6,8]的场景探测后,说明探测到的不同偏离角度的障碍物情况,如图1~图2所示。目的是了解不同SPD的LED光源对于障碍物探测的影响。在不同的SPD光源和地面平均照度条件下,实验人员在不同位置放置障碍物,让被试观看观察点时说出是否探测到障碍物的存在及大约位置。
注:S为被试;L1为模拟场景提供照明,光源相关色温分别是2700K,4000K,6500K;观察点为白色纸质圆点。图1 障碍物探测实验场景平面示意图Fig.1 The plan of experiment scene for obstacle detection
图2 障碍物探测实验的实验场景Fig.2 Experiment scene for obstacle detection
实验用光源采用了XLamp XP-G LEDS芯片,并在L1光源前分别增设了46.7°光学透镜。实验选用了三组不同SPD的LED,其具体参数见表1和图3。
表1 2700K、4000K和6500K色温LED光源的基本参数Table 1 The parameter of LED with 2700K,4000K,6500K CCTS
注:表中的L1-1,L1-2,L1-3代表三个不同SPD的L1光源。
在实验中,选择的被试具有相似的专业背景和相近的年龄段。经过眼科医学的严格筛选,所有的被试无色盲、色弱以及其他眼部疾病史。最终入组被试人数为23人,其中男性11人、女性12人,年龄为18~22岁。
1.3.1 障碍物探测装置
障碍物探测装置主要用于控制被试在三分之一秒内探测障碍物,并保证所有被试在相同位置进行实验。该装置包括装置平台、下颚托架、可旋转视线挡板、场景挡板、障碍物以及视察点等,详见图4。
图3 2700K、4000K和6500K色温LED光源的光谱分布图Fig.3 Spectral power distribution of LEDs with 2700K,4000K,6500K CCTS respectively
注:1为装置平台;2为下颚托架;3、4、5为可旋转视线挡板;6为场景挡板;7为被试;8为障碍物;9为观察点。图4 障碍物探测装置示意图Fig.4 Schematic drawing of installation for obstacle detection experiment
装置平台主要用于将被试抬高,使被试在坐姿的状态下,眼部的高度达到150cm,以模拟人站立时眼部的高度。
下颚托架用于控制被试眼睛视看的位置,通过该托架微调被试眼部的高度位置,使眼睛与“3”的位置达到预设状况,仅可以看到观看点,而无法看到其正前方障碍物,并且保证被试在所有的实验场景中保持相同的位置。
可旋转视线挡板是该装置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通过滑轮实现对场景中障碍物的探测,如图4中,在实验开始前,实验操作人员将“5”举起至水平位置,此时“3”正好遮挡被试视线,让其仅能看到观察点,而不能看到障碍物,当实验开始后,放开“5”,让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变为竖直状态,此时遮挡被试视线的挡板变成了“4”,而在此转变过程中,保证被试的视线观看障碍物的时间为三分一秒时间,实验过程分解见表2。三分之一秒时长的测量通过视频拍摄的方法加以确定和控制。
场景挡板:实验照明场景切换时,用该挡板遮挡被试的视线。同时,操作人员按照随机的方式放置障碍物于相应的位置。
障碍物:一个灰色的立方体盒子作为实验探测的障碍物,以模拟实际场景中类似地砖等凸起障碍物。
视察点:视察点为纸质白点,位于被试正前方,与其前方障碍物位置的水平距离是15cm,距离地面高度也为15cm。实验开始前后被试始终保持观看该观看点,并探测视野内障碍物的存在与否。
表2 障碍物实验装置在实验中的不同阶段图示Table 2 Schematic drawing of installation for obstacle detection experimental status
1.3.2 障碍物及位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凸起的障碍物做为探测目标。结合前期对步行道路的实际调研情况,选择了5cm(h)×10cm×10cm的方形障碍物,其表面材料反射率为0.24。障碍物的摆放位置,如图1所示,选择了五个位置,与视线方向水平夹角依次为0°、10°、15°、20°、30°。此时,而与被试观看视线的实际夹角依次为2.5°、9.7°、14.3°、19°、28.5°。实验中被试将接受所有的五个位置的实验处理,其呈现顺序采用抽签法随机出现。
实验中采用三种色温光源,结合三个不同的路面平均照度环境进行实验设计,共有九个场景。因此,在该实验设计中,光源色温、路面平均照度为自变量,被试获得的对障碍物探测的准确率为因变量。
1.4.1 LED光源的色温
商业化的功能型白光LED主要是由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的白光技术生成[9-10],此类白光光谱特征呈现为双波峰形态,即是蓝光波峰与黄光波峰。根据“富含蓝光”白光概念的描述,即采用可见光光谱中小于500nm光谱能量的百分比来描述LED光源的SPD特征[11]。这个定义描述的SPD作为一个控制指标不具有易操作性。相同色温的光源理论上可以具有不同的SPD,即同色异谱,但由于商业化的白光LED的制备方式使其异谱间的差异不大,如果光源的显色性相近,那么这个差异会更小。因此,当显色指数一定时,采用光源色温来表征LED光源的SPD特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验中选用的光源相关色温分别是2700K,4000K,6500K,其可见光光谱中小于500nm光谱能量的百分比分别为9.7%、21.4%、32.8%,对应的S/P值分别为1.12、1.66、2.16。
1.4.2 路面平均照度
环境适应亮度是影响中间视觉视觉特性的最重要指标,以往的中间视觉研究多采用较大的亮度范围,然而较低的环境亮度在实际照明应用中涉及较少,且在真实场景中如何测量环境适应亮度还具有一定的争议[12]。因此,实验中采用路面平均照度表征不同的环境适应亮度,相关取值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的3.5.1中人行道路照明标准值,并参考国际照明委员会CIE115—2010、英国BS EN13201-2:2003、日本工业标准等推荐的步行道路照度水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地面平均照明值:5lx、10lx和20lx,其中5lx和20lx是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人行道路平均照度最小值和最大值。[13]
在实验设计中,LED光源的色温、路面平均照度二个变量组合共有九个场景,实验设计采用被试内设计方法(within-subjects design),对场景呈现顺序采用平衡拉丁方设计(Latin-square design)来消除或减弱由于位置效应、延续效应和差异延续效应等带来的额外变量。[14]
该实验的目的是判断光源SPD对障碍物探测的影响程度,且实验设计中,设置了五个探测角度。数据分析不仅需要讨论不同色温条件下整体探测准确率的影响,还要分别讨论五个探测角度条件下光源色温对于探测准确率的影响。在分析不同角度的判断准确率时,视轴上的障碍物最容易判别,偏离角度越大的障碍物越难以判别,因此分析中对不同的角度增加了难度系数。分析中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5个障碍物的难度系数,从而建立判断障碍物的准确指标(取值越接近1越好)。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
障碍物探测实验获得在不同色温和地面平均照度条件下,障碍物探测的准确率均值及标准偏差等数据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不同色温对障碍物探测的准确率均值及标准偏差Table 3 Mean of accuracy rat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for obstacle detection under different CCT scenes
分析光源色温对障碍物探测的影响可知(见表4):在5lx的地面平均照度下,光源色温对判断障碍物的准确率有一定的影响(P值接近0.05);在10lx时,光源色温对判断障碍物的准确率有显著的影响(P值<0.05);在20lx时,光源色温对判断障碍物的准确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值<0.01)。因此,步行道路照明中光源色温对障碍物探测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
表4 光源色温对障碍物探测影响的分析结果Table 4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impact of CCT to obstacle detection
从均值的分析可知,随着光源色温的提高判断障碍物的准确率也会提高,即高色温的光源对于障碍物的探测更有利,如图5所示。在地面平均照度为5lx时,光源色温的提高使得探测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在10lx和20lx时,色温越高对于探测也越有利,但是在4000K提高到6500K时,探测准确率的提高幅度很小,甚至随着照度提高到20lx时几乎没有变化。因此,LED光源的色温越高,即光源SPD中500nm以下的蓝光的含量越高,障碍物探测的能力就越强。
图5 不同地面平均照度场景中探测准确率随着色温的变化情况Fig.5 Detectivity with the change of CCT under experimental scenes with different average illuminance of ground
在5lx、10lx、20lx地面平均照度时,不同光源色温条件下各探测角度判断障碍物准确率,见图6~图8。从图中可知,在探测角度为0度和10度时,无论在5lx、10lx或20lx的地面平均照度下,不同色温对探测准确率都没有影响,而且准确率几乎达到100%。但在大于15度,色温对障碍物探测的影响有差异,探测角度越大,影响越明显,而且色温越高探测准确率也越高。一定程度上说明光源色温对线上视觉没有影响,对于周边视觉有影响,而且随着探测角度的变大,色温的影响作用越明显。这说明在实际的场景中,高色温更有利于提高对路面障碍物、周边行人或者其他存在潜在危险物体的探测。
图6 5lx条件下各探测角度的准确率Fig.6 Accuracy rate of each view angle under 51x
图7 10lx条件下各探测角度的准确率Fig.7 Accuracy rate of each view angle under 10lx
图8 20lx条件下各探测角度的准确率Fig.8 Accuracy rate of each view angle under 20lx
中间视觉条件下,不同视觉作业涉及人眼视网膜中不同的感光细胞,不同的照明场景下被激活感光细胞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随着偏离视轴的角度,锥状细胞迅速减少,杆状细胞渐渐增多,特别在20度左右时杆状细胞数量最多,障碍物探测的视觉作业主要依靠人眼的周边视觉,该视觉作业主要与被激活杆状细胞的分布与数量有关。[7,15-16]人眼的这些生理特征解释了一些实验结果,即随着探测角度的增大,色温对障碍物的探测影响越大,而且色温越高障碍物探测能力越强。实验结果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色温对杆状细胞有影响,而对锥状细胞没有影响。该实验获得以下结论:
(1)在步行空间照明中,色温对障碍物探测的影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且随着光源色温的提高探测障碍物的准确率也提高,即6500K色温的LED光源对于障碍物的探测最有利,4000K次之,2700K最不利。这一结果说明LED光源SPD中500nm以下蓝光的含量越高,越有利于障碍物的探测;
(2)探测角度越大,色温的影响作用越明显,而且色温越高探测准确率也越高。一定程度上说明光源色温对线上视觉没有影响,对于周边视觉有影响。在探测角度为0度和10度时,无论在5lx、10lx或20lx的地面平均照度下,色温对探测准确率都没有影响,但在大于15度时,色温对障碍物的探测有影响,探测角度越大,影响越明显,而且色温越高探测准确率也越高。
[1] IES. Recommended Lighting for Walkways and Class 1 Bikeways (DG-5-94)[S]. Illuminating Engineering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1994: 1-7.
[2] Luoxi Hao. Urban Lighting Design[M]. Liao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5:85-89.
[3] 居家奇, 陈大华. 应急照明的光谱对疏散和逃生的影响[J]. 灯与照明, 2006, 30(2): 5-7.
[4] 崔璐璐, 陈仲林, 殷颖. 隧道照明光源的光色及可见度研究[J]. 灯与照明. 2008, 32(2): 8-11.
[5] Ising K W,Eng P. Threshold visibility levels required for nighttime pedestrian detection in a modified adrian/CIE visibility modle[J]. LEUKOS, 2008, 5(1): 63-75.
[6] Fotios S, Cheal C. Obstacle detection: A pilot study investigation the effects if lamp type, illuminance and age[J]. Light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9(41): 321-342.
[7] 杨秀,郝洛西. 光源光谱能量分布(SPD)对行人视觉作业的影响研究回顾[J]. 照明工程学报,2012,23(6): 37-42.
[8] Bierman A, He Y, Rea M S. Visual reaction times: Method for measuring small differences[J]. Light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1998, 30: 169-174.
[9] 刘行仁, 郭光华. 低色温(3450~2700K)白光LED的发射光谱和色品质特性[J]. 照明工程学报, 2005, 16(1): 42-45.
[10] 刘行仁, 郭光华, 林振宇, 等. 相关色温8000~4000K的白光LED的发射光谱和色品质特性[J]. 中国照明电器, 2004(7): 1-4.
[11] International D A. Visibility environment and astronom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blue-rich white outdoor lighting[R]. 2010.
[12] Puolakka M, Cengiz C, Luo W,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CIE 191 mesopic photometry - ongoing and future actions[C]. Proceedings of CIE 2012 ‘Lighting qual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2012: 64-70.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4] 郭秀艳, 杨治良. 基础实验心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5] Boyce P R. Human Factors In Lighting[M]. 2nd ed. London: Taylor & Francis, 2003:44-60.
[16] 庞蕴凡. 视觉与照明[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