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 极简的重复,更具力量

2014-04-01 02:47
艺术汇 2014年2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符号色彩

1986年,他在画布上的签名开始变为简单的“丁乙”二字,1988年,他的画布上只有“十”及“×”这两种符号,自此的二十多年里,他似乎只干了这件事:不停地在画布上涂绘“十”字。看丁乙的作品,观者很可能会被看似不规则的色彩弄得眼花缭乱,很多人曾戏称他的画为“花布”。但这样一位把绘画技巧延伸到如此小的色块中的艺术家,偏偏是一位极简主义的忠实捍卫者。

丁乙的绘画符号与构图非常简单——两条线相交叉,然后用不同的颜色填充这个符号,接着用不同的组合和变化,以四方连续的方式,构成整个画面。他所有的作品都以简单的 “十示”加年代和编号命名。丁乙从1980 年到1987 年的画受到过很多方面的影响: 从最早期的西方写实主义到塞尚,再到现代主义早期、现代主义中期,1986 年他还做了行为艺术,所以有明显的各种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同时间,他还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学生,经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这两种风格的影响让丁乙觉得备受压力,所以他渴望寻求简单。当时他有个想法:既要清除掉所有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又要抛弃中国绘画或所谓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他提出了“让画没有意义”这样一个观念。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西方现代艺术已有百年历史,我们不能再延着他们的路走下去。人们之所以看到西方现代派的东西感觉新鲜,是因为改革开放刚开始能看的东西不多。而西方的那一套早已成为经典艺术,如果我们仍死抱住不放就会变成新的学院派。”因此他想从自身出发,把中西文化全抛开。策略上是走边缘的艺术路线,让艺术与设计结合。理念上,他觉得要让艺术变得更陌生,没有绘画性,没有表现性,所以便选择了现在这条路。

年轻时的丁乙,曾尝试打破传统现代主义艺术对画面色彩的构成理论限制。这就像后印象派画家马蒂斯等大师所强调的,画面上的色彩要均衡、和谐,形成色彩的对应。只有自由,才能切入纯粹造型艺术的本质。由点、线、面、色彩等纯粹的视觉元素组成的画面,可显示出艺术的独立审美价值和形而上的精神力量。

丁乙在研究色彩的时候,多次使用随机性的颜色选取,他追求平凡颜色中的流光溢彩,对色彩的运用遵循光的规律,活跃,具有弥漫性,以打破现代主义的教条。这往往会形成一种多点透视的画面,而不同于西方技法上的一点透视。当然,丁乙后来把这种尝试进一步延伸,使用类似的色彩来表述意象。他的抽象艺术之路目前概括起来有三个阶段:一是从纯形式到有现实指向性,早期的探索有意排除任何社会性的因素。1999年之前,他的创作还主要是表达个人的情绪。但1998年上海双年展的时候,一位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艺术批评家的话,让丁乙触动很深。这位批评家认为当时的上海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巴黎文化繁荣有可比性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艺术家还在画内心,对城市的变化没有感触?

于是丁乙开始转入对城市的描述,开始是对城市化的欢呼,后来是中立。在深刻的关注里,他愈发感觉到真正的繁荣是表象的,跟市民生活没关系,给外人看的。于是他开始反思:这种表象长久不长久,可靠不可靠。1999年后,刺眼的荧光色和金属色出现在他的“花布”上,开启了他的第二阶段“荧光色时期”。这种荧光色被丁乙称为“上海的本色”。他的“花布”是在描述他心目中关于上海的某种城市景观的意象。

2010年,丁乙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丁乙:概括的?抽象的”个展,此次展览的作品中除了有以往的荧光四色作品,还展出了有别于以往鲜艳色调的四幅黑白灰色调作品。这四幅作品在展厅后方的一个空间里呈现,如一个不连续的素色循环,滤过之前五光十色的喧嚣,让身心清净。这种黑白灰的色调,他从2009年便开始使用,他认为“十示”的挑战极限已经差不多了,自己需要一些时间进行清理,这可算是他的第三阶段“反形式阶段”。其实早在1992年、1993年的时候,他也使用过黑白的形式,那时也是一个停下来清理的阶段。丁乙的工作方法是渐进式的,只有完成一件作品,他才知道下一张该怎样去画。但对于未来,他从来没有计划。所以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清理的阶段要持续多久。如果说变化的话,可能是透视的幅度在加大加深,但工作方法还是原来的方法。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丁乙一直不停的画着“十”及“×”这两种符号,对于一位“以创新为己任”的艺术家来说,不禁有人会问,他的乐趣何在?丁乙认为他的抽象艺术探索过程很漫长,虽说只有一个“十示系列”,但他从未停止过实验和改变,有许多因素一会儿被吸收,一会又被剔除了,时刻把自己放在“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状态中,永远保持着警惕性,让“十示系列”如同生命般鲜活,每每观看,都有新的类似进化的改变。

后来的“实验”也一直在慢慢地加入新的成分。丁乙运用直尺或胶带纸来画非常均匀的线条,但很快他就用斜线来丰富十字,用有深度感和透视感的多层次色彩处理平面。过去他选用的规整平面处理正朝向复杂的视觉层次效果转化。越来越复杂的作品使他为了准确借助各种工具,从事精细而劳累的制作,其视觉效果非常丰富。丁乙尝试过的媒介之多令人惊讶,以亚麻布、卡纸、宣纸、格子布、围棋盘、瓦楞纸为纸,以油性记号笔、粉笔、油彩、丙烯、木炭、铅笔、圆珠笔等为笔,用各种“适应绘画观念的媒介,实验类似视觉刺激、视觉兴奋的可能性”。他以此尝试其它效果和搭配,有时是刻意的,有时是偶发的。1993年,对新效果和丰富画面的追求,促使丁乙不用彩色底色甚至不用通常胶底而直接在亚麻布上绘制。亚麻的粗糙质感和本身的棕色变得更加明显,并因此决定了这幅作品的效果。在当年的秋天,他开始在惯用的丙烯色上使用木炭。在“十”字上出现了黑色细线,画面更为复杂。但他很快发现这两种材料的质感和绘制方法上大相径庭,不宜交互使用。在寻找其它可能性时,他立即想到了粉笔。木炭和粉笔看起来很相配。它们性质相同,对亚麻布的反应也一样。现在有的作品是在未处理的布面上用木炭画底色,有的是保留亚麻原色,上面以各种颜色画上“十”字形。这三种材料结合得“十”分自然、“十”分“原始”,并展示出形式和内容上的丰富含义。

丁乙在中国当代艺术里面有一个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并没有太多形象阐述的系统。采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符号,可以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和延伸。这是他的性格使然,不是希望占领每个领地和山头,而是大部分时间待在工作室里。抽离和简约,是他艺术的实质。对他来说,“十”字已经不再是符号了,而是某种笔触,反映这个时代的现实。(撰文:程媛媛)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符号色彩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神奇的色彩(上)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