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婷婷
见到宋冬野是在乐宝绿放音乐节的下午,我们早早地进入会场感受音乐节的气氛。同城的几家媒体也在议论着接下来将要到场的艺人,更有不少人准备了—大堆资料和各种各样的问题准备在见到宋冬野时一同砸向他。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只是对他本人充满了好奇。
宋冬野随其经纪人一同出现在艺人休息区,主办方很快安排了我们的采访。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操着一口京腔的胖子,笑容温柔而有感染力。要说有什么的特别之处,那就是淡定和从容。当问题一框框砸向他时,他总能以自己的方式应对自如,不时引起一阵喧笑。
宋冬野的走红很特别,是因为那首《董小姐》。《董小姐》其实不是一首新歌,这首歌曲在2012年5月,宋冬野熬了两天一宿,写出的一首自我感觉“特别日常”的歌。宋冬野坦言:“快男走红,《董小姐》走红,我并不介意以这样的形式出名。”这样的走红为宋冬野带来了更好的演出机会,和大多数原创音乐人比起来,如今已经能靠唱歌养活自己的宋冬野很知足。
宋冬野说:“昆明的音乐节氛围很可怕,因为所有人都很HI。”
今年到明年他将会有100场演出,依旧是以民谣和独立音乐为主。所以更多就是和以前—样,一边上班一边演出。音乐节的出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让人更加关注音乐本身。在音乐中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当谈及创作时,他从容的脸上写满了故事。生活阅历、生活积淀都是他创造的来源。宋冬野的一首歌只讲一个故事,相对起其他一首歌讲很多个故事的歌来说更有表达空间。他说:“平凡的歌手也能使人印象深刻。”
一个城市漫游者的安和侨北他
在蓉城的祠堂敲打耳钟的空灵,在太湖樵头尝过醉人的雨。
在筑城折下腊梅看尽风尘把酒,在金陵的阅江楼巅览望江淮。
在西湖岸边撑起—把纸伞,在凤凰城中贺兰山下轻嗅刺玫。
在商都品笑白居不易,在浏阳河映出的星光里记起奶奶的微笑。
在金城的河床里荡起黄河谣也在这里点燃一只兰州。
有一天,他还是回到了安河桥,也许就忘掉了混凝土的过错,在桥下寻觅着那些安澜平和。
这张专辑定名为《安和桥北》,也献给已经和安和桥一起去了天上的,深爱的奶奶。并将未来所有可能得到的成就,归功于她的冥冥之中的庇佑。
一个胖子的城市生活总结。今天的“安河桥”原为“安和桥”,取“安澜、平和”之意,原本一个看到名字就想生活一辈子的世外桃源活生生地改成了一架没灵魂的钢筋水泥桥。宋冬野在安和桥下学会弹吉他,在安和桥下走过肆无忌惮的童年和乱七八糟的青春,在安和桥下遇见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安和桥下吃奶奶做的饭,也在安和侨下历经成长。环境变迁使他将所有美好的记忆深藏心底,流于指间,弹于心弦。那些过往的人、事、物转化成了更真实深刻的情感,也成就了宋冬野的音乐理念。然而宋冬野从不把自己的音乐归于哪一类,只知道他的歌词里有他的全部情感与灵魂。
倾听之余,让我们在面对现在这个无可奈何的居住着的越发冷漠的城市中,也更深刻地体会着宋冬野的歌曲中带来的简单,真诚,随意流淌着的超越平实的诗意表达,也很容易随之陷入一种情绪里。
六扇门里太龌龊,不如六根弦上取磊落。
所有有价值的梦想一开始都会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叛逆的,但最终总会被认可。实现的过程总是饱富激情,新鲜和挑战的。
这张专辑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筹备制作,宋冬野一直全身心地投入每一个音符不断的修改编排里,每天坚定着音乐梦想,每天为之克服所有艰难,每天也更享受着音乐带来的一切美好。历时一年,这张由旅行团乐队韦伟精心操刀制作,孔阳担任平面设计,宋冬野及尧十三、李琪弦乐团等众多良师益友联合倾力打造的专辑,共收录了12首歌曲。马头琴、手鼓、弦乐等配器的尝试赋予了这些歌曲崭新的灵魂,还原了它们本就与生俱来的相貌,使它们和心灵更加接近!
让所有的描述化作音符,聆听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