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百灵

2014-03-31 03:24章熙建
铁军 2014年4期
关键词:陈洁淮海战役战地

章熙建

战争进程中始终蛰伏着不可预测的诡谲。

硝烟弥漫的低空,如蜂群涌的敌机正疯狂扫射,激射的弹束在田野犁出泥尘飞溅的沟壑,一支英勇的伤员救护队在弹雨中疾奔如飞。就在跨越一箭之遥即能闪入林丛时,一架敌机擦着树梢俯冲而下,机枪喷吐的火舌如毒蛇信子舔向担架,一个女战士奋力纵跃扑在伤员身上。

时光在这一刻定格一个生死夺命的悲壮瞬间。

这是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日。而于胜利曙光中怆然凋谢的战地玫瑰,是从新四军走来的华野部队文工团女战士陈洁。

时光回溯65年,阴冷的隆冬午后,棉衣紧束的女战士陈洁伫立槐树林丛的边缘,焦灼的目光投向苍茫天空。这类占地一亩地方圆的林丛,或许是植于坟冢间的树木经年累月繁衍而成,每隔几公里就有一座,星罗棋布,铺筑出淮北原野一道奇特景观。

然而,此刻的陈洁无暇欣赏。淮海战役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已接近尾声,横遭战火蹂躏的村落仍在此起彼落地爆响激烈的枪声爆炸声,负隅顽抗的残敌正凭借断壁残垣与华东野战军死拚,零星战斗中部队伤亡不断。陈洁和文工团的战友们自告奋勇加入了战地救护的队伍。就在几分钟前,20多架敌机对偏北方的几座林丛进行了密集扫射。而她的身后,一支危重伤员救护队正静静蛰伏着,从战场到野战医院虽然只有10里,但于敌机频繁空袭中穿越毫无屏障的旷野,无异于趟过生死界。或可等待夜幕降临,但死神魔爪正无情地向命悬一线的战友逼近,十几个重伤员失血严重危在旦夕,几个昏迷的战士仍不时振臂高呼“冲啊!杀啊!”陈洁捋了一把散落额头的短发,怜惜的目光扫过那些血迹斑驳的绷带,眼泪无声滚落下来。就在这一刻,队伍前方传来指导员低沉而果敢的命令:“出发!”

这是浩大战役落幕前惊心动魄的一瞬,一马平川的旷野上60多付担架鱼贯而出,犹如苍龙在荒草掩膝的田野间逶迤穿行。突然,一阵轰鸣声正从天边隐隐传来。陈洁心头骤然一紧,狡猾的敌机盘旋了一圈竟又踅回来了。而此刻距前方的林丛尚有近一里地,指导员声嘶力竭地猛吼:“快,跑步前进!”然而,这毕竟是一种承载生命之痛的负重前行,况且再快的脚板也无法超越飞机翅膀的速度。

巾帼英雄怆然倒卧血泊中,弹束犹如铁鞭抽打在陈洁背上,留下3个排列整齐的罪恶弹孔,霎时鲜血便漫洇军棉衣的后背。随行的一位《大众日报》记者,目睹并记录了这残酷而悲壮的一幕:“纷乱的战场上,一个柔弱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棉衣上全是泥水,一缕秀发从军帽中散落出来,贴在满是汗水的脸上。华东野战军绝大多数官兵都认识她,因为她是野战军文工团最漂亮的女孩,在官兵们看过无数遍的歌剧《白毛女》中扮演喜儿。下午,国民党军的飞机在轰炸和扫射,这种轰炸和扫射已变成一种不分敌我的疯狂屠杀。子弹从一架俯冲扫射的敌机上下雨一样落下,她扑在了正在抢运的解放军伤员身上。”

战友们悲号着把陈洁抬进林丛,战地百灵血染满身已然香消玉殒。其实命运曾经安排陈洁绕过这一劫。这天清晨团领导命令正患重感冒的陈洁撤往后方,但出发的一刻,倔犟的姑娘一溜小跑冲进了救护队伍。生死一念间,英雄战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用绽放的青春光华见证最后的胜利。战友们更不知道,就在淮海战役战场的另一隅,一个战士正在战火纷飞中翘首盼望与战地恋人的劫后重逢。

岁月沧桑,揭开险被时光湮没的谜底竟已是60年后。2009年10月20日,一个耄耋老人步履踉跄地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老人名叫陆铁民,此番专程从河南新乡赶来徐州,是要完成哥哥陆觉民的一个心愿,向纪念馆捐献珍藏半个多世纪的烈士遗物。伫立镶嵌烈士纪念碑的陈洁照片前,老人颤抖双手小心翼翼地将近20件物品一一取出,有烈士的照片、血染的军装、钢笔和入党志愿书,以及陆觉民、陈洁烽火岁月中的来往书信。至此,一段尘封的历史终于倏然揭去面纱。

陈洁,1924年出生,上海人。1940年加入抗日队伍,以花样年华投身腥风血雨的抗日前线,两年后因战伤被秘密送返上海疗养。痊愈后于1944年进入新四军第三师,后被选送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深造,毕业分配到华野一纵二师文工团。曾参加过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开封、济南、豫东等战役。因在歌剧《白毛女》中饰演喜儿,能歌善舞的陈洁被战士们誉为“战地百灵”。

那些烈士遗物中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我搜寻的目光一遍遍地游走于那摞泛黄素笺的字里行间,烈士的珍贵遗物无疑提供了清晰的脉络指向。陈洁在抗战前线写给陆觉民的信中表述了这样的心境:“您在上海快要跟我分别的那个晚上,跟我谈了很多话,虽然我感到很突然,但我了解您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爱您的。”尽管无从考证当时陆觉民勇敢率真的表白,但可以想象志同道合的生命际遇,确实让两个战友真正感受到了彼此间内心的倾慕。两个文化青年入伍后几经转隶,虽然幸运地同在华野一纵,但却一个去了测绘部队,一个进了师文工团,且因战事倥偬始终咫尺天涯不能相见。于此,鸿雁传书成为这对战地情侣情感洗礼与升华的唯一纽带。

1948年7月初,参加淮海战役的各路野战军开始机动集结,陈洁与陆觉民几乎同时随部队进驻鲁南一线。在7月10日的信中,陈洁饱含激情地写道:“这次任务,很多同志留在了后方,但是我没有,因为我身体更好,这是优势。希望您也注意身体,希望看到您健康的体魄……”虽然笔墨简洁,但对胜利的憧憬和对情侣的眷恋却毫无掩饰地溢于笔端。

终于,一个月后的这个晌午,陈洁随文工团远赴鲁南临沂为休整部队演出,尽管旅途颠簸疲惫,但陈洁的心却如同揣了只小兔般怦怦跳得厉害。那是因为陆觉民的部队就驻扎在那里,她一路都在想象四年后的战地重逢该有多么浪漫和甜蜜。然而,当她跳下卡车的一刻,希望就像遭遇潮涌一般被沮丧所淹没。陆觉民的部队就在前一天刚被调往百里外的新驻地。这天,陈洁的信中流露出几分都市姑娘的矜持与任性:“我恨恨地回到营地,再去找您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是写信。”但毕竟久经战火熏陶与洗炼,随即心境便峰回路转,“任务需要往南走,我们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分别,希望您有空能来看我。”endprint

读到这单纯而真诚的思绪独白,让触目者不禁心生肝肠寸断的怜惜。那一刻,隐于尺牍间的似水柔情与闪现弹雨下的无畏一跃倏然重叠,我仿佛正清晰地透视战地黄花丰满而真实的内心——因爱而奋进力搏,在生命危境中仍保存着人性的温情和光辉。至此,一种无形无声的冲击终于令我掩卷长思,怆然泪下。

陈洁遗留的《246首革命歌曲》手抄本,被淮海战役纪念馆列为馆藏二级文物。而与这件珍贵文物珠联璧合的,则是陈洁那本鲜血浸染的战地日记。翻阅的一刻,掀动的书页犹如幻灯片连环闪耀于瞳仁,那种穿越时空的慑人光泽令我不禁敛声屏息:寻常的土麻纸线装本,约一厘米多厚,抄录采用那个年代刚时兴的横写体,从地方武装到新四军,再到解放军序列,纵跨6个年度,辗转9个省区,抄录的曲目逐年增加,且字迹由稚嫩凌乱渐渐变得娟秀整齐。我突然想到,这些歌曲其实早已嬗变为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一方纯净的心田里植根抽芽;而那些穿插于歌曲中的旁注和修改的笔墨,恰如剪裁出英雄战士生命之树抽枝拔节的旖旎侧影!

须知,烽火岁月中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谣并没有曲本,战士们往往是边听唱边记词,尔后根据旋律补曲,在记录中修改、传唱中锤炼。很多后来成为经典的战地歌曲,就在经历这段朴拙而传奇的琢磨中日臻精美。陈洁在日记中细腻地写下了记录这些战地歌曲的曲折艰辛,以及在演唱和修改中收获的感悟,由此而萌发了独立创作的设想和激情。然而这一切俱因战争魔手摧残而化作美丽的云烟,陈洁艺术生命的休止符戛然錾刻于大战胜利前夜:“我懂得今后应该怎样为党工作,怎样贡献我的终身。我的心像激流一样挺进,解放上海,解放全中国……”

我缅想的思绪仍盘旋于那烽火年代。淮北平原那间低矮茅屋的深夜,马灯火苗随风摇曳,合上战地日记本,陈洁起身透过窗棂眺望冰冷的银河。那一刻,诡谲战场死般沉寂,稀疏星斗似乎正传递着某种玄机,一阵突如其来的焦渴与兴奋激荡于胸。陈洁再次坐下铺开素笺疾笔长书:“觉民,我们已经看到了胜利……”

然而,一切都已铸成擦肩而过的悲怆。

这束蘸血的文字翌日黎明时分辗转到了陆觉民手中,他无法接受这份自天而降的残酷!他至爱的战地百灵,竟牺牲于淮海战役敌军的最后一轮空袭!长歌当哭,穿过泪光,陆觉民突然看到,朝霞赤艳的地平线上,一曲血染的霓裳正款款飘向苍穹,一个声音在天地间回旋如吟:此曲只应天上有,在人间,绵绵爱,地久天长……

(责任编辑 王浩钟)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洁淮海战役战地
《湖中漫行》乐谱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战地女豪杰
“战地玫瑰”养成记
战地黄花
喇叭花儿摇铜铃
Efficient C N Formation for Preparing α-Branched Primary Amines by Recycled Intramolecular Reactions of 1,8-Naphthosultone Using Ammonia as Nitrogen Source*
战地歌声
淮海战役中的攻心战
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