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以湖南江华瑶族为例

2014-03-31 22:11:14蒋玮玮贺辉萼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头巾围裙服饰文化

蒋玮玮 贺辉萼

(1.湖南科技学院 新闻系,湖南 永州 425199;2.娄底市开发区第一中学,湖南 娄底 417000)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自古以来就有“湘南门户”、“三省通衢”之称。东界蓝山,南接广东连州,西邻江 永、广西贺州、富川及钟山,北连道县、宁远。全县总面积3248平方公里,县治沱江镇,总计有49万多人口,其中60%的人口是瑶族人,是全国最大的瑶族自治县。

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的瑶寨,忽然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纯净、自然。淳朴的人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着自己的生活,远处空地上衣裙斑斓的孩子们,嬉笑着、追逐着、玩耍着。让人不禁感叹人类的鬼斧神工,是怎样建造出的如此美丽的世外桃源。这种独特的匠心,只有来到瑶寨,你才能深深地体会到。笔者于2010-2014年,曾三次前往江华瑶族自治县进行实地调研。对于山中宁静的瑶寨,有着一种浓厚的感情。由于经济欠发达,加上江华瑶族自治县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的瑶族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的传统服饰文化。

江华瑶族服饰的特点

江华的瑶族主要有三个支系,分别为高山瑶、平地瑶及梧州瑶,大致分布在十七个乡镇。

高山瑶服饰,男子上着藏青色对襟衣,齐领口,衣服较为宽大,在领口、袖口及襟边都绣有素色的图案装饰,扎青色头巾,头巾上绣有彩色图案加以装饰,腰间系有及膝的围裙,围裙外扎彩色的腰帕,用青布绑腿。女子上着藏青色对襟衣,齐领口,衣服较为合身,在领口、袖口及襟边都绣有彩色的图案装饰,腰间系有及膝的围裙,围裙外扎银链,用绣花布绑腿,身上佩戴银质的项圈、耳环和手镯等。未出嫁的女子头戴红色没有帽檐的圆形帽子,胸前戴长方形的彩色织锦,围裙比较小巧,婚后改挽发髻,扎尖角青色头巾,头巾上绣有彩色图案加以装饰,围裙比较宽大。

平地瑶服饰,男子平时着藏青色无领衣,衣袖较小,盛装时着右襟的开口长袍,裤子较为宽大,扎青色头巾,腰间系布带,穿布鞋。女子平时着土林蓝色右襟开口衣,衣袖长而小,衣服长及膝盖,盛装时着土林蓝色右襟开口衣,领口处为银扣,其他均为布扣,衣袖宽大较短,裤子较为宽松,扎方格头巾,腰间系有绣花围裙,围裙外扎红色布腰带,穿尖头绣花布鞋。未出嫁的女子头上戴花冠,挽发髻,横着插发钗,身上佩戴银质的项链、耳环和手镯等,腰间系彩色布带。

梧州瑶服饰,男子着月蓝色对襟衣,齐领口,领口较大,均用布扣,裤子较为宽大,在领口、袖口、襟边、裤脚都绣有简单的图案装饰,扎月蓝色头巾,腰间系布带,穿月蓝色布鞋,女子着月蓝色右襟开口衣,衣袖宽大较短,她们喜欢用“水晒法”,将衣服部分遮盖,晒出两条白色的纹路,扎彩色的绣花头巾,腰间系有彩色的绣花围裙,穿鸡公绣花鞋,身上佩戴银质的项圈、耳环和手镯等。

瑶族服饰的文化变迁

瑶族的女孩心灵手巧,从小就在母亲的教授下学习刺绣、挑花。她们在头巾、衣领、袖口、腰带、围裙、裤边、鞋子上挑绣出不同的纹样,如盘王印、山川、莲花、太阳花、柏树、河流、几何纹等。瑶族一直都有一个古老的传统,就是女孩们出嫁的嫁衣得自己亲手制作,因此瑶族的女孩往往都很擅长刺绣。瑶族人民崇拜万物、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信仰,她们通过对生活的认真观察,以及自己的想象,将自然界的物种抽象化,将瑶族的传说物化,由此衍生出各种不同纹样的刺绣。

透过瑶族服饰上的纹样,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瑶族的历史、文化、审美、信仰。看着不同时期的不同纹样,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部瑶族历史变迁的史书。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最后到社会主义社会,瑶族服饰见证了瑶族在这漫长岁月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变迁。据《后汉书》卷九十五《南蛮西南夷列传》载,“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服,制裁皆有尾形”。这说明在汉朝时期,或者更早的时期,瑶族人民就已经会用大自然孕育的花草来染布,制作成五彩的服饰。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瑶族服饰也从以前单纯的御寒、遮羞,渐渐地被人们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寓意。据《隋书》卷三十一《地理志》载,“长沙郡杂有夷蜒,其男子但著白布裈,更无巾袴。其女子青布衫斑布裙,通无鞋。桂阳、熙平皆同。”这说明在隋唐时期,瑶族服饰就已经有了性别的区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渐渐地瑶族服饰开始有了年龄、尊卑、节庆、喜丧的区分。由于瑶族人民分散面积比较大,受不同地域的经济、环境、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瑶族产生了很多支系,如高山瑶、平地瑶、梧州瑶、大良瑶、盘古瑶、排瑶、顶板瑶、蓝靛瑶、花瑶、茶山瑶、坳瑶、梳瑶、白裤瑶等。不同支系的瑶族服饰,有着不同的特点。如白裤瑶的女子,未婚时留长发,不扎头巾,婚后改梳发髻,扎蓝色头巾。白裤瑶男子的裤子上膝盖处绣有五条红色的花边,相传是瑶族祖先为了抵御土司流淌出的血迹,黏在裤子上,从而形成了血手印。过山瑶,举行婚礼时,喜欢穿着红色的衣服,代表喜庆,出席丧葬时,则穿着橘黄或绿色的衣服,表示哀悼。排瑶的女子,留长发,盘发成圆锥形,已婚的扎绣花头巾。花瑶女子的挑花裙,用彩线挑绣各种几何图形,裙子中间和后面则用素线挑绣出桃花、鸟儿等图形,色彩极为艳丽。

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瑶族服饰产生了一定的变迁。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影响,不同地方的瑶族服饰带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一些偏远山区的瑶族因为地方条件的限定,影响较为薄弱。与此同时,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冲击,瑶族服饰也开始慢慢地被简化。以前瑶族人民在盛装时要穿着几件衣服,衣服层次不一,从外到内逐渐变长,层次感较强,现在渐渐地简化成一两件,在袖口、襟边、裤边、腰带、围裙上绣上多层的纹样,失去了层次感。而在很多瑶族聚居地的瑶族人民,除了年长的老者,平时都很少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有的只是简单扎一个藏青色头巾,这样可以轻松的干农活,做事。在重大节日、庆典和婚礼上,瑶族人民才会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但一些在深山大岭里生活的瑶族人民,却一直保留着祖辈们的生活习惯,平日里都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如广西的南丹瑶,至今都随处可见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少。

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瑶族服饰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无声地向人们传递着瑶族人民的文化信息。它不仅仅凝结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还蕴含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文化观以及宗教观等。通过对瑶族服饰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瑶族服饰所承载的瑶族文化内蕴,清楚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图腾崇拜及宗教信仰。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的经验累积,它是瑶族人民日积月累的产物。

目前,瑶族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人大多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瑶族从古至今一直都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制作工艺的传承都是靠口述。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工艺技法开始逐渐慢慢地的消逝。瑶族服饰文化从衍生到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伴随着瑶族人民成长,见证了瑶族的历史,从最初简单的遮羞到现在凝结了浑厚的文化底蕴,它汇聚了千百年来瑶族人民的心血。作为后辈的我们,应该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好好地呵护这来之不易的“果实”,不要让瑶族服饰文化在记忆中慢慢消逝,成为那永远的过去。

笔者走访江华瑶族自治县时发现,在平常的生活中,除了年长的老者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很少还有人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但在盘王节等重大节日庆典时,我们随处可以看见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的瑶族人民。江华县政府为了弘扬瑶族的传统文化,近几年来每年都举办“盘王祭祀大典”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瑶胞相聚在“神州瑶都”,共同祭祀盘王,庆祝“盘王节”。透过活动契机,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瑶族的风俗人情。但是政府重点大多放在长鼓舞、盘王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去年才开始在盘王祭祀活动中,新增了婚礼巡游的活动。目前针对瑶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政府还做得不够。

世界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追求文明。年轻的一辈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大大不如上一辈,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亦变得艰辛,年轻的姑娘不再会因为不会刺绣而嫁不出去。曾经瑶族人民因为大山中的万物而有了创作的灵感,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服饰。如今年轻的人们大都选择走出大山,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去打工,留下年长的老者,默默地守候着祖辈人成长的土地,艰难的保护着瑶族文化。

在经济利益与民族文化两者之间,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很多人都为了追逐利益,而淡忘了民族文化。瑶族服饰制作工艺属于一门手工艺,在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制作瑶族服饰的手工艺并不能获得很好的经济利益,所以很多制作瑶族服饰的手工艺者开始学习别的技艺,以谋求经济利益,这样导致瑶族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人慢慢地变得少之更少。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和保护传承人,给予传承人有利的政策支持。因为只有保护好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瑶族服饰文化才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瑶族服饰文化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它继承着瑶族人民的精神和文化,我们应努力保护好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在瑶族服饰的保护上,应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对瑶族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人给予扶持,制定一些保护政策,避免传承人出现断裂,导致瑶族服饰消失。同时可通过绘画、文字、录音、视频文件等方式记录下现有的瑶族服饰制作工艺,让后辈人知晓织染、刺绣及纹案寓意等传统瑶族服饰蕴含的文化,为瑶族服饰的传承提供一定的文字和视频资料。瑶族服饰制作工艺,不仅要保有自身已有的传统文化,还因引进现代化技术,这样才能不断发展,走向繁荣。

[1]江华瑶族自治县[DB/OL].http://baike.baidu.com.

[2]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魏征,长孙无忌,等.隋书·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2.

[4]玉时阶.瑶族传统服饰工艺的传承与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86-92.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

猜你喜欢
头巾围裙服饰文化
来自一条围裙的无烟火药
军事文摘(2023年2期)2023-02-17 09:20:36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左手围裙,右手社会
好日子(2021年8期)2021-11-04 10:00:18
四条头巾
快乐语文(2020年26期)2020-10-16 03:50:36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古怪的围裙
头巾的颜色
头巾的颜色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