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状况的实证分析

2014-03-31 16:16:42卢爱国邹彬彬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湘南社工实训

卢爱国 刘 风 邹彬彬

(湘南学院 法学系,湖南 郴州 423000)

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状况的实证分析

卢爱国 刘 风 邹彬彬

(湘南学院 法学系,湖南 郴州 423000)

基于湘南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认知型实践教学、实训型实践教学、服务型实践教学和研究型实践教学状况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正在兴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但也存在尚待改善之处,亟需积极推进教育者组织与学习者自组织的有机融合。

地方院校;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一 问题缘起

社会工作专业是人类社会处于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国家和民众积极回应社会需求而创造的一种实务取向的专业,承担着培养经世致用的社会工作人才的时代使命。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取向的品质和属性,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将实践育人环节摆在突出位置。正是在这意义上,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核心,因为实践教学承载专业价值、知识和技能“内化-运用”使命;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知识和技能产生感性认知并实现专业认同和能力内蕴。[1]所以,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不能止于“纸上谈兵”而要“善于行动”,不能止于“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为此,自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华大地引入、扎根和新兴以来,有识之士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张云英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习教学和学生自主实践教学三大体系,并在湖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付诸实施;[2]周军综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实践教学经验,积极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分层模式;[3]夏权威基于黑龙江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探索提出基于导向性实践、基础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项目性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4]等等。总的来看,学术界和教育者开展的上述研究为学术增长和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运行状况存在反思性不足的欠缺。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经验+反思=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这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既要注重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反思,也要注重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本身的反思,尤其是要注重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显的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状况的反思,方能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成长,方能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质量,方能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鉴于此,深刻反思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状况,尤其是密切关注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文献分析和访谈基础上,编制“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状况调查问卷”。除基本信息外,问卷主要包括选择题和开放题两种题型。问卷由39个问题构成,主要考察湘南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认知型实践教学(机构探访)、实训型实践教学(社会工作方法和实务技能模拟训练)、服务型实践教学(课程见习、毕业实习和社团实践)和研究型实践教学(学术讲座和项目研究)状况。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湘南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全体学生。该专业创办于2010年,现有学生268人。2013年10月至12月,笔者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课题组,利用课堂教学机会随堂开展问卷调查,向2010级、2011级、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分别发放49份、77份、65份问卷,共发放问卷191份,回收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为87.9%。

随后,笔者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变量频率分析。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中,男、女生分别占 19.6%、80.4%;大学四年级、三年级、二年级学生分别占 25.0%、39.9%、35.1%;从生源地看,79.2%的来自于农村,14.3%来自于小城镇,只有6.5%来自城市;82.7%的属于专业调剂生。总的来看,地方本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有着显著的“三高”特征,即女生比例高、农村生源比例高、专业调剂比例高。

三 调查结果

(一)认知型实践教学开展情况及教学效果

认知型实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入门认知和课程理论知识深入认知的基础性环节。它主要指组织初学者探访一线社会工作机构,使学生初步体验和感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知识和技能。湘南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自创办以来,广泛组织或引导学生自组织开展机构探访活动,168位调查对象中,76.3%的参与了光荣院探访,73.8%的参与了城乡社区居委会探访,70.6%的参与了养老院探访,53.8%的参与了街道办事处(乡镇)探访,40.0%的参与了孤儿院探访,42.5%的参与了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探访,37.5%的参与了市区社区救助站探访,34.4%的参与了残障托管机构探访,22.3%的参与了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探访,20.0%的参与了市青少年中心探访,13.8%的参与了劳教所(禁毒所)探访。光荣院探访、城乡社区居委会探访、养老院探访、街道办事处(乡镇)探访、孤儿院探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探访、市救助站探访、残障托管机构探访、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探访、市青少年中心探访、劳教所(禁毒所)探访的学习效果总体满意度分别为67.0%、62.2%、73.9%、75.7%、56.5%、68.3%、75.6%、56.1%、76.2%、65.2%、80.0%,满意度位居中等。其中,院系组织的光荣院探访、城乡社区居委会探访、养老院探访学习效果满意度分别比学生自组织的探访活动高37.9%、3.9%、36.0%。

那么,认知型实践教学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呢?80.0%的学生认为“探访活动不够深入,探访过程走马观花”,52.5%的表示“学校支持度不高”,49.4%的认为“老师指导不够,学生探访目的不明”,44.4%的认为“活动后评估、总结和反思不够”。另外,分别有 37.0%、35.8%、29.6%、21%的认为机构探访活动存在“相关政府部门支持度不高”、“学生自组织能力不够,积极性不高”、“机构配合度不高,因人而异”、“院系组织不到位,探访秩序混乱”等问题。这意味着,提高社会工作专业认知型实践教学效果,教育者应重点加强实践活动前期策划、中期组织、后期分享的指导,同时加强学生自组织能力建设。

(二)实训型实践教学开展情况及教学效果

实训型实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知识、方法和技能模拟训练的关键环节。它包括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工作方法的模拟训练,也包括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老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等实务技能的模拟训练。湘南学院严格遵循教育部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训课程开设规范,自专业创办伊始就开设了个案工作实训、小组工作实训、社区工作实训、社会研究方法实训、社会统计与SPSS运用实训、心理咨询实训、老年社会工作实训、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训、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训、家庭社会工作实训、民政工作实训以及社会工作综合实训。其中,既有社会工作方法类实训项目,又要社会工作实务类实训项目,还有整合性实训项目。其中,个案工作实训、小组工作实训、老年社会工作实训、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训、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训、社会研究方法实训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好,分别有86.5%、92.5%、84.4%、83.3%、84.6%、80.0%表示学习效果“非常好”或“比较好”。其中,小组社会工作实训学习效果评价最高,这与湘南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工作专家、香港路德会社会服务处机构督导成功开展合作教育密切相关。2013年 1月、6月、11月,湘南学院先后三次聘请香港专家来校开展社工价值观、小组社工微技巧、小组社工技巧、工作坊专题培训,参与频率达810人次。

当然,作为一个办学时间短暂的“朝阳专业”,湘南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型实践教学也存在些许问题。问卷调查中,85.2%的学生认为“实训场地和设施投入不够”、74.1%的认为“实训课程太少”、58.0%的表示存在“理论教学取代实训活动”现象、43.2%的认为“教师实训技能不高,实训效果不好”、43.2%的认为“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积极性不高”。可见,影响实训教学效果的既有学校投入层面的原因,也有培养方案设计原因,还有专业教师的原因,当然也有学生自己的原因。

(三)服务型实践教学开展情况及教学效果

服务型实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知识和技能“实战”训练的核心环节。它既包括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的老人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等实务技能的课程见习,也包括针对毕业生开展的综合实习,还包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的社团实践。调查显示,湘南学院三个年级168位同学中,分别有36.9%、17.2%、16.4%、45.1%、25.4%、28.1%、19.7%、12.4%的参与了农村养老机构、城市养老机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社会工作、市救助站、街道办事处(乡镇)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见习,另分别有2人、1人在司法部门、医院进行社会工作见习。其中,农村养老机构、街道办事处(乡镇)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见习效果相对较好,分别有89.5%、81.0%、84.6%的表示满意,而在城市养老机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社会工作、市救助站进行专业见习的分别只有60.0%、65.0%、68.6%、73.5%、65.6%表示见习效果“非常好”或“比较好”。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源于专业教师督导和见习单位对农村养老机构、街道办事处(乡镇)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双重过程性督导;而其他单位的见习要么专业督导没有介入,要么专业教师督而不导,要么机构督导乏力,所以见习效果差强人意。值得关注的是,在司法部门、医院进行社会工作见习的 3名同学对自组织的学习效果表示高度的满意。

毕业实习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对专业学生预期社会化成效的集中检阅和实战演练。湘南学院为毕业实习开拓了多样化的选择,既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比较发达的沿海都市,如上海青翼社工服务中心、广州恒福社工服务中心,也有本土社会工作行政和服务单位,如民政部门、救助机构、养老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中小学校等。同时,毕业生还可根据兴趣爱好、未来发展和社会资本自主选择综合实习单位,如东莞沁园社工服务中心、深圳一家亲社工服务中心、深圳市总工会、县乡人民政府。无论是院校组织还是自主选择,毕业生对实习效果都表示较高的满意度。

社会工作协会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团实践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践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使命。湘南学院社会工作协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组织全体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了广泛的光荣院探访、养老院探访、残障机构探访、社会调查、学校支教、社工专业新生成长小组、社区服务(如垃圾分类、交通协警)、社区少儿课外辅导(“六点半”课堂)、心理咨询实训等活动,其学习效果满意度分别为75.9%、73.9%、75.0%、80.0%、80.0%、83.3%、77.8%、75.0%、76.0%。

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和社团实践也存在不足之处。分别有54.3%、43.2%、40.7%、39.5%、35.8%、33.3%的被访者认为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中存在“见习或实习单位督导指导不够,学习内容与专业相关性不高”、“学校支持度不高”、“专业教师指导不够,存在‘放羊’现象”、“相关政府部门支持度不高”、“院系组织不到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分别有 70.4%、66.7%、63.0%、58.3%、50.6%、43.2%、34.6%、24.7%的学生认为社团实践存在“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动经费”、“活动的专业性不强”、“活动后期评估、总结和反思不够”、“协会组织宣传不够”、“教师指导不够”、“高年级对低年级会员传帮带不够”、“活动方案设计不合理”等缺陷。

(四)研究型实践教学开展情况与教学效果

研究型实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研究能力训练的深化环节。其主要教学形式有学术讲座、项目研究、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湘南学院自成立以来,组织高校专家、实务督导、社工领袖对学生开展学术讲座21次,年均5.2场,学生参与1351人次,但学习效果评价参差不齐。其中,分享性讲座评价最高,80%以上的参与者表示满意;有实务督导背景的高校专家次之,平均有78%的做出积极评价;理论研究性专家讲座的效果不高,大约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表示学习效果“非常好”或“比较好”。调查发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更偏好与专业相关度和实务性皆较强的讲座。

顺应教育部关于“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的精神,湘南学院积极组织在校生开展项目研究,包括教务部门组织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团委部门组织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创业计划大赛项目和社团建设项目、学生工作部门组织的大学生科研课题研究、特色班级建设项目和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以及专业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参与者对研究性学习效果给与了较高的评价。据不完全统计,该专业自2010年创办以来学生获得省级项目2项、院级项目10项,有137人次参与了各类项目研究,学生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48人次获得校级(系级)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或调研作品竞赛。

然而,研究型实践教学也存在尚需改进之处。当问及“您认为院系组织的系列学术讲座存在哪些不足?”,分别有100%、88.9%、32.1%、19.8%的认为存在“学生兴趣不大,存在强迫听讲现象”、“有的讲座内容信息量不大、新颖性不高,缺乏吸引力”、“讲座时间安排不恰当”、“学生组织不到位,秩序不好”等问题。同时,大学生学术研究活动中存在教育者组织不够和学生自主性不高双重问题。调查中,分别有 75.3%、69.1%、54.3%、32.1%、28.4%的学生认为学术研究活动存在“学校学术氛围不高,宣传和组织力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学术研究积极性不高”、“系部学术氛围不高,宣传和组织不够”、“学术研究奖励力度不高,不能及时兑现”、“专业教师指导不够”等问题。

四 基本结论

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质量,培养宏大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需要加强实践育人环节,需要构建和探索认知型实践、实训型实践、服务型实践和研究型实践“四面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精神的传播,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无论是资深社会工作专业还是新办社会工作专业,无论是发达地区高校还是地方本科院校,都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正是在这此背景下,个案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应运而生,自创办伊始就积极借鉴国(境)内外先进办学经验,并协同香港、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的专家学者、专业社工机构督导开展合作育人,同时也得到了单位和本地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因而初步构建了“四面一体”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效果初步彰显。然而,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高校相比较,地方本科院校在政策环境、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单位支持力度等方面毕竟存在一定差距,不得不制约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绩效,主要表现在:认知型实践教学效果位居中等、专业见习效果差强人意、社团实践效果不是很高、研究型实践教学尚待改善。我们认为,这种专业实践教学状况和效果固然与宏观的政策环境、区域位置密切相关,但根本的影响因素在于教育者对教学的组织与受教育者对学习的自组织能否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个案高校尽管专业硬件设施差强人意,但小组工作实训成效斐然,在于教育者成功的扮演了组织者角色,即将国际社工资源和单位领导支持资源成功引进专业建设;也在于学生很好的扮演了自组织角色,在三轮培训中,学生在督导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策划-分组-游戏-分享-反思等环节。而个案高校机构探访活动尽管参与率较高,但教育者的组织与学生的自组织没有很好的结合,故而成效不显。所以,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必须实现教育者组织与学习者自组织的有机融合,其重点在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训课程开设力度、建设完善校内社工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搭建与国(境)内外合作育人平台、加大实践教学活动项目经费的投入、采取多种手段提升教师实务督导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总结与反思,等等。

[1]卢爱国.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组织机制:问题与选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2):96.

[2]张云英.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社会工作,2008,(6):11-14.

[3]周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140-143.

[4]夏权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7):40-42.

C916

A

1673-2219(2014)06-0104-03

2014-03-07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基于复合能力培养的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 XJK013BGD026);湘南学院2012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复合能力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四面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卢爱国(1974-),男,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法学系副教授,法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教育。刘风,湘南学院法学系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教育研究。邹彬彬,湘南学院法学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湘南社工实训
青春社工
草原歌声(2021年4期)2021-11-19 15:15:56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走过湘南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社工
幼儿100(2016年10期)2016-11-24 13:19:00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0
谢湘南的诗
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