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
北方火龙果温室种植技术
李建国
火龙果亦称红龙果、仙人掌蜜果、芝麻果。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多年生蔓性热带植物。原产地中美洲大陆,后引入亚洲的泰国、越南及台湾等地。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及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该果种植第二年投产,具有结果率高、果型大、甜度好、抗病力强、质优丰产等特点。火龙果的经济价值很高,它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医药为一体,被称为果中之王。火龙果味道甜而不腻、风味独特,果实中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他命C和矿物质。它全身是宝,不仅果实可食用、药用,而且茎、花也有利用价值。
火龙果单果重0.5—1千克,每100克鲜果含水分82.5—83克,脂肪0.21—0.61克,蛋白质0.15—0.22克,纤维0.7—0.9毫克,磷20.2—26.1毫克,铁0.55—0.65毫克,VB10.028—0.43毫克,Vc8.0—9.9毫克;含热量仅为237.18焦耳,所以它是一种高纤维、低热量的天然水果。
1、火龙果果实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有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糖、解毒、润肺、养颜、明目、减肥、预防大肠癌等功效。火龙果的果实外皮鲜红,果肉黑白分明,果型奇特美丽,味道甜而不腻,清淡中带有芳香,可生食或深加工。火龙果的种仁含有各种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抗氧化物物质,并有助胃肠蠕动、润肠效果。最佳食法是用果汁机将其制成果汁,种子被打碎时可散发出一种新鲜红龙果所没有的特殊香味。红龙果的果实还可以制成果酱、冰淇淋等,风味更是独特;酿成的果酒或啤酒,则充满热带异国口味。
2、茎的应用价值。火龙果的茎是嫁接的好砧木,还可将枝条直接当作家庭园艺的观赏植物;茎除刺后,可切片鲜食,还可作为药用,有舒活经络、解毒功能,外用可治腮腺炎、疮肿。
3、花的食用价值。火龙果的花有“夜仙子”之美称。全花花冠雪白,花萼翠绿,像一座莲花火炬。花冠直径25厘米,单花重达600—800克,被称为“大花王”。花开放时美不胜收,其香味比百合还浓,所以带有花苞的枝条可以作为商品切花出售。因开花酷似昙花特点,可以在夜间观赏,开花后的全花均可做菜,青炒方法与一般青菜相同,青炒有一种自然的甜味并带有一种花粉的清香;用花煲汤感觉有点淀粉糊滑,这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的多糖体及蛋白质的物质,比较稳定不易水解、老化、变性。红龙果的花还可以加工为脱水花,既能保证鲜花的鲜度,又能保持干燥食品特有的风味口感。烘干后的干花体积为鲜花本身1/10,易保存,可以开发外销。
火龙果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耐旱、耐高温、喜光,该品种适应性强,不抗低温,在40度可以生长,低于0度就会冻死。天性喜湿不喜旱,应该浅载,不可深植。属多年生植物,越长越旺。每株果树留4—6个枝条,每批长4个果,可长4批。栽培技术简单,扦插后14—16个月即可开花结果,从开花至结果45—60天,由于开花时间前后不同,采果期可长达半年以上。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宜的空气湿度为60%—70%。火龙果可以保护环境,净化空气,它夜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人类是一大贡献。
火龙果对土质要求不严,平地、山坡、沙石地均可种植,但以有机质丰富、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保水、保肥性强的土壤种植最好,最适的土壤PH值为6—7.5。火龙果不耐霜冻,冬季温度低于0℃的地区种植需要在普通日光温室,也可在连栋温室。火龙果适应性广泛,易种易管,投入低,产出高,种植后第二年即可投产,且栽培管理容易,是北方设施栽培中具有广阔推广前景的果树品种。火龙果采收后,在高温下可贮放2~3周,耐冷藏保鲜期可达数月之久。由于果皮厚并有蜡质保护,运输中不易碰坏,极耐贮运。
火龙果适应性广泛,易种易管,投入低,产出高,种植后第二年即可产果,且栽培管理容易,是北方设施栽培中具有广阔推广前景的果树品种。北方地区种植可在普通日光温室,也可在连栋温室。火龙果无需防病治虫,从开花到果实成熟,均无需喷洒任何农药。
火龙果主要采用扦插育苗或稼接法繁殖两种育苗方式。以春季育苗最适宜。
1、扦插育苗。插条选生长充实的茎节,截成长15厘米的小段,待伤口风干后插入沙床,约15—30天可生根,根长到3—4厘米时移植苗床。
2、嫁接育苗。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茎肉饱满的量天尺做砧木,于晴天进行嫁接。将火龙果茎用刀切或平面,把接穗插入,对准形成层,用棉线绑牢固定,在28—30摄氏度条件下,4—5天伤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接穗与砧木颜色接近,说明二者维管束已愈合,嫁接成功,而后可移进假植苗床继续培育。
3、育苗期管理。育苗床宜选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整细作畦,畦带沟90厘米,一亩地施腐熟鸡粪或牛粪1500—2000千克,掺入谷壳灰1000千克,充分搅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20厘米的表土层;其后再施100—150千克钙镁磷肥,用锄头充分搅拌,施于4—5厘米深的表土层中,然后把小苗按株行距3厘米种于苗床,浇透水,并喷洒500倍多菌灵1次,每隔10—15天施5—7千克复合肥,等长出第一节茎肉饱满的茎段,就可以出圃栽种。
火龙果的种植方式多种多样,一是爬墙种植,二是搭棚种植,三是柱式栽培。但是,以柱式栽培最为普遍,其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所谓柱式栽培,就是立一根水泥柱或木柱,在柱的周围种植3—4株火龙果苗,让火龙果植株沿着立柱向上生长的栽培方式。目前在北方柱式栽培又分为两种栽植方法:1、搭架法。先立柱,顺棚搭架,每柱4株。2、横杆下垂法,两端用立柱,中间是横杆,苗栽在横杆下,引上横杆后两侧垂下,这种方法便于采摘和管理。有利于枝条吸收地下湿度和水分,又可高产,增加收益。栽种行距和株距:行距1.5米,下垂法株距一般在30厘米,搭架法70—80厘米,每柱3—4株即可。
火龙果的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定植、温度管理、水肥管理、摘心、间种与人工授粉、修剪枝条、病虫防治、采收等环节。
1、定植。温室定植时间以每年4—5月为好。火龙果按2×3米的穴行距,栽植支撑用水泥柱,每个水泥柱按照其4个方向各种植1株。也可根据温室宽度,顺大棚东西走向种3—4行。火龙果是浅根系植物,注意不可深植,不需挖果坑,只要在平地上整一果盘,植入约3厘米深即可,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成活率可达100%。
2、温度管理。火龙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对于比较老熟的枝条,集中高强度日光照射,如果时间太长,积累的温度得不到散发,可能会导致该部分出现灼伤。注意控制室温在适宜的范围,冬季夜间棚室温度不低于8℃;夏季可不揭掉塑料膜,但必须注意放风,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3、水肥管理。火龙果种植初期应保持土壤潮湿否则不利于生长。因其根系分布较浅,施肥宜少量多次,防止烧根、烂根。定植苗发芽后,年施肥5—6次,以氮肥为主,具体方法是:在离苗10厘米左右的定植穴内施入稀薄人粪尿,每株1千克左右,以后每次发芽时施入一次加有0.3%尿素和0.1%氯化钾的人粪尿,直至火龙果开花为止。另外,冬季铺施一次腐熟有机肥,每株10千克左右,增强植株保温抗寒能力。开花结果后,年施肥3次,即花前肥、壮果肥和12月的越冬肥,以腐熟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为主。另外,开花结果期间要增施钾肥和镁肥,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水分不足或缺水枝条生长速度缓慢,枝条细小不健壮,开花结果会延迟。每星期浇一次水(若干旱每星期浇两次水),也不能积水,注意排涝,并控制棚内湿度在60%—70%;肥料应以消毒杀菌发酵的人畜禽粪等有机肥为主,配以少量的化肥,化肥可选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每月追施一次复合肥250克/柱。火龙果园不必翻耕,及时剪除杂草即可。
4、整枝修剪
(1)摘心。当枝条长到1.3—1.4米长时摘心,摘心可以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
(2)修剪枝条。火龙果的结果枝长度一般大于1.5米,并处在4—11月的生殖生长期内。中上部的枝和下垂枝最容易结果,一般每株培养5条枝,每批会有3条左右枝条结果,其余2条作为不固定的营养枝。在生产季结束后,应将全部曾经结过果的老枝条剪除,让其重新发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产量。
5、间种与人工授粉。种植火龙果时,要间种10%左右的白肉类型的火龙果。品种之间相互授粉,可以明显提高结实率。若遇阴雨天气,要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可在傍晚花开或清晨花尚未闭合前,用毛笔直接将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也可在花朵完全张开时采用100—200ppm的赤霉素进行花朵基部涂抹处理,坐果率会更高。
6、病虫防治。火龙果蜡质层厚,外观光滑,免套袋,省工省时。生长期一般无虫害发生,幼苗期易受蜗牛和蚂蚁危害,偶尔根部有线虫,茎叶有红蜘蛛,可用杀虫剂及时防治即可;在高温高湿情况下易感染病害,出现枝条部分坏死及霉斑,可用粉锈宁、强力氧化铜等防治,效果良好。
7、采收。火龙果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要大约30天,当果实由绿色逐渐变红色,果实微香、鲜艳时,就可采收。过迟采收,不但会引起裂果,还会引起果皮局部颜色变黑,影响商品价值。对于长途运输或须长时间存放的果实,宜在果实软化、颜色变暗前采收。
8、注意事项。一方面还需要注意温室的高度,由于火龙果植株高一般在1.5—1.8米左右,因此棚室高至少也不能低于2.5—3.0米;另一方面冬季温室棚面透光性要好,保持干净无污物,以免遮光。第三方面是在生产季结束后,应将全部曾经结过果的老枝条剪除。
(作者单位:永年县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