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
——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视角分析

2014-03-31 06:35刘爱玲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产力劳动力职业

刘爱玲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
——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视角分析

刘爱玲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职业教育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自由、充分、全面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发展,带动了劳动对象的多元化。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视角分析,职业教育将大大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自由,促进劳动力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带动农村生产工具的应用、发展和革新,带动农村生产方式的发展、转变和更新,增强传统劳动对象的产出值,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职业教育;农村经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可以提升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劳动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带动农村科技创新;职业教育还可以推动农村劳动对象的多元化,提高劳动对象的产出价值。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视角分析,职业教育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有了巨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对劳动者素质能力要求的不断调整,我国的职业教育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和调整期。

现代的职业教育概念,指的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有三个层次,即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层次。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包括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农村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初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1]。

现代农村教育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国内关于农村教育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农村教育是“县和县级以下的教育”;另一种认为农村教育是以农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这个解释是以地域和产业为主要衡量标准下的概念,有着其局限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农村教育”指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包括有文凭的全日制正规学习和短期非正规的成人扫盲学习以及技能培训。按照这一定义,农村教育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农村地区兴办的各类和各等级学校教育;第二类是农村地区的非正规教育;第三类是由农林渔业部门兴办的农业技术推广教育。第二类和第三类属于农民继续教育的范畴,目的是对农村少、青、壮年的文盲、半文盲继续进行扫盲教育,初、高中毕业生,在乡知识青年以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2]。农民的继续教育培训多是依托各个区域内的职业教育机构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此处的职业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内涵,是广义的职业教育概念。从受教育主体来界定,此处的职业教育主体指:一是农村生源通过考试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二是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为主的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三是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教育对这部分人的主要教育任务是进行再就业的岗前培训。从教育的层次来说,此处的职业教育综合了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内容,指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和农民的岗前、岗中培训。

二、职业教育和劳动者发展观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指出:“人的发展应该是自由的、充分的、全面的。”职业教育作为农村主要的教育模式,通过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来实现劳动力自由的、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1.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的职业教育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自由

目前,我国拥有的8亿农民中,60%仅具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在现实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与服务业转移困难重重,信息化加速了农业自动化和数字化步伐,农业走向工厂化和无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与培训及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农村发展的最大挑战。高等职业教育拓展了教育的层次,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也使得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学习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借此机会进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的一分子。有的农村生源学成后回乡创业或就业,成为新型农民的一分子,运用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改变农村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当地人们的知识结构水平。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县域内的中等职业教育,多以本县内的农村孩子为主,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知识提升的重要渠道。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培训多以再就业培训和农业知识普及为主。这些职业教育的模式改变了过去农村祖祖辈辈以黄土为生的生活方式,拓展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自由度。

2.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3],马克思在著作中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手工生产对人的发展的束缚,提出要通过细致的分工来拓展人的全面素质,创造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下,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现代意义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是以德育为核心、以智育为重点、以体健为基础的教育。其次,现代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对人的潜能的不断挖掘和提升。人的发展是由不同的阶段构成,每个阶段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职业教育在人的每个发展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受教育阶段,职业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岗前、岗中为主体的职业培训更为在职人员提高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增强业务能力提供了渠道。同时,岗位培训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拓展职业者的工作能力,促进职业人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进一步发挥。再就业培训在城市化进程中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补充了新的从业知识,通过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成为产业工人的一分子,促进了农民的全面能力、素质的发展。

3.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充分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充分发展理论指的是让人的天赋得到充分发展,是全社会内人的平等、充分的发展。职业教育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使农村劳动力综合能力得到深层次的挖掘,潜力可以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教育使得农村劳动力获得和城市人口相对平等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内部潜能进一步被挖掘。

4.职业教育强调劳动者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促进理论发展的重要方法。职业教育通过实践来推动劳动者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践源于劳动,指导劳动的社会活动来促进劳动者的充分发展。职业教育使得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从业资格、具备从事行业生产的技术,职业教育在提升劳动者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同时,强调劳动者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劳动者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为着手点,实现劳动力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职业教育和劳动资料发展论

“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別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4]

劳动资料为劳动力构成中的主要因素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言,它不仅可以透视出原有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决定着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生产工具作为生产资料的主要因素,影响着农村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高低。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生产资料,影响着生产成果的产生,进而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的、在农村受众最广的教育形式,其在提高农村生产资料发展水平、发展农村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生产工具的应用、发展和革新

农村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面向农民开展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教育是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生产工具的使用,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离不开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的应用。首先,以职业教育为手段的农业基础知识的培育可以加快农业生产工具的应用,通过新技术培训和对农民的培养可以提高农民对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其次,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可以培养出大量既懂技术又具备基本研发能力的新型农民。最后,通过生产过程的实践经验,新型农民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提出对生产工具改进的要求或直接对生产工具进行改进,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工具的发展和革新。

2.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生产方式的发展、转变和更新

我国原有农业是以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农业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资料的投入,靠对资源无节制的浪费和破坏,生产的产品劳动力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聚拢的产业效益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通过转变农村生产方式来实现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从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为主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主转变,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劳动力资本;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单纯追求数量而不顾效益和质量的粗放型增长向提高生产要素有机构成和使用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经济方式的这一转变的成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新型农民这一人力资源,二是具备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三是对农村资源的科学配置。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出现了劳动力供求充足但技术型农民却急剧短缺的现状,而且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瓶颈。另外,由于缺乏现代型的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使得农村的资源投入和获得的效能出现了非良性的循环。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和技术是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抓住了农村的职业教育就是抓住了农村的产业优化升级,就是抓住了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职业教育作为某一行业培养专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它的发展将会成为“三农”的主要服务体,对培养新型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解决农村劳动力向现代化农业和第二、三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四、职业教育和劳动对象多元化

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对象指的是以土地为主的生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对象的范畴不断地扩大,由原来的单纯的土地扩展到服务、工业和商业等各个部门,如进城务工人员所从事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工作等。因为农民角色的转变也引起了劳动对象的转变,劳动对象更加趋向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对农民角色转变和工作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1.职业教育增强了传统劳动对象的产出值

传统农业的劳动对象指的是土地,土地的产出值主要依靠简单劳作来实现,其中科技附加值和产品相对价值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农村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农产品中包含的相对劳动价值增加,进而带动了农产品价值的提升。

另外,职业教育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出值。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农村依托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通过将土地整合生产,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把零星土地集中起来,由专业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者龙头企业统一经营,实现土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便于先进农业技术、先进耕作设备、先进手段的推广和使用,进而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2.职业教育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目前,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60%,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启动了农村的全面改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从事其他工作。二是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使得城市化成为可能。职业教育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主要贡献是促进了劳动对象的多元化。学校的系统职业教育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职业教育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使得农民能够较快适应新工作岗位的需求。

从职业教育对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是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经济效益最直接、最具时效性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人力资源优化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职业教育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进程,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主导因素。

[1]袁桂林,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指标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22.

[2]孙立群,孙福田.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16.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9.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4.

Study on the Ro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Productivity Theory

LIU Ailing

(College of Marxist Education,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s the free,sufficient and full-scale development of farmers,which realizes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goods and drives the pluralism of labor obje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theory of productivity forces,vocational education will greatly facilitate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labor freedom,and promote comprehensive and adequate workforce development,promote rural production tools,applications,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oduction methods,changes and updates to enhance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object of labor,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process.

vocational education;rural economy;Marxism;productive forces

G719.2

A

1008-469X(2014)03-0087-04

2014-03-05

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201304110)

刘爱玲(1980-),女,河北邢台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青年德育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生产力劳动力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