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老百姓饮用水问题,给老百姓居住提供保障,建设便利的公共交通方便出行……办好这些民生实事,就是把“为民”转化为惠民、利民、便民,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与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7月22日,铜梁区区长唐川这番话,代表了铜梁贯彻落实“办好民生实事”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
“办好22件民生实事”,铜梁结合市里的这一要求,因地制宜的提出了“铜梁要为群众办好24件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并向社会公布,请求社会各界的监督。
“积小胜为大胜,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给群众一个满意交代。”在与办好民生实事相关的会议、活动中,唐川不止一次的提出过这样的工作要求,而今,老百姓的“赞誉”正是对“满意交代”的认可和肯定。
比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便民商业设施建设等24件民生实事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铜梁制定了24件城乡民生实事年度任务表,把目标任务、完成时间表都明确到了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要做到抓一件成一件,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让群众看到变化、增强信心。”唐川把这句话作为铜梁贯彻推进“办好民生实事”的一项基本原则,并提出了自加压力,让更多困难、弱势群体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在此基础上,唐川提出了三项具体工作要求。
“首要的是找准群众关切点。”唐川认为,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把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就学难”等作为重点问题下功夫。
其次,唐川提出,“找到了如何办好民生实事,还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人才、资金保障措施来推进,保证每一个项目的进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好督查关,严格对照计划开展督查检查。
办好民生实事与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核心是要把行动与群众路线思维结合在一起。
唐川说,干部在工作中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认真听取和采纳群众合理的意见建议,这才有利于每一件民生实事的开展,做到解决群众最需求,做关切的问题。
为此,铜梁在贯彻推进中,既坚持了领导干部公开接访,畅通县长公开电话(信箱)等渠道,“敞开门”向群众问需,还通过召开院坝会、个别谈心会等开展走访调研、进家入户做到“沉下去”向群众问需。
唐川说,“解决了思想上、认识上、沟通上与群众的联系,以密切联系群众的思维,就是要在贯彻实施办好民生实事中,把好事办实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