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华
(中国共产党来宾市委员会党校,广西 来宾 546117)
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领导决策、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要使地方党校图书馆更好地“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地方发展大局”、“服务党员干部、服务科研教学、服务社会”,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内容,发挥出地方党校图书馆的积极作用。
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是党校的主要任务,在教学科研上有独自特点。课程设置一般分为理论武装、党性修养、能力培养、新知识等几个板块。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断创新课程。通常采用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行动学习、即席演讲等教学方式。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世情、国情、党情、市情以及形势政策宣讲教育。党校教员在承担专题课讲授的同时,还要为地方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承担省市重点科研课题。专题课讲授内容紧密联系当前实际,系统而专深。比如关于党的十八大宣讲,来宾市委党校按“五位一体”布局,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个专题设置,全面宣传党的精神。科研课题紧扣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发展动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改革现状。教研人员需要的信息是系统、综合、深入的专业知识。为满足教研工作需要,图书馆必须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由传统的信息咨询服务向现代知识服务发展。为广大教员提供真实快速、新颖系统、具有较强针对性、时效性的教研信息,促进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竞争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拥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领导人才的竞争。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宣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践行群众路线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注重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课程,发展创新党校领导干部培训工作,着眼于不断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增强领导干部的全局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理念,努力培养创新型领导人才。知识创新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培养创新领导人才的重要手段。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知识存贮、积累、开发和利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知识创新提供真实可靠的文献信息和资源保障,在知识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党校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内容,为培养创新型领导人才作奉献。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及时、传递迅速、信息载体多样化、信息存取便捷等特点。对信息和新闻的获取,因特网比图书、报纸、杂志更便捷和及时。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步入家庭,网络阅读已大大超过图书阅读,数字阅读已经渗透于日常生活,成为读者获取信息重要途径,众多读者喜欢通过手机、计算机网络检索资料、搜寻信息。目前党校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严重滞后于信息网络时代读者对信息服务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大多数党校图书馆还处于“传统”向“数字”的初级过渡阶段,甚至有些图书馆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检索、编目、分类等管理模式之中,这导致了教员、学员逐渐远离图书馆,每天到馆借书或阅读报刊的读者寥寥无几。党校图书馆必须创新服务,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增强读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才能吸引读者、留住读者、发展读者。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永恒主题,创新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源动力。创新服务理念是创新服务的前提。目前大多数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还比较落后,满足于传统的坐守图书阅览室,等读者上门借阅图书报刊,主要是为读者提供原始文献信息服务,教研人员和学员到馆查找资料信息,找得到借,找不到就走人。缺乏文献信息开发和知识服务意识,缺乏对文献资源的综合分析加工,在主动服务读者、主动开发信息方面力度不够,导致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程哑男研究馆员在《再论图书馆服务》一文指出“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内容、方式发生了相应变化。图书馆必须创新服务理念,才能适应读者信息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创新服务理念,作为校领导应转变网络条件下有计算机就行了,图书馆是可有可无的观念。放弃图书馆购买书籍、数据库需要大量资金,又没有经济收益,反而加重单位负担的想法,确切认识到党校图书馆在服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党政领导决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党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党校图书馆发展。创新服务理念,作为图书馆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精神,以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为着眼点,主动热情为读者服务,打破原始文献为第一的观念,积极开发信息,为读者提供内容丰富、深层次、高品质的服务,从而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物质基础。目前大多数地方党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量少且无用信息多。以广西地级市来宾市委党校图书馆调查为例,藏书量6万册,报刊杂志20多种,每年2万元用于购卖新书和报刊杂志。其中一部分图书由于观点陈旧,参考利用价值不大。由于书价高昂,而购书经费有限,只能订购少量的期刊和报纸,所进新图书很难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因此,创新服务必须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一是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提供数字化资源。数字资源具有量大、查找快捷、使用方便等优点,党校图书馆应加大引进人大复印报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等专业性、权威性的数据库产品,同时有计划地将图书馆馆藏的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组织成数据库投入网络;运用教研人员完成的重点课题成果、科研成果、优秀学员论文等资料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党校资源库,以满足教学科研工作及领导决策对信息的需求。二是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如今人们已普遍习惯了利用网络进行工作和学习,党校教学改革和信息服务创新离不开高效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图书馆员应采用专业技能将网上良莠混杂、随机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分类有序、便于利用的信息。可根据党校专题课设置内容,重点课题研究方向,确定具体的网上信息搜索目标和收集范围。比如宣讲党的十八大,来宾市委党校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个专题设置,图书馆就相应在网络收集、整理、加工相关专题资料,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强馆际合作,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拥有信息资源优势是吸引读者的物质基础,然而地方党校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信息更新缓慢,难以满足读者需求。加强馆际合作,互通有无,共建共享,可有效发挥各馆有限资源之最大价值。在党校系统内部进行联合共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由中央党校牵头,组织各省级党校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实施统一的建设规划,并争取让更多的市、县级党校图书馆参与进来,共同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建设。其次,要积极探索与本地区社科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及其他类别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开发建设地方数据库,使党校图书馆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1]
创新服务方式是实现服务创新的落脚点。一是通过主动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积极主动与教研科室联系,了解掌握教学计划、专题课设置及教员科研动态,结合教学科研任务提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介绍最新理论动态信息,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及时的、有效的、高质量的服务。二是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为教学科研提供个性化服务。可选择具有相关学科知识和较强信息综合分析能力、科研能力的同志担任学科馆员,负责与教员、学员沟通联系,征求新书采购意见和信息服务建议,参与课题论证和调研,组织编写专题参考资料,为党校主体班教学和重要科研课题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专题文献信息服务。要根据党校的教学计划、科研课题需要,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加工、综合编制成简报性和专题性的二、三次文献,建立各类专题数据库,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人才基础。目前党校图书资料信息人员大多是年龄偏大,创新能力较弱;大多来自行政管理岗位,专业素质偏低,缺乏图书情报管理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和外语知识;信息意识不强,对信息综合分析和研究能力差,难以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利用。因此,创新服务,提高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开放利用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强化图书馆员的培训。主要是加强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外语知识的学习,加强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数据库管理、信息检索服务等专业技术的训练,培养出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掌握网络服务技能,熟悉各种文献数据库、具备信息处理、网上资源共享与咨询技能的馆员。同时还要注重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的养成,注重语言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提升。[2]
总之,创新服务是出色完成党校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需要,是党校培养创新型领导干部的客观要求,是信息网络时代党校图书馆提升读者满意度的必然选择。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培养高素质的馆员队伍等途径实现服务创新。
[1]李忠香.党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36(2):117-119.
[2]严琼芳.市州党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探讨[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