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思考与探索

2014-03-30 07:32:44范新容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图书馆素养

范新容

(南京工业大学,210009)

1 引言

大数据(Big Data)被社会各界广泛提及,多用于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若想挖掘大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则需要信息工作者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来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和共享那些在社会中随时随地产生的巨量信息资料。随着信息增长的急剧化、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以及大数据处理和应用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全民信息素养都急切需要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数据信息素养教育更是迫在眉睫[1]。

大学生作为国家改革和创新的储备人才,其数据素养和信息素养关系着国家未来数据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甚至关系着国力水平、国家安全以及国家命运。因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应当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收集、整合、存储、开发、传递和共享的重要场所,在推动国家信息技术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数据信息素养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创新职能,开放资源,提供高速革新化的硬件和高度智能化的软件服务来引导、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 大数据环境与大学生信息素养之间的联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全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甘丽新和涂伟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数据科学家将成为21世纪最富挑战的工作,大数据人才成为未来最紧缺的人才;作为未来工作的主力军的大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应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新挑战,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脱颖而出[2]。同时大学生作为国家后备人才资源,其信息素养对于未来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创新、应用等将产生重要影响;未来大数据人才的产生,与通过实践训练来培养、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密不可分。

2.1 大数据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

据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行业和业务的职能领域,并成为其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飞速发展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至今关于大数据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报告说: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3]。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它决定着各行业的未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大数据对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网络时代,通过基于实现软件性能优化的调整电脑处理器和服务器创建实时数据流已成为流行趋势。根据IMS Research关于数据创建速度的调查,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220亿部互联网连接设备[4]。这将意味着大数据会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结构,人们面临的挑战是从各种形式呈现的复杂数据中发现和挖掘价值。而Gartner预测:到2015年全球将新增440万个与大数据相关的工作岗位,且会有25%的组织会设立首席数据官职位,拥有大数据技能的IT专业人员将严重短缺,只有三分之一的新工作岗位将雇佣到人员[5]。

由此,大数据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就成为大学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各门课程教学中注重大学生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大学生信息素养如何适应大数据环境的要求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最早提出信息素养概念的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Zurkowski)说: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检索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6]。它包涵三个层面:文化素养即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信息意识即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和运用,以及信息技能即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LA)提出信息素养主要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等要素[7]。总之,大数据时代需要的不再只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者或使用者,而是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的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8]。

21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ACRL)提出了包括五个方面内容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决定所需要信息的种类和程度;(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有效而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遴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地结合起来;(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目的;(5)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懂得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7]。英国国立和大学图书馆学会(SCONUL)2011年发布的新版信息素养七要素提出:信息素养是一个覆盖数字、视觉及媒体素养、学术能力、信息处理、信息技能、数据监护及数据管理的涵盖性概念[9]。这些都为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了借鉴与启发,说明高校学生不仅需要在外部环境的辅助下培养、提升信息能力,也需要跟随时代变化加强巩固自身的信息素养意识。

3 大数据环境下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与信息素养有关的能力愈加成为大学生必备基础能力中很重要的方面。大多数高校学生可以使用一些软件来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但是在信息分析、评价筛选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获取信息的能力方面,大学生对于图书馆资料的应用不足,缺乏必要的信息检索知识,不了解信息检索方法,这些都需要图书馆的培训发挥重要作用[10]。

大数据逐渐融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之中,但是我国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意识,以及获取、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都还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标准。高校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可以充分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能力,所有高校都应充分认清图书馆的这一积极因素,不断改进和创新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11]。

3.1 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数据时代向人们提出了信息素养的要求,但我国高校这方面的情况并不让人乐观。据一份大学生信息能力的调查报告,我国大学生已经开始认识到信息社会中科技信息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信息素养的真正含义。高校大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呈多样化,上网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查找学习资料,其次是聊天、关注新闻和娱乐等内容。大多数学生获取专业信息方面主要以网络为主,相当一部分学生几乎未使用过本校图书馆学术类文献资源[3]。调查表明,当前我国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缺乏信息素养意识,在利用信息网络方面还只是以交流和娱乐为主,不会利用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不知道在大数据时代应该学会开发数字图书馆这个宝藏。董文娜提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缺乏,信息检索能力差;信息理论知识了解少,信息能力差;信息道德意识淡薄,信息道德修养有待提高等[11]。

导致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就我国大学的教育模式来分析,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过于强调专业教育,过分重视专业特色,忽视通才教育,人才培养的口径过于狭小,造成了大学生能力不强、知识面偏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其次,就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发挥而言,相当一部分大学图书馆还未能与时俱进地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的功能调整与充实,对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认识没能完全到位,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3.2 我国高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

在提供服务和推进人才培养这一学校中心工作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这是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对于图书馆的内在要求。信息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而不仅是一种技能或技巧的传授,最终要实现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跨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大学生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也在增加,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也就要求更高[12]。信息素养是创新活动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但对于许多高校图书馆而言,除了正式的信息检索课程、讲座等形式的信息素养培训外,其所能提供的信息素养服务类型少、收效慢、形式简单、专业性弱等特点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在通过培养大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来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学科的关注度和科研热点以快速洞察最新科研进展方面,在通过培养大学生数据挖掘能力来掌握信息过滤、网络数据分析等方法以提升大学生基本科研能力方面,都远远达不到应当具备的标准和条件。

3.3 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中的作用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进而提高教育质量[13]。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极为重要和紧迫的工作。这其中,图书馆具有其它方面不可代替的优势,图书馆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阵地。

基于得天独厚的丰富信息资源,在目前大数据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不仅要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结合起来,更要在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利用优势资源培训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以实现大数据的共享。高校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这些丰厚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于学校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等工作的同时,对于推动大学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尤其是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信息,综合利用信息,进而创造新的信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资源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学会付诸实践,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学会自我生存和发展。

4 高校图书馆多方位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策略思考

高校图书馆既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集散地和信息资源中心。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信息素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网络、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从海量信息中迅速准确找到所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这种能够克服大数据带来的知识和技术障碍,能够获取、分析和挖掘价值数据,从而构建自身的合理知识结构,利用这些专业信息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以顺利开展学习与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说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所在。

4.1 入学教育开始,着重培养新生的信息素养意识

“走进图书馆”是南京一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周的第一堂课。为了使新生尽快了解本校图书馆,学会正确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和数字资源,全面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图书馆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进行知识信息检索的教育和引导,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利用数字化信息传播手段,为新生制作了入馆培训课件、视频和在线题库;图书馆派专业人员详细介绍数字资源的种类,现场演示阅览、检索等操作流程,解答问题,尽一切可能满足新生读者需求,共享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与服务。新生入馆培训全面、生动、直观地向新生介绍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以及使用方法,不仅让新生对大学图书馆有了初步了解,也为他们在校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自主学习、为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课程教学期间,开展嵌入式教学

信息检索课是许多高校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选课。现行的信息检索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师详细讲解并示范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国外的许多学者指出,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培养应该融进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中,提出了与学科的整合式教学、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的渗透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美国马里兰大学建筑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建筑学院教师构建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建筑学荣誉课程,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嵌入信息素质教育。美国加州大学在从基础技能课中穿插讲授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和技能,在数理、人文等各类课程中,讲授相关学科的主要信息源并培训学生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源和信息工具开展研究工作[14]。

目前国内也有高校开展了建立相关新型教学模式的尝试。例如上海某大学图书馆的农业环境学科服务团队就与本校环境化学教学团队开展嵌入式教学的合作,通过相关培训,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方面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的获取方式,初步掌握科研方法。江苏某工学院图书馆联合化工学院开设的《化学化工献检索》课,就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化学化工外文文献阅读能力、课题分析与文献分析能力等训练。

4.3 图书馆工作中,引导学生体验数图服务

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将体验数字图书馆活动纳入日常工作,学生可深入了解文献信息传递平台,对文献资源进行深度检索。这一做法,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常用数据库的检索方法,能够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从而全面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有益帮助[15]。有的图书馆将校内相关数据库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校大学生都可以方便地从电子终端上获取学习资料,享受移动化和无纸化的学习便利。大学生在使用这些电子资源的同时,也可根据自身喜好安装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料[16]。体验数字图书馆在阅读上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使智能“移动学习课堂”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体验,可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快乐地学习成长。

4.4 校园文化生活中,寓教于乐提升学生信息能力

举办大学生信息检索大赛、普及信息检索知识,这是南京某工科大学图书馆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所举办的重要活动之一。该校图书馆与教务处密切配合主办的“大学生信息检索与分析技能大赛”,目的是借比赛为契机,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信息检索分析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字阅读的知识,将信息获取与分析的知识运用到课程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比赛采用了大量颇具时代感的课题,例如:美国留学学费、青奥之旅、食品安全等。参赛同学围绕不同的课题进行信息检索、组织与分析,并在比赛现场进行答辩。其中有个比赛课题为:南京2014年青奥会期间,如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要来南京八日游,包括机票在内,他只有一万元人民币,你能为他规划吗?参赛选手充分发挥灵活运用数字阅读的技能,共检索50余个网站(其中18个为英文网站),找到相关文章80篇,还查阅了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Elsevier等中英文数据库,选了6篇代表性的论文作为参考,终于提供出理想的方案。信息检索大赛检验了高校大学生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和网络实践能力,不仅体现学生的信息检索水平,更是激发了其检索信息知识的兴趣,同时寓教于乐,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应适当调整职能和服务理念,大力推进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协同学校各院系和相关部门,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以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创新能力,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将推动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而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中获得更好的提升。

[1]何 涛.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职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4):129-130.

[2]甘丽新,涂 伟.大数据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探索[J].科技广场,2014,(2):140-144.

[3]姜 山,王 刚.大数据对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4):52-54,79.

[4]李盛明.大数据战争:即将到来的全球数据革命[N].光明日报,2013-01-21.

[5]影响大数据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欠缺[EB/OL].http://www.zbintel.com/wz/32232984.htm,2014-6-30.

[6]黄丹俞.跨媒体信息素养的概念、特点及对图书馆的意义[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4):56-60.

[7]刘喜怀,王晓云.美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4,(17):74-75.

[8]陈如明.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价值与应对策略[J].移动通信,2012,(17):14-15.

[9]杨鹤林.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改进与启示—信息素养七要素新标准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143-148.

[10]路 强,刘 颖.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与培养途径研究[J].情报科学,2013,31(10):109-112.

[11]董文娜.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8):8,10.

[12]杨桂荣,蔡福瑞.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6,26(6):256-258.

[1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1203/t20120330_485886.html,2014-6-30.

[14]王 虹.谈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67-68.

[15]李晓辉.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5)46-52.

[16]倪 玉.数字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6):43-44.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图书馆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去图书馆
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设计与实施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