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 娟
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 (MCAT,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是由美国医学院委员会(AAMC,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组织的北美医学院研究生入学计算机标准化考试,它考查应试者对学科原理和知识的掌握程度,着重考察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技巧。根据 AAMC于2012年9月发布的 《2015年MCAT考试指南预览(第二版)》,从2015年春季起的MCAT考试将主要添加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在考查生命体系的生物与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以及生物系统的化学与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考查行为的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基础知识以及鉴别分析与推理能力。[1]AAMC发布新版MCAT考试的目的是培养更加人性化的具备综合素质的未来医生,希望医学院招收和培养的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能够集中精力为病人排忧解难之外,还能以更加全面的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对待医学事业,以适应和满足美国医疗卫生发展的最新需要。
20世纪20年代,美国 “医学院学术能力测试”(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for Medical Students)创立,考试分6-8个考试科目,题型涵盖是非题和选择题,考察范围包括图形记忆、内容记忆、科学词汇、科学定义、资料理解、医学知识、逻辑推理。由于“医学院学术能力测试”不仅提高了医学院入学标准,而且考试流程更加严格,全美医学院的新生退学率在这一时期明显下降。
随着考生对考试态度的改变以及医学院备考质量的提升,这一时期的考试进行了几项重大修订。考试科目减为4项,包括:词汇能力、计量能力、科学知识、对现代社会的理解;所有题目都是选择题;考试的每个章节都有独立的分数,总分则是由各个章节分数相加而成;总分分值范围是200-800分。各章节单独计分有助于医学院招生部门从申请人中选拔合适的对象。但是,这一时期的考试委员会并不认为“对现代社会的理解”有什么重要价值,考查重点是对科学知识的考查。
这一时期的MCAT保留了之前的绝大多数形式,“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因内容范围扩大而被更名为“综合信息”。有批评人士指责考试只测试智力因素,而非医德医风,招生委员会采取了不同方式加强对申请人的个人品行进行考察。1977年以后,“综合信息”部分被取消,取而代之部分考查范围更广,考查内容涵盖了科学知识、科学解题、阅读理解、计量分析。分数则将生物、化学、物理成绩分别汇报,而不是简单给出一个总分。分值尺度从200-800分变为了1-15分。在这一时期,文化和社会偏差被弱化了,AAMC称考试旨在考查“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识别联系并将其公式化,以及其它解题能力”。
1991年考试改革后,虽然考试依然分为四个部分,但被更名为词汇推理、生物科学、自然科学、写作部分。考试形式为选择题,绝大多数题目被分成各组。含有段落的考题旨在考察文章理解、数据分析、辩题评价、知识灵活应用。新的分数尺度也被实施。总分值为3-45分,是根据词汇推理、生物科学、自然科学的单独分值相加而成,每部分分值为1-15分。写作部分有两个小作文,每个作文需要30分钟来完成,计分尺度为J-T,T为最高分值。2007年1月,AAMC将MCAT改为计算机标准化考试,考生每年最多可以进行三次考试,考试后会很快给出成绩。根据AAMC报道,美国医学院申请人2008年MCAT的平均成绩为28.1P,被录取人的平均成绩为30.9P。
未来美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特点是迫使AMMC加快改革MCAT考试的直接原因。美国社会老龄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要求医学教育系统尽快培养具有更高职业操守和更好人文素质的新型医生,越来越多的慢性病人需要全方位的人性化治疗和帮助,而不是过去简单的碎片化的临时救助。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美国卫生体系的不断发展,AMMC开始重新审视和研究MCAT考试的未来发展方向。正如AAMC总裁Darrell G.Kirch博士所说,“将来的医疗体系需要完全不同的医生,所以就有了新的MCAT考试改革”。[2]
1.2015年新版考试内容
2015年的MCAT考试包含四部分内容:生命体系的生物与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生物系统的化学与物理学基础知识、行为的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基础知识、鉴别分析与推理学能力。每个部分的分值仍然是1-15分,四个部分单独计分并给出四个成绩和总成绩。其中,第一、二部分着重考查医学生掌握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统计概念,还包括一定的提问和调查研究的技能。第三部分着重考查医学生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基础知识解决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中行为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实验方法、统计分析手段以及研究能力。第四部分通过阅读所给材料,考查学生综合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内容涵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涉及的职业道德、哲学、文化研究、人口健康等诸多范畴。
2.新旧版内容的区别
与旧版考试内容相比,新版MCAT考试也有巨大改变。在前两个考查医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的部分中,大约75%的知识点在旧版考试大纲中出现过。在第一、二部分自然科学知识考题中增加的变化主要包括:(1)被医学院校认为最重要的生物化学知识将重点考察;(2)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整合多学科概念解决有关生物和生命系统的问题;(3)着重考查考生使用科学常用研究方法和统计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增加的行为和社会科学部分主要考查:(1)学生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概念(及相关生物学概念)解决有关卫生和健康结果的行为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能力;(2)同自然科学知识的考查一样,考查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3)要求学生像社会行为学科学家一样运用研究方法和统计技巧解决问题。鉴别分析与推理能力部分的主要变化包括:(1)段落理解分析包含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内容,重点考查文化研究、人口健康、道德、哲学等内容;(2)段落理解分析不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3)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最新认知科学知识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1.大力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2015年新版考试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 “行为的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基础”部分,这将有助于医学院校对学生进行重新评估,选拔出更具潜能的未来医生。新版MCAT考试考查未来的医生是否具有与病人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因为一名好的医生在做出最终诊断之前,需要充分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能与他们进行深入沟通,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加上行为理解、情感交流、文化沟通,以及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才能成就一名全面的优秀医师。[3]经过80多年的发展,MCAT考试已经将关心的重点从医学学生在班上的名次或考试成绩,转移到未来医生对工作的热诚、对病人的真正关心这些核心方面上来。
2.医学核心知识持续更新
在加大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并不意味着MCAT考试将弱化重点医学核心概念考查。新的测试将仍然有两个医学科学部分,而且内容持续更新,以满足目前医学知识的指数增长趋势。因为美国的医学教育工作者深深知道,如果连药物反应原理都不掌握的医生很难开出正确的处方。为此,MCAT改革小组早在2009年秋季就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广泛征集1000多名医学院教师的意见,详细了解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考核难度要求,所考查的化学、物理、生物、生物化学等都是老师们认为医学院最重要的科目。[4]
3.加强鉴别分析和推理能力的考查
新版MCAT考试中完善了鉴别分析与推理能力的考查,其目的是帮助医学院校评估考生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综合分析能力与推理能力,其中包括伦理道德、哲学、文化研究,甚至人口健康知识。这部分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每一个相关的医学事实,而是要求未来的医生更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具备必要的推理技巧从而知道去哪里寻求答案,以及如何解决临床环境下问题的能力。[5]
在今后的研究生入学医学考试设计上,不能单纯考查考生所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而更应强调对考生智力潜能的考查,这些潜能是在医学院中成功完成学业并从事医学工作的必备条件。事实上,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正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很难通过复述课本知识进行考查,而更适宜通过选题立项、设计实验能力、筛选信息能力和验证假说能力等加以考核。
随着当前诸多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医学任务正从以防病治人为主逐步向以维护和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转变,医学模式正由传统的生物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转变。我国研究生医学入学考试应该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更加注重从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层面上培养和塑造综合型创新医学人才。对未来医生的选拔和评价不仅要测试知识点复述准确与否,而是要考查医学生在面对信息时具备筛选、判断、分析和评价能力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病人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综合知识体系,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套完整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本领。
医学生临床能力的考查是医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临床能力的实践性、特殊性和复杂性,采用传统的纸笔考试形式存在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不全面的问题。借鉴MCAT考试形式,使用标准化的计算机模拟考试可以客观、逼真地模拟临床环境,实现考生与模拟患者进行交互地诊断、治疗和监护的过程,具有较高的表面和内容效度,从而能更好更全面地评价考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制订医疗决策的能力。
MCAT考试的四个部分成绩在招生过程中并没有规定全国统一的加权公式,也没有总分排名或录取分数线之说,而是将选择决定权下放给医学院校,允许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选拔适合的考生。而考生也可以根据网上公布的医学院招生信息选择自己向往或特长对应的院校。建议改革我国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适当放开录取院校招考部门的选择自主权。通过拓展生源范围和考试适用区间,培养不同侧重领域的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医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医德医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我国医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考核大部分以总结性考查方式为主,这种方式更可能使学生过分关注于知识的记忆或应付考试上,忽略了如何通过学习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因此提倡采用形成性的考核评价,无论在人文课程还是临床实践中,均应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考核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培养具有高尚医德、丰富人文素养、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医学人才成长道路,实现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
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完善的医学教育体制和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美国现代医学高等教育考试理念并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更新研究生医学教育考试体制机制,不断深化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改革,形成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医学考试发展之路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1]Preview Guide for the MCAT2015Exam (Second Edition),September[OL].https://www.aamc.org/students/applying/mcat/mcat 2015/.
[2]Scientific Foundations for Future Physicians-Report of the AAMC-HHMI Committee[R].2009,4-37.
[3]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S FOR FUTURE PHYSICIANS-Report of the AAMC[R].2011,8-30.
[4]Marc Kroopnick,AM Last Page:The MCAT Exam:Comparing the 1991 and 2015 Exams[OL].http://www.aamc.org/.
[5]刘禧.美国医学教育的趋势及对我国医学生培养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