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雯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116021)
作业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指出,作业是学生为完成学习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两种;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与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与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指出,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然而,现实教学活动中,作业往往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反而成为部分学生的负担,甚至成为弃学、厌学的借口。
过分强调语言输出而忽略语言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目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在各类的公开课、优质课大赛中,教师急于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的活动,忽略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内化过程的教学活动,从而导致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有一定难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用英语做事情”的理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忽略对英语知识的巩固和内化过程训练,相反,教师要更重视语言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达到学生能够在各种语境中运用英语的目的。三位教师对外研版《新标准》初一上册Module 6Unit 1Atrip to the zoo一课的作业设计如下:
教师A:Retell the conversation and try to write it down with 3to 5sentences.
教师B:Make a poster about your favorite animal.
(1)Draw some pictures.
(2)Write a short paragraph.
教师C:(1)Continue to describe the animals you like.
(2)Preview Unit 2.
三个作业设计都要求学生课后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在语境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热爱动物,善于观察生活,这些完全符合新课标理念,但是仔细思考,三种设计只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没有体现知识的巩固和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性作业,如抄写单词、短语、句型或朗读课文等有利于巩固、内化知识的作业。
英语学习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协调发展,然而许多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主要以读和写为主,要求学生完成以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与考试题型相关的练习题,有的教师甚至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规定学生每天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4篇阅读理解练习,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阅读就是为了做题,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如外研版《新标准》初二上册Module 1unit 1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He enjoys________(收集扇子)。我们收集布娃娃。They have many________(收藏品)”等20个句子。
又如外研版《新标准》初二上册Module 2的作业设计为:
(1)复习并归纳宾语从句,完成书后习题第二题。
(2)预习Module 2Unit 2 学会单词的发音,并在书上划出该单词。
以上两个作业设计并未体现教材的重难点和破解方式。作业设计随意,目的性不强,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巩固内化知识,形成听说读写技能。
“关注整体,兼顾个体”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目前大班的环境下,即使教师还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至少也应树立因“层”施教的意识。目前作业内容、要求统一的现象依然普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以一部分学生为标准牺牲了另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吃不饱”的学生和“不消化”的学生。目前有的作业虽然有必修、选修之分,但是由于作业对象不明确,总会存在部分学生抄答案、抄作业或不能高质量完成作业的现象。
从评价方式看,教师是作业评价的唯一实施者。很多教师整天埋头于作业的批改,无暇研究教学方法和过程,无意更新教学观念,唯学生成绩为最高追求,忽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业结果以等级或分数来显示,缺乏评语和改进意见;二是过分关注作业中的错误,很少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作业结果通报学生本人和家长后而不了了之。这种周而复始的无反馈作业使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导致有的学生只为完成作业而学,有的学生已被作业麻醉,毫无感觉。这样的作业不但没有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反而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作业的意义,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与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明确作业的目的,整体把握英语作业类型是有效设计作业的前提。
(1)巩固性作业,包括听教材对话或课文录音,模仿朗读对话和课文,每天10分钟,教师要进行同步课堂评价跟进;抄写对话和课文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句型,识记积累巩固核心知识点,在对话和课文语境中回顾、识别、分类当天所学重要知识点。
(2)拓展性作业,既可以围绕所学知识点进行适当的不同题型的练习,丰富学生的知识语境,让学生检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体现学业成就和自信心;还可以对所学对话或课文进行摘要、概述、仿写、扩写或缩写等活动,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意识,促进学生观察生活、发展想象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养成性作业,主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的习惯,包括自主拼读单词、浏览课文内容、获取大意、预设知识点等;书写习惯,能够正确、流畅、迅速地书写单词、短语和句型等。
教师设计作业应依据以上练习的类型,按照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学生学情适当增减,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后作业设计。
A.跟点读笔模仿朗读课文,划出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并抄写;
B.小组合作表演故事或复述课文;
C.思考题: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Mr.Jackson is?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D.完成课后的对应练习题。
在此例中,A 项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书写、归纳总结等学习习惯;B 项有利于学生巩固、内化所学知识;C项有利于学生拓展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反思等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同时也体现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D 项作业的成功完成依赖于A、B、C三项作业的完成情况,层层递进,既有口语作业,又有巩固性作业,较好地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也为下一节课作了较好铺垫。
课程标准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凸显语言的实践性的作业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口语型作业。口语型作业通常包括英语猜词、课文动画配音、值日生报告、新闻播报、英语笑话、班级新闻等。教师可以提前分组布置,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主轮流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用英语交流的乐趣。
(2)表演型作业。将教材中的对话或课文通过课本剧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情感要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表演欲。课本剧表演是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和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字画面化、情景化、生活化,体现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3)任务型作业。体现“用英语做事情”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如make a survey,design a poster,write a diary等作业,让学生完成接近于真实生活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和体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外研版《新标准》初一上册Module 2unit 2的课后作业设计如下:
A.熟读课文Part 2,并整理归纳表示“能做某事”的动词短语;
B.仿照课文写一小段话“Who can be the best class monitor?”
内容提示:Who is he/she?What can he do for us?
该作业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课文内容,又可以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真实地运用语言,鼓励学生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很好地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使用能力。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激发学生自主与合作意识,逐渐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完善自我。
例如,外研版《新标准》初一上册Module 2的课后作业,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运用所学的动词短语写自己“能”(can do)和“不能”(can’t do)做什么,写10个句子。这节课的重点是can,can’t的用法,难点是can,can’t的动词短语。这项作业设计并没有体现重点和难点,即使学生写了10个句子,对教师而言,也很难知道学生会了还是不会,懂了还是没懂;对学生而言,他们也许并不知道can,can’t的功能,即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对此,该课可以设计“自助餐”式的分层作业。
“套餐A”:抄写单词3 次,默写1 次,模仿录音,有感情地跟读单词和课文;
“套餐B”:默写单词1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用can,can’t写下4句话表达自己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
“套餐C”:记熟单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模仿课文评价一下自己喜欢的班委,最后在班级展示。
“自助餐”式作业,是指像购物超市一样,让学生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做的,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三个套餐其实都设计了一个必做题,即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单词,此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其他提高题。“套餐A”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套餐B”的作业在难度和要求上略高;而“套餐C”的作业则偏重于理解和运用。自助餐式作业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作业评价应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形式的多样化,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教师应特别注重对作业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推动作用,并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并成为作业评价的主体,例如以小组合作为单位的评价制度,建立拼读、朗读、复述、新闻播报、读书体会等不同维度的各项评分标准,以朗读为例,正确朗读1分,流畅朗读3分,有表情地朗读5分;评价形式包括小组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建立标准并利用同伴影响力,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发挥作业的促进激励功能。
总之,教师不能只知道布置作业却不知为什么要布置,只考虑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而很少考虑如何布置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由于自己对作业的认识不够导致学生被动完成作业,甚至对作业产生厌恶情绪。这不但使作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还降低了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对英语作业重要性的认知,尝试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发展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