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人心理养生之法的初步探讨

2014-03-30 02:58吕宝庆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2期

吕宝庆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作业大队党委办公室,黑龙江 大庆 163853)

当人们步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开始减退,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开始减弱,随之而来的就是疾病的增多。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对心理产生各种影响。就如何适应老化过程中生理退行性变化导致精神失衡与心理养生的辩证关系谈几点看法。

一、乐观开朗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在劳动和语言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动物心理有本质的区别,具有自觉的能动性。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长寿者一般都乐观开朗。近年,国内有一位学者按贝滋氏分类法对长寿老人性格进行一次调查,发现性格乐观开朗型占51.14%,安静温和型占44.32%,孤独忧郁型占4.54%。调查结果表明:性格粗暴者一般不能长寿,性格乐观开朗是老年人长寿的法宝。

老年人离退休后,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由群体生活为主,变为个体家庭生活为主;由原来的门庭若市,变为门庭冷落;每天看到子女忙忙碌碌,自己却无所事事,怨天忧人,满腹牢骚,焦虑不安,感到孤雁离群,产生了孤独感,久而久之劳伤心脾,从而引发疾病。

还有的老年人一旦患病,在思想上背上包袱,感到人老了,末日快来临了,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致使慢性病发展。当大脑功能衰退,记忆力减退,往往会出现抑郁或痴呆,“思则心结,恐则气下”,元气大伤。孤独、忧郁、失落、垂暮,是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和意识障碍的具体表现。

乐观开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态,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提高心理的平衡调节能力,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都主张以安乐来延年益寿。宋代文学家邵雍把自己的居处称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并为此吟诗道:“老年肢体索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古人悟出的安乐养生之道是值得提倡的。

俗话说,人生难得老来乐,告诉老年人要做乐天派,有一颗童心,抛开一切烦恼,做个“老顽童”。心地坦然了,免疫功能也增强了,脑细胞负荷减轻了,自然就不易染病。快乐不是别人施舍的,要靠自己去创造,自我陶醉、自寻乐趣。老年人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宜的活动,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和心态,寻找可笑之事,开怀大笑,“笑一笑十年少”就是这个道理。

帮助别人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在帮助人的过程中,可以净化灵魂,深化人格。当被帮助的人渡过难关或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你会感到欣慰和满足。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面对现实,战胜它、克服它,笑对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没有一个人永远走运,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倒霉。苦难是生活最好老师,你现在倒霉,意味着光明就在前面。老年人经常聚在一起,说说俏皮话,玩点幽默,从幽默中吸收精神营养平衡心理。幽默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去忧剂”,起到消除烦恼、打破沉闷、愉悦心情的作用。

二、淡泊安然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淡泊安然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淡泊安然是心理养生的又一种方法。淡泊安然就要忘却以往的名利和待遇、忘却以往的恩恩怨怨,保持随遇而安的良好心理状态,不在世俗中随波逐流。

人到老年,要学会善待自己。保持泰然自若、心存善良的心理状态。在日常交往中用一颗平常的心与人和睦相处。学会忍让、理解、宽容,不要斤斤计较,动不动为了一点小事就发怒,更不要出口伤人;学会在平平淡淡中生活,不要奢望生活中会出现奇迹,做到“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粗茶淡饭乐怡然”。

有了淡泊安然的心态,可以消除私心杂念、清心寡欲、消除嫉妒。嫉妒心强的人,对别人的作为总是不服气,明明自己错了,还要强词夺理,对人多疑心,总认为别人跟他过不去,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嫉妒产生的“无明火”,使人心境抑郁,心情烦躁,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既来之,则安之”,这是人所共知的养病格言,也是心理养生所应有的态度。淡泊名利、随遇而安,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要坦然处之,养成理智与冷静的习惯,对一些非原则的琐事,冷静思考,从容对待,装点糊涂又有何妨。

追求健康养老和心理健康,不为名利羁绊,不与世俗同流,随遇而安,就能进入爱国诗人屈原所追求的境界:“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三、陶冶情趣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高尚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人们增添情趣、锻炼身体、摆脱烦恼、增加知识、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防病强身、调节情志、修身养性的又一剂“良方”。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心理负荷加重,心理疾病困扰着老年人。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有了疾病只注意生理上的治疗和保健,而不注意情绪的调节和心理障碍的消除,很难收到良好的疗效。老年人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不妨兴趣广博一点,也可以从头学起,时间长了,便培养出乐趣。

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要放下包袱,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和老年群体中去。日常生活中要广交朋友,与人为善。平时多与人接触,多与人谈谈心,相互交流,排除了烦恼、消除了郁闷、愉悦了心情。闲聊也有益健康,谈话要用脑,可促进大脑运动加快,促进大脑思维,防止大脑的衰老。

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享受新鲜空气,舒畅情志。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宜的活动。放放风筝,可以强身健体,乐情怡性。在宽阔的场地或郊外,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遥望蓝天,醒脑明目,宽阔心胸,舒畅情志,有益身心健康。有特长的老年人,可以发挥特长,能跑就跑,能跳就跳,能唱就唱。还可以选择读书看报,吟诗作画,养花喂鸟,打太极拳等。

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注重举止和姿态美,忘记年龄,让心理上青春长驻。老年发了少年狂,这是心理的反应,是一种精神。老年人无论出现在公共场所,还是外出旅游,一举手,一投足,都应显示出时代风貌来,给人以潇洒和庄重的美感。健康的心理,乐观的心态,让老年人神采飞扬,风度翩翩,永葆心理上的青春。思想上总是萦绕着一个“老”字,忧郁孤独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立刻就会上心头,欲解甚难。只有忘记年龄,保持乐观的心态,心理上青春才会长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在不断丰富和得到满足之后,心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及问题凸显出来。关爱老人,加强老年人心理卫生、精神健康、心理疾病的研究,对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