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宋 伟
“无缝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王海涛,宋 伟
(黑龙江工业学院资源工程系,黑龙江鸡西158100)
随着“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来临,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一方面是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优秀毕业生,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现象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目前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现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差距。以黑龙江工业学院为例,介绍了学校与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双河煤矿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解决了大学生培养只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科学性,缺少现场应用性解决问题的培养,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探索出了一条独特办学思路。
无缝对接;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699万,比2012年增加了19万,比10年前的2003年增加了2.3倍(2003年毕业生总数212万)。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这个夏天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1]。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据调查了解,2012年,用人单位能提供给北京市22.3万大学毕业生的岗位约为11.4万个。而2013年,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约为22.9万人,在毕业生人数增加了0.6万人的基础上,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却减少了约1.6万个;2013年上海地区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7.8万人,与去年持平。从各个高校的就业情况统计看,签约率仅为两成左右,就业形势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虽然广州近三年的应届生岗位竞争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137∶1、2012年114∶1、2013年115∶1),但115∶1的竞争指数,使广州成为2013年高校毕业生岗位竞争最惨烈的城市[2]。
面对巨大就业压力,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稳增长、保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等相关优惠政策,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冰火两重天”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共有以下几点[3-5]:
2.1 社会层面
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其次,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教育大众教育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2.2 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要求求职者有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找到工作。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特别偏爱“211”、“985”工程学校毕业的学生,以学校好坏,成绩高低论英雄。
2.3 高校学生方面
大学生过高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而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是重要愿意。
2.4 高校人才培养方面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普通高校现有公共基础教育趋于功利和保守,专业教育偏重学科化倾向、实践教育受困于传统教学管理方式,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的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级应用型人才还一直是人才市场中的短板。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我国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作为高等教育多样化形态之一的技术应用型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传统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实践教学中也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技术应用型人才知识技能结构具有应变、综合和创新的特征。因此,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实践教学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强调以实训和综合训练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与工程技术实践和高新技术应用。其次,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人才与企业直接接轨,其实践教学内容应与实际工作内容紧密联系,以反映当今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快速更新为主,实现“无缝对接”。第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其专业技能的内涵是智力技能与动手技能相结合,并侧重于创造性智力技能。
3.1 实施校企“无缝对接”模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6]
培养联系实际工程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首先需要解决师资队伍问题。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及工程操作素质的教师队伍,不可能实现工程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仅仅掌握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就好比是“纸上谈兵”。
3.2 实施“无缝对接”模式的教学体系改革[7]
人才培养模式要有与之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构成突出工学结合,强调固知强技。黑龙江工业学院的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管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面向企业和工程一线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上,适当的减少传统的讲课、演示、实验等教学课时量,大幅度增加课外实习、企业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等内容。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得到了岗位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注重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岗位技能、素质强化四个方面的融合互动,成为“学历+技能”的高技能高学历人才。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改变高等教育单一化人才培养现状,解决某些工科类人才专业性强培养困难的问题。校企联合培养的关键问题在于高等院校必须广泛利用企业的技术和实践能力等优质资源,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体制等,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从企业角度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贯穿着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要么从获得未来人才上得到收益,要么获得合格的劳动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并规范其运行管理,是有效保障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校企联合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合作企业选择合适的员工提供了现实可能。另外,大学生作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能帮助合作企业完成季节性和特殊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合作企业需求。
黑龙江工业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成功模式。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并将此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黑龙江工业学院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十分重视实践课程的建设工作。企业定期为教师办专向培训班,还支持教师参加岗位职业等级资格培训、参与实验室建设、开展矿山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教学素质和工程技术培训师素质的队伍。。学校在经费和相关政策上保障和重点支持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将实践教学经费独立出来,作为专项经费,并明确各项课程建设经费。同时出台一系列配套和激励政策,如课程开发和设计内容计入教师教学分值、实践教材开发可获得一定资助等相关政策。
黑龙江工业学院与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进行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同时也为学校毕业生实习和在校生实践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是让学生、学校、企业多赢的一件好事。在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依靠企业的力量,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实践课程的开发、设计、评价等相关环节;在课程内容中积极引进企业的标准与技术,引进企业的工程环境与培训理念,在为学生提供和营造现代企业的现代化制造与生产场景和实践岗位的同时以企业标准开发的实训平台上,开发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践课程。重视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井下实际工作相结合,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素养。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黑龙江省首家全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教育支援西部地区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花园式学校、省级“三育人”先进集体,是全国办学特色突出的普通高等学校。校企合作给我校学生创建了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和锻炼自己的舞台,提高了我校学生在未来求职道路上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学校、学生更广泛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EB/OL].http://www.moe.edu.cn/2013.5.
[2]中国就业网[EB/OL].http://www.chinajob.gov.cn/2013.5.
[3]杨文斌,何汉武.工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3(2):65-67.
[4]高春,王志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38-139.
[5]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5-36.
[6]齐晓杰.实施"零距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0(7):32-33.
[7]莫惠林,杨近,娄斌超,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74-75.
Research of Applied Personnel Training Successfully
WANG Hai-tao,SONGWei
(Department of Resource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xi158100,China)
With the“history on themost difficult employment season”coming,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opinion.One is a lo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suitable to work,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enterprise can not find good graduates,the reason is our country training applic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nterprises demand disparity.This paper introduc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Dragon coal group Shuanghemine,it successful solution the problem of lack of training in application,explored a special way for college graduates.
successful employment;applied personnel;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s
G642.0
A
2095-0063(2014)03-0119-03
2014-01-12
王海涛(1982-),男,黑龙江鸡西人,黑龙江工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教师,从事瓦斯防治研究。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4.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