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密时代

2014-03-29 10:34刘学年
当代工人(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窃密毛钱学年

□刘学年

窃密时代

□刘学年

1天相当770年

随着时代发展,我们日益被天量数据和信息所包围。数据显示,一天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光盘;发出邮件2940亿封;发帖子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我们一方面收获着便利,另一方面却面对着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86.5%

刚买了车就有保险公司打电话;生完孩子没多久就有人要推销奶粉;刚在一家中介门店登记要买房,马上就会接到多个咨询、推销的陌生电话……一项针对近2000人的社会调查显示,86.5%的人确认个人信息曾遭泄露。

1条6万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精确营销变得非常重要。掌握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就相当于有了“导航仪”,事半功倍。有人愿意为此付费。以一条信息为例,源头从几毛到几十元卖给信息交易中介,中介再以成百或上千元的不等价格卖给用户。调查发现,曾有一条超级VIP级别的信息最高卖到了6万元。

1千赚几万

以一个保险从业人员为例,最初,可以花1000多元在网上买几万条与保险业相关的个人信息,帮助自己提升工作业绩。用完后,“加入特定的QQ聊天群,把这些信息卖了十多次,可以净赚好几万。”由于几乎没有门槛,一本万利,贩卖个人信息的从业者越来越多,这条黑色利益链也越来越长。

7个泄露源

个人信息最初是从哪里流出的呢?据警方披露,信息泄露的源头绝大多数来自于电信、快递、银行、医院、学校、工商、税务等方便获取信息的部门。2011年“北京最大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案”中,被告中有7人就来自电信公司。某广告公司拥有的5.5万条老板信息来自工商和税务部门。而对此类问题,主管部门往往以“管理不善”为由草草了事。

3毛钱

相比“管理不善”,“主动泄密”的情况也由来已久。主动泄密的最原始方式是“信息共享”,在中介、银行、保险、航空公司等机构间,未经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共享”客户信息。例如在一些保险代理内部论坛上,几万份“打包”出售的客户信息,每份合计不足4毛钱;在某些物业公司,花800元就能买到数百楼盘的业主信息;在一些医院,花3毛钱就能收购一个新生儿信息……

产值100亿

更隐蔽的渠道来自于网络黑客,2011年底,国内几家拥有大型数据库的知名网站遭黑客攻击,上亿用户的注册信息被公之于众。据披露,中国黑客的信息黑色产业链规模或高达上百亿元。

3成忍耐

面对泄密,个人该如何有效维权?很遗憾,在2011年底一项社会调查中,有7成受访者在个人信息遭泄后,选择“忍耐”,仅3成人会以要求相关网站删除自己的信息、查询谁是泄露者或者举报等方式,作轻微的抵抗。法律人士表示:“一般人很难知道信息是在什么时间地点、以什么方式、被谁泄露的,所以,想要起诉的成本非常高。”

责编/杨宇

fx1983@sohu.com

猜你喜欢
窃密毛钱学年
本期导读
窃密者是谁
面向AI模型训练的DNS窃密数据自动生成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算了
愿善良的人被世界温柔以待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算了
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