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达瑜
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测录井所,北京 100029;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河北邯郸 056021
空间型热点会商系统的动态服务计算研究
承达瑜1,2
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测录井所,北京 100029;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河北邯郸 056021
空间型热点会商系统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协同工作平台。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来构建空间型协同工作系统,有助于分布式地理数据的集成和共享,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然而服务资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群体协作需求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使得目前的地理信息服务计算方法无法满足会商的应用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服务3层模型引入地理信息服务领域,以参数、操作和服务3个视角研究群体协作环境下地理信息服务的动态组合、基于服务的实时协作,提出空间型热点会商系统的动态服务计算方法。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
(1)研究了空间型热点会商系统的体系结构、构建方法,分析了会商系统中地理信息服务应用面临的问题,提出动态服务计算的解决思路。
(2)分析了地理信息由静态向动态服务的发展,根据服务3层模型,以参数、操作和服务3个层级为视角,提出会商场景下动态服务计算的两种服务模式,明确空间型热点会商系统的动态服务计算含义;在分析动态服务计算所面临的服务关系建模、参数匹配以及操作有序协同3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3层协作关系的动态服务计算总体技术框架。
(3)在现有服务关系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顾及地理空间特征服务关系分类,提出参数层级的3类关系、服务层级的4类服务关系,并研究了其形式化表达;在分析用户、数据、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语义的基础,提出面向协作的地理信息服务4层语义约束模型及相应的地理信息服务的四元组描述模型,并以OWL-S实现了服务的语义描述。
(4)提出基于服务关系的地理信息服务动态组合方法。研究了顾及服务关系的地理信息服务语义与ebRIM信息注册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服务注册框架;以服务管理的视角定义了两个地理信息服务集合,提出服务关系创建和维护方法;针对地理信息服务的空间特性,提出基于SWRL的服务空间关系挖掘方法;分析了服务关系在动态服务组合中的应用,提出基于服务关系的多层次匹配服务发现方法和基于改进接口匹配的服务动态组合方法,并构建了基于服务关系库的服务动态组合框架;最后,分析了地理信息服务QoS常用计算因子,建立可扩展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5)针对热点会商的WYSIWIS协作需求,将消息队列引入协同操作研究,提出协作环境下基于消息队列的服务实时协同操作方法;结合群体协作的特征,提出面向协作的5类GIS操作类型,并根据操作的复杂度,研究了操作优先级的评价方法;根据群体成员GIS操作协作是效果同步的特点,研究了GIS协同操作的转换方法;根据操作的输入、输出特点,提出以4元组的形式定义的GIS操作消息模型;最后,研究了操作消息的入队、出队的管理方法、协作异常情况处理方法。
(6)基于论文研究成果,设计并实现了空间型热点会商系统,并结合辅助国际河流管理会商的应用案例,对论文所述方法、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Study on Dynamic Service Computing of HSOSCS
CHENG Dayu1,2
1.Department of Logging Technology,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Beijing 100029,China; 2.College of Resources,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 056021,China
ENG Dayu(1980—),male,
the doctorate in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rom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on June 2012,majors in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E-mail:yuyumails@126.com
TP208
D
1001-1595(2014)09-098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4005)
2014-06-05
承达瑜(1980—),男,2012年6月于中国矿业大学测绘与环境学院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指导老师:陈军教授),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网络服务。
CHENG Dayu.Study on Dynamic Service Computing of HSOSCS[J].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2014,43(9): 989.(承达瑜.空间型热点会商系统的动态服务计算研究[J].测绘学报,2014,43(9):989.)
10.13485/j.cnki.11-2089.2014.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