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公开的实践与思考

2014-03-29 14:41:17王文忠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依法行政审计工作机关

王文忠

(大庆市审计局,黑龙江 大庆 163311)

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规定了今后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政府信息公开。[1]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指出“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机关依法实行公告制度。[5]“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开内容、公开范围、公开方式方法、公开程序、公开工作机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6]这些制度为审计公开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和法律基础。

一、审计公开的重要意义

实行政务公开是新时期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公务人员尽职尽责、提高办事效率、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管人、管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保障。审计公开正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审计实施的全过程和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表明审计机关勇于接受社会监督的信心和决心,也能更好地促使审计人员严格履行审计程序、强化依法审计、规范审计执法行为、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通过实行审计公开,架起了社会公众与审计机关沟通的桥梁,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落实。对强化审计管理、提升审计工作水平、促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效率、以公开促提高、以公开促廉政,推动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审计公开内容、范围和原则

为将审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审计机关首先应明确公开的内容,即哪些事项应当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让社会了解什么、监督什么。实践表明,下列事项应当公开:

(1)公开审计的职能和权限,让社会深入了解审计工作,为审计机关开展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2)公开审计程序,让被审计单位知道审计监督的基本步骤、过程及有关工作要求,便于对审计工作的配合。

(3)公开审计执法人员的岗位责任,便于相互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4)公开审计计划,让外界清晰直观掌握全年审计计划安排情况,避免审计工作的随意性。

(5)公开审计通知,在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网上发布预告,公开审计依据、范围、内容、重点、审计组人员、举报电话等,让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项目的一些基本情况,便于审计工作深入开展。

(6)公开审计结果,将审计报告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适当的方式公开,让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获知审计的最终结果,也给被审计单位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7)公开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情况,向所有被审计对象告知违法违规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增加审计的威慑力。

(8)公开审计整改情况,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有效整改,为以后杜绝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提供借鉴。

(9)公开审计纪律,确保审计干部正确行使审计权力,便于公众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的监督。

(10)公开审计常用法律法规,为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依法理财提供法律保障。

这10项公开内容,基本上将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直接置于被审计单位、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之下,让审计执法行为在阳光下运行,以此来确保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同时对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对象也是个极大的震慑,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实践表明,上述公开事项的核心应是审计结果公开。公开审计结果是一把双刃剑,难度大,风险也大,需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公开后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等事项外,都要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审计结果也不能例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现阶段审计结果公开应把握下列原则:

(1)预算执行审计报告经人大审议通过后应全部公开。

(2)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尤其涉及教育、卫生、农业、环保、社保等社会关注的民生资金审计、财政资金效益审计、重点建设项目审计等审计结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要及时公开。

(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可汇总公开。

三、审计公开的途径

为便于社会对审计工作的监督,确保公开途径的畅通,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达到公开的目的。[7]

(一)发挥审计网站的主渠道作用

审计网站是审计工作对外沟通的主要载体,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审计网站,需要公开的事项通过政务公开栏目全部公开:审计计划一经批准,要立即公开。计划调整时也要及时公告;审计通知书发出时,审计预告在网上应同时发布;审计结束出具了审计报告,应当公开的审计结果,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后,在网上发布审计结果公告,不应当把若干审计项目积攒一起集中公开,保证公开的及时性;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情况应随着审计结果报告一同公开;审计整改情况可根据审计实际整改情况,定期公开,一年不应少于两次;审计的职能和权限、审计程序、审计执法人员的岗位责任、审计常用法律法规等其他公开事项,如有变化也应及时在网上更新。

(二)通过召开有关会议公开

审计组进点后,一般应当召开进点见面会,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宣读审计通知书,告知审计的内容、审计重点、审计范围、审计时限、审计人员、举报电话及审计工作纪律等,并在被审计单位醒目的地方张贴审计预告,告知审计的有关事项,接受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审计结束后,审计结果除在审计网站上公开外,还应根据不同审计项目及报告的重要程度和保密程度,分别向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中层以上干部、全体职工通报,确保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对审计结果的知情权。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审计项目,履行程序后,可召开审计结果通报会,让社会各界更加深入了解、支持和监督审计工作,促进审计执法水平的提升。

(三)通过新闻媒体公开

为扩大审计的影响力,审计机关应加强与新闻媒体之间的沟通联系,将社会比较关注的专项资金审计结果、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以及重要审计信息、审计工作成果等,通过当地报纸、电视台等向社会公开,重要的审计工作成果等要积极推荐到《中国审计报》等全国性的审计媒体,使公开的范围更大、影响更广,不断拓展公开的途径。

四、审计公开机制及程序

为使审计公开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必须建立和完善公开工作机制,以保证审计公开工作有序开展。

(一)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公开工作制度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建全公开工作组织,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指定一个内部部门具体牵头落实,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实施。

审计机关的职能和权限、审计程序、审计执法人员的岗位责任及考核标准、审计常用法律法规、审计问题处理处罚结果、审计整改情况等公开工作应当由法制部门负责;审计预告、审计结果公告应由其实施的审计组负责公开,审计项目实施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审计结果都要以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对外公开,特殊情况不需要公开的,要说明理由。审计组填制审计结果公开审批单并代审计机关出具审计结果公告,送法制部门审核,报分管领导审阅同意后,报主要领导决定是否公开。对重要事项的审计结果报告报请同级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审批;审计计划由办公室或综合部门负责公开;审计纪律及审计举报电话等由纪检组负责公开。

(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公开工作深入实施

审计机关的法制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应采取不定期抽查、走访调查、跟踪检查、问卷调查、现场监督等方式,对审计公开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级审计机关不断加大落实力度,共同推进审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接受更广泛的监督

要结合“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及社会各界群众代表等,对审计工作及公开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虚心听取意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将审计公开工作再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保证公开事项无异议

要主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按照法定程序充分交换意见时,告知公开审计结果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是落实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要求。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是简单机械地用事实套法规,而是与被审计单位一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体制、制度、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体现出审计监督是手段,服务是最终目的,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接受审计结果公开。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EB/OL].www.news.cn,2004-04-2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EB/OL].www.news.cn,2006-03-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EB/OL].www.news.cn,2010-02-2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EB/OL].www.news.cn,2010-09-1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EB/OL].www.news.cn,2007-04-24.

[7]上海市审计局课题组.审计公开制度体系建设研究[J].上海审计,2010,(4).

猜你喜欢
依法行政审计工作机关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人大建设(2019年6期)2019-10-08 08:55:46
依法行政 推进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06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人大建设(2017年4期)2017-07-21 11:03:19
打开机关锁
依法行政 执法为民
——湖南省工局2016年工作掠影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