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社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4-03-29 11:36:03
东南亚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海外华人华侨华人

任 娜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广州 510630)

海外华人社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任 娜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广州 510630)

海外华人社团;现状;趋势

本文从数量、分布、组织形态、功能模式以及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外华人社团的最新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文章指出,东南亚仍是海外华人社团最为集中的地区。此外,专业性社团近年来发展迅速,海外社团呈现出开放性、包容性和联合性的组织形态特征。在社团功能方面,商业、政治和文化取向更加明显。最后,文章分析了海外社团未来的三个发展趋势,即规模化、本土化和跨国化。

社团是海外华人社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是“基于自愿并具有组织形式的私人团体,团体成员的一部分时间以不领薪的方式从事团体的各种活动,参与并支持其团体追求的共同利益”[1]。近年来,随着海外华人人数的迅猛增加及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华人社团也呈现愈发复杂和多样化趋势,社团无论在数量、规模和功能等方面均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出现了诸多崭新的时代特点。

一 数量及分布

关于海外华人社团在世界的分布和数量,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根据20世纪90年代初的数据,海外华人社团已达到1万多个。与这一数据相比,今天的情况已大有不同,社团数目预计应远超过1万个。据2013年的一篇报道,仅在马来西亚一地,就约有9000个华人社团[2],美国华人社团在2008年也已达到2000多个[3],换言之,近20年来华人社团的数量成倍增长。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近年来华人新移民人数的大幅增加。据统计,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中国向海外移民数量达到958 万人之多[4]。

在海外华人社团的分布方面,根据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在全球1万多个华人社团中,亚洲的海外华人社团最多,占总数的67.68%;其次是美洲的华人社团,占总数的24.77%;其它洲的华人社团较少:非洲的占3.06%,大洋洲的占2.57%,欧洲的占1.91%[5]。近20年来,随着中国向外移民的大幅增加,移民的地区流向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根据2011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侨务论坛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海外华侨华人数量约为5000万[6]。其中,亚洲 (东亚、东南亚和中亚)的华侨华人人数最多,约为3532.9万,而在亚洲内部,又以东南亚地区最为集中,达到3348.6万,约占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的73.5%,其它地区依次为美洲 (以北美为主,总共630万)、欧洲 (215万)、大洋洲 (95万)、非洲 (55万)、中东 (40万)[7]。根据“华人人口越多的地方,华人社团数量也越多”这一推理原则,目前海外华人社团地理分布的大体格局是,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依然是华人社团最为集中的地区,其次则为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

二 组织形态

从组织形式考察海外华人社团,可以揭示它们的时代特征及其内部系统的新陈代谢。

首先,从社团人员的构成来看,第一代老移民、接受华文教育的第二代土生华人和出生于中国的新移民构成了当今华人社团的主力军。至于接受当地教育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土生华人,由于其本土融合度较高,生活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华人社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传统华人社团失去兴趣,致使当今许多社团在人员上出现萎缩或青黄不接的现象。但近来有资料显示,随着传统华人社团功能的转型,社团参与本土事务的程度日渐提高,社团在协助成员建立外部商业社会网络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以华裔青年为主的社团开始显露热情并迸发活力,一些融合当地的华裔与新移民的青年组织也相继成立,并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如由马来西亚八个华人青年团体组成的大马华人青年团表现积极,开始参与朝野政治纲领的制定[8];在近两年的新加坡晋江会馆的执委中,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几乎占了1/4,且平均年龄只有32岁[9]。此外,近几年陆续成立的英国华人青年联会、比利时华人青年联合会、巴西华人华侨青年联合会、缅甸华侨华人青年工商会、美加青年华商总会等也在通过各种活动,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此外,同老移民社团相比,新移民来源地的多元性使得新移民社团在人员构成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对于入会资格的要求更加宽松和灵活。2010年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的新加坡天府会目前有2000位理事和成员,其中四川籍人士只占了六成,其余四成则由与四川有工作、学习、旅游等各种“机缘”的非四川籍人士组成[10]。无独有偶,加拿大北京协会对于会员的资格要求则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曾工作学习在北京、甚至梦想过北京并愿意与北京人交往的加拿大新老移民”,均可加入该会[11]。此外,加拿大新不伦瑞克中华文化协会除了明确强调凡尊重或热爱中华文化者皆可成为会员外,更“多次重用非华人会员甚至数次请洋人和不会讲中国话的人做会长”[12]。可以说,与传统的老移民社团相比,以新移民为主的新型社团所展现的开放性特征不仅有利于其在短期内壮大会员队伍,而且极大地增强了社团的号召力和开拓力。

其次,从社团的建构类型来看,在传统类型的华人团体中,相比于血缘和神缘社团,以“省”、“市”为单位的地缘社团近年来显现了更为强大的活力。从2012年底至2013年,相继成立的地缘社团有美国的佛州福建同乡会联合会、德州安徽同乡会、新西兰的奥克兰青岛同乡会、加拿大的浙江同乡会、日本的甘肃同乡会、美国的圣地亚哥陕西同乡会和东北同乡会以及罗马尼亚的江苏华侨华人联合会等,而新成立的血缘、神缘以及以“村”、“县”为单位的地缘团体社团则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方面归于华人社会传统的血缘和神缘社团往往建立在地缘基础之上,前者的成员涵盖范围远不如后者广泛,另一方面则在于新成立的地缘社团往往以中国北方地区非传统侨乡的新移民为主,来源地的广泛使他们很少能以“村”或“县”为单位组织起来,于是更大级别的“省”、“市”等地域单位则自然成为地缘团体的组织原则。

除传统型社团之外,社团建构类型的另一个特点则是专业性社团呈迅猛之势发展,数量倍增。有研究者统计,从1950年到1991年40年间,美洲的华侨华人专业社团的数量就从469个增加到2252个[13],几乎增加了五倍,而仅在美国一地,华侨华人的专业社团也从1998年的近600个达到今天的1200个之多。据估算,目前全球华侨华人专业社团的数量已达到2553个[14]。专业性社团多以一个或多个专业领域或专业人群命名,如英国中英科技与贸易协会、英国旅英中国工程师协会、中国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等;也有不分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团体,如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美华专业人士协会等。在成员构成方面,专业社团多以华人新移民中的专业人士为主,这与近20年来大批留学生毕业后留居当地以及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技术移民潮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据研究显示,目前海外华人科技人才已达到100万人之多[15]。从分布上看,专业社团主要分布在新移民集中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等地。与传统华人社团相比,该类社团无论在智力、资金和技术方面都颇为雄厚,也因此成为当今中国建立人才“智库”的重点引介对象。

不同于上述的传统型社团和专业社团,以“华人性” (Chineseness)或华人文化为纽带成立的团体日渐兴盛,成为近年来华人社团在建构类型上的另一个特点。此类社团以该区域的全体华人为涵盖对象,以热爱中华文化为共有的号召背景。如美国大芝加哥地区华侨华人联合会 (CAAGC),其明确提出,“凡爱我中华并愿为中国和平统一作贡献的炎黄子孙、华人社团,只要承认本会章程,遵守美国法律……即成为本会会员”[16]。近几年成立的此类团体还有加拿大华人联合总会 (2005年)、阿联酋华侨华人联合会 (2010年)、西班牙USERA华人联合会 (2011年)、斯里兰卡华侨华人联合会 (2012年)和意大利曼托瓦华侨华人总会 (2013年)等等。该类团体发展迅速,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华人移民来自中国五湖四海的地方特征,希望藉华人共有的种族和文化背景团结起来,维护和提高在移居国的权益和地位,另一方面则显示了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涵盖力广的中华文化比带有局限性的地缘、血缘纽带在号召力和凝聚力方面更占优势,正在逐渐成为一条凝聚海外华人移民的新型纽带和力量。

最后,从社团的组织架构来看,以往成立的华人社团多以单一性架构为主,即单纯的地缘、血缘或业缘等性质的团体,且同一性质的团体之间没有制度结构上的联系。而目前在海外华人社会,以联合性为组织架构的社团则颇为兴盛,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联合性社团通常由多个单一结构的组织集合起来,构成了一个规模更大、人数更众的联合团体。该类社团有洲际区域性的,也有一国之内的。前者如美洲新华侨华人联合总会,该会于2004年成立,由来自美国、加拿大和南美地区的40个华人新移民团体构成;2001年成立的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也有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40个专业性社团成员。后者如2011年成立的加拿大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则由安徽同乡会、北京协会、重庆同乡会、福建联谊会、甘肃同乡会等19个同乡社团组成。和单一性组织架构的社团相比,联合性社团的优势主要在于,它整合了分散的社团资源,建构了一个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协调配合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和壮大华人移民在移居国的声音和力量。

三 功能模式

目前,海外华人社团在功能模式方面表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即商业取向明显、政治关怀增强和文化功能显著。

第一,社团的商业取向明显,主要表现在商业性社团在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快速的发展。笔者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仅2013年上半年就有9家商业社团相继成立,大大超过了地缘和血缘社团成立的速度。这些商业团体分别是意大利都灵华人工商联合会 (2013年3月)、美国奥兰多华商经贸联谊会(2013年3月)、美国河北工商总会 (2013年4月)、美加青年华商总会 (2013年4月)、世界华人工商妇女企管协会新加坡分会 (2013年4月)、新加坡浙商协会 (2013年5月)、香港河南总商会(2013年6月)、意大利西海岸华商总会 (2013年6月)和日本浙江总商会 (2013年6月)。此外,从2013年9月在成都召开的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与会成员来看,也再次凸显了这一特征。此次华商大会参会者约有3000人,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参会的华人社团或组织达到了279个,其中,与商业直接相关的团体有125个,且这一数字还不包括诸多带有明显商业取向的地缘或血缘等社团。在这些商业团体中,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新移民快速增长的国家的社团组织达到了64个,占据一半以上[17],这一事实再次说明,在海外华人社会,尤其是在华人新移民大幅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商人人数快速增加。仅以西班牙为例,私营业主的华人人数就由2008年的18,756人上升到2012年的36,316人[18],4年间人数翻了几乎一倍,这一现象反映在社团方面,则呈现了商业性社团迅速发展的态势。

除了商业社团数量的增长外,华人社团的商业取向还体现在商业性社团的规模在较短时期内得到了迅猛的增强。如日本浙江总商会在2013年6月成立初始,企业会员就已达到了60多家;成立于1999年的日本中华总商会到2012年底也已有300多家会员,到2015年会员企业将增加至500家[19]。此外,美中工商联合会在短短10年内,其会员也发展至300多名、上千家企业[20]。

可以说,华人商业社团的蓬勃发展反映了中国经济崛起这一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海外华人社会商人人数和商业组织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海外华人 (新)移民的经济实力以及在与中国商贸联系的广度、深度和频度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加强。

第二,政治关怀增强,主要体现在近年来社团的参政议政意识愈发浓厚,这一点在欧美地区表现尤其明显。一方面,在国际政治事务上,华人社团敢于持有鲜明立场,抨击当局言论。如对待钓鱼岛问题,2013年年初,全美中华青年联合会、美华国际青年商会、全美华裔优秀青年联谊会、南加州华人华侨联合会等多家大型美国华人社团联合发表公开信,强烈谴责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的有关钓鱼岛问题的言论,并呼吁两岸共同维护领土主权[21]。

另一方面,在移居国的国内政治事务上,华人社团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以政治选举为例,华人社团不仅组织选民登记,鼓励选民用手中选票发声,举办活动为华人候选人站台背书,还积极将选民团结起来,搭建支持华人参政、鼓励华人发声的平台。如根据2013年7月1日美国《侨报》报道,为支持刘醇逸竞选纽约市长,美国闽籍侨团6月30日开始在纽约华埠东百老汇的东方广场门前设台,呼吁华人联署签名并做选民登记,当日就得到了近400人的签名支持[22]。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席会数年来也多次召集“民众与各党派代表及候选人对话会”,旨在支持华裔代表参选,帮助华裔候选人与选民互动,倾听选民的心声。2013年,该联谊会为了呼吁广大华人同胞主动发挥社会公益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特发表了选投票倡议书[23]。此外,旅荷华人社团为支持在华人队伍中选举出欧洲议员代表,也在2013年成立了荷兰华人党筹备工作委员会,拟通过这一党派来正式走上参政议政的正确轨道,并为2014荷兰选举和2016年欧洲大选提供援助选票[24]。

海外华人社团以往通常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其功能主要针对华人社群内部,鲜有政治作为。但近年来华人社团的参政意识在欧美地区的渐趋增强,开始逐渐改变了海外华人社团原有的封闭形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移居国社会对华人移民的开放政策和接纳,另一方面则在于随着华人移民人口和社会结构的调整,经济实力雄厚且具备专业知识的华人精英不断增多且日益走到台前,华人社会希望通过政治这一平台,并借助社团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来维护和提高华裔在移居国的权益和地位。

第三,宣传中华文化的功能日趋显著。以前华人社团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加强华文教育,如开设华文辅助班、颁发华文教育奖学金等,而近年来弘扬中华文化成为其主要文化功能之一,并日渐显著和强化。其推动力一方面来自中国大陆,另一方面则来自华社本身。前者如自2009年由国务院侨办启动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于每年春节期间在全球五大洲华侨华人聚居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慰侨访演活动,每到一地,均得到当地社团的热烈欢迎。该活动2013年在香港演出时得到“157个机构或团体协办,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创历史之最”[25]。后者如由英国伦敦华人社团打造的“中国庙会”,日本中部华人社团组织的“名古屋春节祭”,加拿大纽布朗斯维克中华文化协会的“多元文化节”、“弗莱小春晚”,西班牙马德里侨团开展的彩装巡游和庙会活动等,都已作为当地华人社会的一种文化品牌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和认可,也成为当地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一种途径。可以说,近几年,社团弘扬中华文化的功能在不断加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中国“软实力”在海外社会的不断发展。

四 发展趋势

结合上述社团近年来的发展特点,海外华人社团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规模化。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社团会员的规模化。随着短期内海外移民人数的有增无减,社团无论在个人会员还是团体会员上,将会随着新移民、新社团的增加而在人数上不断壮大;二是社团活动的规模化。整合社团资源,建立合作平台,以更好地争取和维护当地华人移民的利益,将是华人社团的共识。2013年,一些社团合作初显成效。如在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 (简称宗乡总会)、中华总商会、华社自助理事会和通商中国四大社团联合举办了“华社分享交流大会”,提高公众和新移民对华社和华社组织的认识并取得了理想效果[26];在西班牙,为了应对当前华商在西班牙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当地各大华人社团召开联合会,共同采取行动,如向媒体投书阐明立场、澄清事实,积极参与当地移民局或慈善机构组织的公益活动等[27];在美国的布鲁克林,美国(香港)旅美华人总商会、布鲁克林华人联合总会、纽约海南同乡会、美东台山侨中同学会等多家社团成立了联合组织“布鲁克林亚裔社团联席会”,以推动选民登记,支持华裔竞选市长[28]。

第二,本土化。华人社团的本土化并非新近事物,在华人移民最多的东南亚地区,社团的本土化进程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社团的社会功能也早已向本土转型。未来这一进程将会继续发展和深化,并不断走向成熟。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海外华人社团将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移居国本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事务的方方面面。华人社会已经深刻意识到,只有立足本土,融入本土,才能更好地表达本族裔的声音和诉求。

在政治上,欧美地区华人社团参政意识和行动的不断高涨和勃兴已显而易见,甚至在华人移民一向趋于持保守政治态度的东南亚地区,华人社团政治本土意识也开始萌发。如在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多次敦促政府考虑把“促进种族和谐与团结”列入政府转型计划中;印尼的华裔总会在印尼政府取消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差别后,在政治表现上愈发积极,不仅主动参与和协助了印尼2006年新国籍法和2008年反歧视法令的颁布,更成为当今每届总统候选人进行交流、沟通、对话以争取华族支持的重要对象[29]。

在经济上,华人社团一方面架起了移居国和祖籍国之间的商业桥梁,另一方面也进一步积极发挥协助华人移民顺利融入当地社会经济,以及与当地经济利益团体进行沟通对话的功能。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在1983年成立之初就从宗旨中明确体现出了社团的本土化特征和趋势,如“促进中西两国友谊;融入当地社会,参与发展当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维护华人社会安定团结,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30]等等。

在社会文化事务上,华人社团的本土性也将愈发明显。如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的发展,新加坡宗乡总会近来修改了自1986年成立以来的总会章程,明确指出总会在弘扬华族文化及价值观的同时,也将肩负起促进社会和谐以及种族融入的责任[31]。在印尼,2013年雅加达的华人社团向2000名当地贫民分发必需品,希望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改善其生活水平。老挝最大的华侨华人组织万象中华理事会每年都会积极参与老挝社会救助,帮助收养一些孤寡老人,协助料理贫困华人、老挝人或其他外国人在老意外事故的救护及后事等[32]。总之,华人社团本土化的发展趋势将是华人移民在居住国定居生活的必然结果。

第三,跨国化。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华人社团与祖籍国的跨国联系、跨国网络在双方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和延伸。2013年华人社团的种种表现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在广度上,随着来自中国大陆新移民的增加,社团的跨国网络将延伸到中国传统侨乡以外的“新侨乡”地区,这些地区将在与海外华人社团的互动中受益。以新近成立的同乡会为例,该类同乡会多由来自中国内地“新侨乡”的新移民组成,加强建构和保持与中国家乡的跨国经济与社会联系已经成为该类华人社团的重要主旨之一。如2013年成立的日本甘肃同乡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配合故乡政府提出的经济振兴战略项目的实施,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加深甘肃与日本的经济贸易、文化旅游。”[33]同一年成立的加拿大浙江同乡会在宗旨中也清晰写道:“建立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同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在加的浙商投资创业,促进加拿大与浙江的科技文化旅游经贸等方面的交流。”[34]此外,近年来一些海外华人商会与中国各省市地区的频繁互动,也进一步推动了社团的跨国网络辐射到中国更广的地域范围。如英国中华总商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先后到中国北京、山东、江西、四川等地考察,并与中国内地的湖南总商会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美国中华总商会在2013年也先后访问了福建、吉林等地区。

(2)在深度上,社团的跨国网络将因为来自中国官方支持平台力度的加强而得到进一步的稳固和深化。历史上,海外华人社团跨国联系的推动力和组织核心主要来自海外华人社会[35],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海外华人社团的跨国网络无论从重心、推力还是联络机制方面,都已明显趋向中国。自2001年创办以来的“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至目前已举办了6届,每次与会者都达到数百人,其组织者和主办方是中国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此外,近年来的一系列活动,如“海外侨领高级研修班”、“华侨华人社团中青年负责人研习班”等,组织者也均是来自中国有关方面。2013年9月在中国成都召开的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得到了中央政府和成都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历史上层次最高、代表性最强、海外华人社团参与最多的一次世界华商大会。大会期间,共签约合作项目241个,总投资额达到了1323亿元[36]。此外,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2013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美国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重点合作海外华侨华人专业社团”的授旗仪式[37],进一步推动和强化了海外华人社团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制度化联系。总之,跨国化的深入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外华人社团未来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走向。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海外华人社团在稳步发展壮大中经历着多方面的变化和转型。首先,华人新移民的大幅增加,是导致近年来海外华人社团发生变化和转型的一个显著因素。会员人数不断增多,社团规模日趋壮大,社团类型更加多元,社团性质愈发开放,社团在协助华人移民融入移居国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新移民给海外社团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新、老移民社团之间的隔阂矛盾,名目众多的移民社团间的无序状态等等,都为海外华人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华人移民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促使社团转型的另一主因。当今的华人社会与老一代移民社会已不可同日而语,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各种专业人士、技术移民、商业投资者和留学生已成为当前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能量大,活动力强,是推动当前华人社团功能日趋完善、积极参与当地主流社会事务的重要推手,也是保持社团与时俱进,在移居国迸发活力的重要源泉。最后,海外华人社团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趋势,始终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当今海外华人社团出现的明显的商业、文化取向无一不依托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这一深刻背景,而海外华人与中国建构的跨国联系也通过社团这一平台并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日益走上了稳定的制度化轨道。

【注 释】

[1]R.T.Anderson,“Voluntary Associations in the Federation”,Anthropological Quarterly, Vol.37, 1967, pp.175-176.

[2]《马来西亚华人社团近9000个 1/3处于“冬眠状态”》,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编《侨情简报》2013年第6期。

[3]潮龙起: 《华侨华人专业社团与广东创新体系建设》,《世界侨情报告 (2012—2013)》,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67-68页。

[4]庄国土等:《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侨务工作研究》2010年第4期。

[5]李明欢:《当代海外华人社团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页。

[6]《约5000万:华侨华人总数首次得出较明确统计数字》,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1-12/01/content_24048039.htm,2013年10月5日。

[7]此分布数据是根据2007年统计华侨华人数量为4543万得来。见庄国土等《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侨务工作研究》2010年第4期。

[8]《大马华人青年团调整形象 也积极参与接触朝野政治纲领》,(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13年1月7日。

[9]《晋江会馆新执委就职 四分之一为新移民》,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编《宗乡简讯》,第57期,第3页。

[10]此资料来源于2013年11月18日笔者在新加坡对新加坡天府会会长杜志强的访谈。

[11]《加拿大北京协会》,http://canadabjxh.blog.so-hu.com/82467081.html,2013年10月9日。

[12]刘利民:《以开放的方式发展中华文化协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编《第六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大会文集》,2012年,第94页。

[13]《侨智侨资助力中国发展》,http://haiwai.people.com.cn/BIG5/232604/16462647.html,2013年10月9日。

[14]潮龙起:《华侨华人专业社团与广东创新体系建设》,《世界侨情报告 (2012—2013)》,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67-68页。

[15]《海外华人科技人才总数近百万 国际影响越来越大》,http://www.chinanews.com/hr/zgqj/news/2008/09-02/1368322.shtml,2013年10月9日。

[16]《大芝加哥地区华侨华人联合会》,http://yellowpage.chineseofchicago.com/association-agency/chinese-association/CAAGC/大芝加哥地区华侨华人联合会,2013年10月11日。

[17]该数据根据《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参会嘉宾名录》统计获得。

[18]徐松华:《入乡随俗 诚信守法 树立华商良好形象》,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编《第六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大会文集》,2012年,第67页。

[19]《日本中华总商会召开会员总会 会员企业拟增至500家》,华声报 (电子版)社: 《侨务内参》2013年3月25日,第28页。

[20]《美中工商联合会第10届理事会就职 国侨办发贺信》,http://www.chinanews.com/hr/2013/02-25/45928 53.shtm l,2013年10月11日。

[21]《南加侨团呼吁两岸共同维护领土主权》, (美国)《侨报》2013年1月10日;《美侨团公开信强烈谴责国务卿希拉里关于钓鱼岛的言论》,http://home.aacyf.org/info/info_list.asp?intSortId=7,2013年10月13日。

[22]《闽籍侨团华埠设台支持刘醇逸竞选纽约市长》,(美国)《侨报》2013年7月1日。

[23]《潘妙飞会长为2013年BC省选发投票倡议书》,http://www.wenzhouren.ca/,2013年10月13日。

[24]《旅荷华人拟成立荷兰华人党 鼓励华人参政议政》,http://www.yznews.com.cn/news/2013-07/26/content_4527979.htm,2013年10月6日。

[25]《“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吸引近万名香港观众》,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3-02/19/c_124363423.htm,2013年11月7日。

[26]《新加坡四大华社组织联办交流会 合力扩大影响力》,(新加坡)《联合早报》2013年5月20日。

[27]《西班牙侨界热议华商生存环境 应谨慎低调加强自律》,http://www.chinanews.com/hr/2013/05-20/483 6139.shtml,2013年10月10日。

[28]《布鲁克林亚裔社团联席会成立》,华声报 (电子版)社:《侨务内参》2013年4月22日,第12页。

[29]《印尼华裔总会成立14周年》,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2013年4月11日。

[30]《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章程》,http://www.asochino.com/index.php?_m=mod_article&_a=article_content&article_id=468,2013年12月20日。

[31]《宗乡总会第26届会员大会通过修改章程》,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编《宗乡简讯》第74期,第5页。

[32]《老挝华侨华人组织举行周年庆祝暨慈善捐助活动》,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编《侨情简报》2013年第7期。

[33]《日本甘肃同乡会东京成立》,华声报 (电子版)社:《侨务内参》2013年4月29日,第13页。

[34]《加拿大浙江同乡会成立》,华声报 (电子版)社:《侨务内参》2013年1月21日,第19页。

[35]刘宏: 《中国—东南亚学:理论建构·互动模式·个案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41-265页。

[36]《华商大会四川签约项目241个 总投资额1323亿》,《中国日报》2013年9月26日。

[37]《上海侨务访问团团长: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海外侨团》,http://www.chinanews.com/zgqj/2013/04-07/470 7831.shtml,2013年10月25日。

The Present and Trends of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

Ren Na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Academy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China)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the Present;Trend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quantity,global distribution,organizational form,functional model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It argues that Southeast Asia is still an area where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 aremost centralized.Moreover,the number of communities that consist of Overseas Chinese experts and professionals has been growing fast over the recent few years.Openness,flexibility and coalition are threemai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communities play amore active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arena of business,politics and culture.In the end,this paper suggests that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members of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collaboration,localization and transnationalization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directions of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D634.3

A

1008-6099(2014)02-0096-07

2013-12-30

任娜,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人员。

*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合作导师曹云华教授的悉心指点,在此特致谢忱。

【责任编辑:石沧金】

猜你喜欢
海外华人华侨华人
海外华人如何欢度“中国年”?
华人时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2:56
何为“华人”?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58
我的华侨老师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海外华人寻偶众生相
华人时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39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2009年4期)2009-05-22 09:22:06
海外华人掀起“保钓”怒潮
军事历史(1997年2期)1997-08-21 0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