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说了我去做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自认为有独立想法“,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都由我决定。”事实真是这样吗?如果告诉你,我们很多行为其实都是被别人直接影响的,你相信吗?
电影市场说明了这种情况。那年,怀着对冯小刚作品的一贯好感,我打算和妻子去看《1942》。去影院之前,妻子在网上登陆论坛,查看网友对当期上映的几部电影的评论,结果惊呼“:都说《1942》不好看,应该去看《泰囧》和《少年派》!”
我不以为然“,网上都是炒作,即使不好看,也该去看看它怎么不好看。”
妻子不干了“,那么多网友,还能分不清?人家都说不好看,你还去,钱多烧的啊?不去!”
交涉的结果是,最终在那两部反映好看的电影里,我俩选择了
《泰囧》。坐在电影院里我想,这部电影的确用心制作,但真有大家吹嘘的那样神乎其神吗?笑点并不多啊!大家为什么一股脑的都奔它来了呢?
又过了几个月,票房结果出来,果然和大家想象的一样,《泰囧》投资1400万,最终票房6亿;《少年派》投资700万美元,票房4亿美元;《1942》投资2.1亿,票房3亿,惨淡收场。
据了解,美国电影市场同样有类似情况。在对一个时期上映的50部电影分析后,大家发现最卖座的4部电影虽然不是大制作,收入却占全部票房的五分之一;最不卖座的4部电影仅占万分之一。天壤之别的差距到底来自于哪里?是电影本身的质量吗?
答案并不在电影本身。整个过程关键在于当事人之间的互动。第一批观影人的看法会迅速传播出去,对后续观众的选择产生深刻影响。
当我们不确定作何选择时,他人的想法和行为会对个人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这被称为“积极反馈”。虽然这与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有所区别,但的确发生在生活各个角落,或许这才是更真实的选择理论。成功的炒作其实都是有效利用了积极反馈而已。
撰文/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