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的语言技巧及其传译

2014-03-29 09:49郭新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尤利西斯意识流史蒂芬

郭新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23)

《尤利西斯》的语言技巧及其传译

郭新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23)

意识流小说以其与众不同的题材、手法、结构和语言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独特、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文体。《尤利西斯》则是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者乔伊斯运用了多种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和语言技巧,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精神世界。本文将以《尤利西斯》为例,对其中意识流语言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译林出版社(萧乾,文洁若译)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金隄 译)的两种译本,探讨意识流小说的语言表现技巧在译文中的再现。

《尤利西斯》;意识流;语言特征;翻译

意识流小说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是现代心理学和现代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廖星桥1988)。它一度盛行于西方国家,并在西方文坛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激烈讨论。意识流小说的三位创作大师分别为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他们在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不遗余力地对那些普遍存在但却深藏于人类思想深处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进行了揭示。通过对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再现,他们成功地揭示出了现代西方人中那种强烈的孤独感与疏离感,反映出了战后西方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矛盾与危机。意识流小说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所固有但却长久以来被传统作家所忽视的精神现象,更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题材、手法、结构和语言。毫无疑问,意识流小说已经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独特、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文体。

在众多的意识流小说巨著中,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可以说“是一部运用意识流手法最完善、最彻底的现代小说”(常耀信2007),代表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将以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为例,对其中意识流语言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译林出版社(萧乾,文洁若译)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金隄译)的两个译本,探讨意识流小说的语言表现技巧在译文中的再现。

一、频繁的视角转换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经常感觉到第三人称的叙述与人物独白之间的视角转换。有时我们甚至很难分辨出某一句话究竟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还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例如,在《尤利西斯》的第二章,课堂上一个男孩儿回答史蒂芬的提问的时候,

Some laughed again:mirthless butwithmeaning.Two in the back bench whispered.Yes.They knew:had never learned nor ever been innocent.All.With envy he watched their faces:Edith,Ethel,Gerty,Lily.Theirlikes:their breaths,too,sweetened with tea and jam,their bracelets tittering in the struggles.

金译:又有几个人笑了:不欢乐,但有含意。后排有两个人在交头接耳。是的。他们是知道的:从没有学习过,可也从来不是外行。全都如此。他怀着嫉羡的心情注视着一张张脸庞:伊迪丝,爱瑟尔,哥蒂,莉莉。同一个类型的人:呼吸中也带着红茶和果酱的香甜味,手臂上的镯子在挣扎中发出吃吃的笑声。

萧译:有些人又笑了:笑得不畅快,却别有用意。坐在后排凳子上的两个在小声讲着什么。是的。他们晓得:从未学习过,可一向也不是无知的。全都是这样。他怀着妒意注视着一张张的脸:伊迪丝,艾塞尔,格蒂,莉莉。她们跟他们是一路货:呼吸也给红茶、果酱弄得甜丝丝的;扭动时,腕上的镯子也在窃笑着。

这段话的第一句似乎是第三人称的评论,但不必然。接下来的第二句也是同样的情况。“With envy he watched their faces”这句话应该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而最后一句则是史蒂芬的独白。第一遍读这段话的时候可能会让我们有混乱的感觉。不过经过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乔伊斯对条理清晰的第三人称叙述和杂乱的意识流之间关系的精心处理。通过视角的转换,他把这两部分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不但符合心理活动的规律,对人物塑造也非常有帮助。正如这个例子所呈现的,史蒂芬的意识流被第三人称的叙述所打断正是反映了人类心理活动跳跃性的特征,同时,第三人称的论述也起到了揭示史蒂芬心理的作用。在翻译类似段落的时候,译者的任务应该是让读者感受到这样的视角转换,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语言的精心安排以及精湛的写作技巧。从这个角度来看,以上两位译者的翻译应该说都是成功的。

二、诗意效果

在阅读小说中人物意识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到作者使用的语言是非常富有诗意的。也就是说,乔伊斯在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声音和节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那些人物独白读起来就像是无韵的诗歌。这个语言特色一方面充实了文字的涵义,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例如第二章中的这句话:

Secrets/,silent,stony/sit in the dark palaces of both our hearts/:secrets/weary of their tyranny/:tyrants/, willing to be dethroned.

金译:我们两人心灵深处的黑殿里,都盘踞着沉默不语、纹丝不动的秘密,这些秘密已经倦于自己的专横统治,是情愿被人赶下台去的暴君。

萧译:我们两人心灵的黑暗宫殿里,盘踞着缄默不语的一桩桩秘密:这些秘密对自己的专横已感到厌倦,是情愿被废黜的暴君。

这段原文因为使用了头韵,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声音效果。同时,它的节奏也非常明显,使整个句子读起来就像诗句一样。由于中文当中没有头韵的修辞手法,因此很难将原文中的头韵修辞复制到译文当中。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尽量将原文中诗般的节奏再现出来。对比两个版本的译文,金的翻译由于使用了“的”这样的名词结构——“……的黑殿里”,“……的秘密”,“……的专横统治”,“……的暴君”——句子的节奏感就比较强,而萧的翻译由于选择了“缄默”和“废黜”这样的词而读起来更富有艺术气息。

三、语言变异

(一)词汇变异

为了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语言符合人物的个性,意识流小说的作家有时会创造出一些新词来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

史蒂芬在迪希先生的办公室和迪希先生讨论犹太商人的时候,看到了巴黎证券交易所的情景:

On the steps of the Paris stock exchange the gold-skinned men quoting prices on their gemmed fingers. Gabble of geese.They swarmed loud,uncouth,about the temple,their heads thick-plotting under maladroit silk hats.

金译:在巴黎证券交易所的台阶上,金色皮肤的人们伸出戴宝石戒指的手指报着行情。鹅群的嘎嘎乱叫声。他们成群结队地在圣殿里转悠,声音嘈杂,模样古怪,脑袋上戴的是不得体的大礼帽,里面装的是密密匝匝的计谋。

萧译:在巴黎证券交易所的台阶上,金色皮肤的人们正伸出宝石累累的手指,报着行情。嘎嘎乱叫的鹅群。他们成群结队地围着圣殿转,高声喧噪,粗鲁俗气,戴着不三不四的大礼帽,脑袋里装满了阴谋诡计。

在这段原文中,乔伊斯通过合并已有的词汇创造出了“gold-skinned”和“thick-plotting”这个两个新词,来描述犹太商人。尤其是“thick-plotting”这个词,非常形象地讽刺了那些精于算计的商人。金和萧的翻译都传达出了这个含义。不过两位译者都把“their heads thickplotting”译成了名词短语,这似乎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thick-plotting”被用作现在分词,有着很强的动作意味,因此如能翻译成动词短语,“脑袋里谋划着数不清的计谋”可能会更好一些。

(二)语法变异

在意识流的作品中,外界事物会不断激发起人物的情绪。有时他们的意识会突然涌入脑海,以至于前一句话还没来得及想完,后一句话就已经挤进来了;而有时他们的意识会处于非正常状态,这样他们的独白就完全是混乱不清的。因此,结构松散的简单句、不完整的句子、不符合语法的句子,甚至是“独词句”就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基本句式风格,反映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例如:

1.Like him was I,these sloping shoulders,this gracelessness.

金译:有些象他,我这个人:也是这么瘦削的肩膀,也是这么叫人看不上眼。

萧译:以前我就象他:肩膀也这么瘦削,也这么不起眼。

为了真实反映出人类的意识特点,乔伊斯有时会忽略掉语法规则,随意地改变词序,使句子看上去完全不符合语法。

在这个例子中,金的翻译保留了原文的句子形式,同时也就保留了意识流的意味。而萧的翻译则恢复了句子的正常词序,未能传达出原文句子所反映出的混乱的意识。

2.A gruff squire on horseback with shiny topboots.Soft day,Sir John!Soft day,your honour!...Day! ...Day!...Two topboots jog dangling on to Dublin.Lal the ral the ra.Lal the ral the raddy.

金译:一个脾气暴躁的绅士,骑着马,穿着贼亮的长筒马靴。有点小雨啊,约翰爵士。有点小雨,阁下……小雨!……小雨!……两只长筒靴颠呀颠的,一直颠到都柏林。啦尔——德——啦尔德——啦,啦尔——德——啦尔——德——啦底。

萧译:一个粗暴的绅士,足蹬锃亮的高筒马靴,跨在马背上。雨天儿,约翰爵士。雨天儿,阁下!……天儿!……天儿!……一双高筒马靴悠荡着,一路荡到都柏林。吁——萧萧,吁——得得。吁——萧萧,吁——得得。

在这段原文中,史蒂芬脑海中出现了一位绅士的形象。为了真实地记录下史蒂芬的心理状态,乔伊斯使用了一系列的名词短语来描述史蒂芬意识流中形成的这位绅士的形象。对于第一句话,金的翻译更贴近原文,成功地再现了史蒂芬想象的过程:先是一位绅士,然后是骑在马上,接着是他的靴子。而萧的译文调整了语序,更像是对一个人物整体的描述。不过在后两句的翻译中,金增加了“有”,却与原文意图有些相左了,不是强调静态画面,而是更强调动作意味了。

3.Their full slow eyes belied the words,the gestures eager and unoffending,but knew the rancours massed about them and knew their zealwas vain.Vain patience to heap and hoard.Time and passing on.Their eyes knew their years ofwandering and,patient,knew the dishonours of their flesh.

金译:他们的圆圆的,迟缓的眼睛否定了这些话,这些热烈而不平凡人的手势。他们知道周围聚集着敌意,知道自己的热忱全是白费事。白白地耐心积蓄,储存。时间肯定会把一切都冲散。路边堆积的财货:已经劫掠,全都易手了。他们的眼睛懂得流浪的岁月;含辛茹苦的眼睛,懂得自己的骨肉所受的凌辱。

萧译:他们那睁得圆圆的迟滞的眼睛,与这些言谈,这些殷切,不冲撞人的举止相左;然而他们晓得自己周围积怨甚深,明白一腔热忱是徒然的。耐心地积累和贮藏也是白搭。时光必然使一切都一散而光。堆积在路旁的财宝:一旦遭到劫掠,就落入人家手里。他们的眼神表露出流浪的岁月;他们是如此的坚忍,了解自己的骨肉所遭受的凌辱。

在这段原文中,“knew”这个词重复使用了四次。我将这种词语重复的现象现象归纳为意识流语言变异的一种,是因为在通常情况,在同一段落中,如果要表述同一个内容的话,我们都会尽量选取不同的词汇。而在人物的意识流中,他可能没有时间来斟酌词汇,或者同一个词汇反复出现在人物的意识中恰恰反映出了他思想活动的连续性。金和萧的译文都使用了不同的词汇来翻译“knew”。这样做肯定会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但在处理意识流的语言时,很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四、修辞手段的运用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上文我们曾讨论了头韵的使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将着重分析原文对比喻的运用,因为比喻是这部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修辞手法。

小说中的人物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经常会产生十分有趣的联想。而比喻恰恰使他们的想法显得更加新奇和生动,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例如:

1.On the steps of the Paris stock exchange the gold-skinnedmen quoting prices on their gemmed fingers. Gabble of geese.They swarmed loud,uncouth,about the temple,their heads thick-plotting undermaladroit silk hats.

金译:在巴黎证券交易所的台阶上,金色皮肤的人们伸出戴宝石戒指的手指报着行情。鹅群的嘎嘎乱叫声。他们成群结队地在圣殿里转悠,声音嘈杂,模样古怪,脑袋上戴的是不得体的大礼帽,里面装的是密密匝匝的计谋。

萧译:在巴黎证券交易所的台阶上,金色皮肤的人们正伸出宝石累累的手指,报着行情。嘎嘎乱叫的鹅群。他们成群结队地围着圣殿转,高声喧噪,粗鲁俗气,戴着不三不四的大礼帽,脑袋里装满了阴谋诡计。

史蒂芬在他的意识流中把商人比喻成了嘎嘎乱叫的鹅,非常形象地传达出了他对这些商人的看法。比较而言,萧的译文“嘎嘎乱叫的鹅群”是以鹅群为中心的名词短语,与上下文的连贯性更强,也更容易让读者根据上下文推断出,“鹅群”是一个比喻。

2.Fed and feeding brains aboutme:under glowlamps,impaled,with faintly beating feelers...

金译:为我周围的头脑提供并继续提供着养料:头顶上是一些用小铁栅围起来的放电灯,伸出微微扑动着的触须。

萧译:我周围的那些头脑已经塞满了,还在继续填塞着。头顶上是小铁栅围起的白炽灯,触须般的灯丝微微颤动着。

在翻译这句原文中的比喻时,金更忠实于原文,但萧的译文将原文中的暗喻改为了明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触须”是对灯丝的比喻。

五、结语

意识流小说作家孜孜不倦地寻求语言形式和作品内容的革新,使这种写作手法成为上世纪最具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之一。毫无疑问,每位意识流作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独特的风格。本文以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例,分析了意识流语言的一些重要特点及其在译文中的再现,希望能够对意识流小说的赏析和翻译有所借鉴。

Joyce,J.(1996).Ulysses[M].Nanjing:Yilin Press.

常耀信(2007).英国文学大花园[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廖星桥(1988).外国现代派文学导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

詹姆斯·乔伊斯 著,萧 乾,文洁若 译 (1994).尤利西斯 [M].南京:译林出版社。

詹姆斯·乔伊斯 著,金 隄译(1997).尤利西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5-19

郭 新,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项目批准号:CUC14A12)。

猜你喜欢
尤利西斯意识流史蒂芬
与《尤利西斯》偕行百年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萧译本”《尤利西斯》畅销原因探析
暴力、历史与殖民——论《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给善良一次机会
美男子与女儿乱伦生子双双被捕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心理扫描认知观下的意识流小说的隐性语篇连贯新解:以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