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英语议论文中连接副词的使用与语篇模式调查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2014-03-29 09:49邓飞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本族语副词语料库

邓飞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学生英语议论文中连接副词的使用与语篇模式调查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邓飞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所写的英语议论文以及中国学习者所写的汉语议论文中的连接副词和语篇模式的对比分析,发现相比英语本族语者习惯使用演绎式的语篇模式,中国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倾向于使用归纳式的语篇模式,继而导致他们过度使用表总结和结果/推论的连接副词。而以上语篇模式的差异均源于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思维模式。

语篇模式;语料库;连接副词;思维模式

一、研究背景

迄今为止,不少学者对中国学习者的英语作文中的语篇模式进行了研究。Kaplan(1968)分析了母语是汉语的学生所写的英语作文,并将这些作文与汉语八股文进行篇章结构比较,得出结论:尽管这些学生对英语句法结构已掌握得相当熟练,但他们在用英语写作时,仍在很大程度上沿袭汉语八股文的篇章结构。在他们的英语文章中,段落的发展模式是螺旋型的,在文章的结尾处才会点明主题。Scollon(2000)也在研究当代台湾人的英语写作时认为其结构就像传统的八股文科举考试文章,即所谓的“起承转合”。汉语写作者不愿在文章开头直接提出论述的主题。他们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往往不像目的语作者那样把主题放在开头或接近开头的位置,而是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胡曙中(1993)在调查中发现其抽样的30个汉语段落的最高层次(往往是主题句)均在靠近段落的中间或末尾处。郑立信等 (2001)通过大量语料对比,描述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存在较大不同,并从语言系统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探究了造成差异的原因。

连接副词是语篇衔接手段之一,在语篇中具有衔接“信号”的作用。它不仅能使上下文意思连贯,而且还能给读者指明方向,从而更好地理解写作者的意图(Vande Kopple 1985)。如果连接副词使用得当,语篇就会清晰和易于理解(Tyler 1994)。很多学者如何安平(2004)、邓飞(2004,2009)等对不同地区学习者书面语中连接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别发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使用的连接词种类比较单一,过多地使用了某些连接词和误用了部分连接词。他们发现造成以上现象的最大原因是学习者对英语接触的局限性、母语迁移、教学的影响以及学习者语体意识缺乏等。然而至今却很少有人探究学习者连接副词的使用和语篇模式的关系。而且迄今还没有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所写的汉语议论文的语篇模式和连接副词进行研究,来观察学习者在进行英文写作时是否受到母语的影响。鉴于以上局限之处,本文将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作文中的英语连接副词和语篇模式进行大规模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我们以英语本族语作者所写的议论文作参照,同时也对中国学习者所写的汉语议论文进行观察,以探究学习者在其英文写作时是否受到母语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本文共使用三个语料库: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中的笔语子库(WECCL)(文秋芳等2008)。WECCL是一个大型的中国学习者书面语语料库,主要从国内9所不同层次高校英语专业1—4年级的学生中采集。语料内容为若干不同题目的英语作文,文体多为议论文,长度为200—800词。对比语料库为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LOCNESS),是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于1998年建成并供公众使用的英、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共计407篇作文,总字数为228,808字,作者主要是大中学生,文章以议论文为主。为了方便两个语料库进行对比,我们从WECCL随机选取了859篇议论文,总词数为229,070词。我们还收集了华南农业大学二年级学生所写的汉语议论文200篇,自建了一个总次数为92,234的汉语语料库(L1 Chinese)作为参照语料库。三个语料库中的文章虽然题目不同,但都是议论文体裁,因此具有可比性。

首先,确定检索对象。归纳法是汉语议论文的典型结构。先摆事实,讲道理,然后叙述理由,最后从中得出结论(吴应田1988)。但英语议论文比较典型的结构是演绎法。即首先提出看法或观点,然后引用材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本文主要探讨这两种语篇模式。在归纳式议论文中,因为必须在最后作出结论,所以表总结和结果/推论的连接副词运用得较多。因此,本文的检索对象也锁定在这些连接副词上。

本研究采用Biber等人(2000)对连接副词的分类,即把连接副词分为六类:列举添加,总结,同位,结果/推论,对比/让步,过渡等。此外,我们参考了一些学者的意见(Chalker 2001;戴炜栋等2000;王力2000;何善芬1993;彭宣维2000;郑立信2001),确定了与这些英语连接副词相对应的汉语连接副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汉语连接副词与英语连接副词并不是一一对应。表一列出的是本文的检索对象,表总结和结果/推论类的英语连接副词及其相对应的汉语连接副词:

其次,借助语料库的检索工具AntConc在三个语料库中对以上连接副词进行检索,获取它们在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借助每个连接副词在文章中的语境信息,删掉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的同一词形的非连接副词和区分开同一连接副词的多语义性,以便正确统计每个连接副词的频率。

最后,利用所得的数据对三个语料库中表总结和结果/推论类的连接副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讨论和分析。本研究所探讨的问题是:

1)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相比,在使用总结类和结果/推论类的英语连接副词时有何异同?

2)各个语料库中的议论文具有怎样的语篇模式?

3)学习者议论文的语篇模式和连接副词的使用是否有相关?

三、结果与讨论

1.连接副词使用的整体情况

表二列出了这两类连接副词在在三个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因为三个语料库的总次数不等,我们使用万分率做对比。学习者在结果/推论和总结类的连接副词的使用频率上远远超过英语本族语者 (56.4:15.7次/万词;3.6:1.2次/万词),这可能与汉语迁移的影响有关,因为在中文议论文中学习者也使用了较多的同一类型的连接副词(34.4次/万词;3.1次/万词)。而以上连接副词的使用与作者所采用的语篇模式是否有关呢?下面我们将接着对三个语料库中的议论文进行语篇模式的分析。

2.对语篇模式的分析

我们在三个语料库中分别随机选出50篇议论文,仔细观察每一篇议论文中的语篇模式,尤其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采用Trikkonen-Condit&Lieflander-Koistinen(1989)关于确定主题概述(theme summary)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一篇议论文的语篇模式是属于归纳式或演绎式的。最后统计出三个语料库中议论文的语篇模式的使用情况,统计结果如表三所示:

上述的语篇模式使用情况表明,相比英语本族语者(归纳式的议论文仅占12%),中国学习者无论在自己的本族语写作中,还是在英语写作中,都倾向于采用归纳式的语篇模式(归纳式的议论文占90%和62%),由此我们怀疑学习者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可能会受到了汉语写作模式的影响。以下随机从汉语语料库L1Chinese和学习者语料库WECCL中节选出来的议论文或许能证实我们的猜测(由于篇幅有限,有些原句子用省略号代替):

写信比打电话好吗?

许多年前,写信是传达信息的最常用的方法……。然而,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打电话已取代写信,成为最普遍的联系工具。到底打电话与写信孰优孰劣呢?

相信许多人都会承认以前的人多写得一手好字,但到了今天……。而且,写信有它特有的好处……。

但不可否认写信比较费时间……,而且,打电话可以随时表达我们的想法,让人与人更接近。

所以,不能笼统的认为何种方法更优,只能说: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侯用适当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汉语议论文,作者首先把写信和打电话的事实呈现给读者,然后他(她)接着指出写信和打电话的缺点和优点。直到最后他(她)才用一个连接副词“所以”作为语篇标记,道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做出结论。

让我们再看另一篇学习者所写的英语议论文:

<STU2><ARG17><YEAR06><GRADE1><TIMED>

The first one is that...At the same time,we can...

The second one is that...

The third function is that...Itwill teach us how towork with other people andmake a good team work.

The fourth one is that...So wemust go far away our home and live in school.All this lead us to learn self-keeping.

Wemust do all thing all alone.

So I think ithas other functions.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同样采取了归纳法。作者使用了the first,the second,the third,the fourth等连接副词,分别列举出大学教育的作用,到了最后才用一个表结果的连接副词提出主题 “So I think it has other functions”,总结出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为日后找工作作准备,而是还有很多作用。由此可看出,学习者英、汉两篇议论文的语篇模式是一样的。而表三数据表明,大部分(62%)学习者的英语议论文都采用了这样的归纳式语篇模式。

3.语篇模式与连接副词的使用的关系

按照Kaplan(1966)的调查和分析,由于受各自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影响,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一个英语段落通常以一个主题句开头,直截了当地点明这一段落的中心思想,接着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所有的句子都必须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描述。而汉语的篇章发展呈螺旋型,篇章的主题往往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来加以阐述。因此,我们怀疑学习者采用的归纳式的写作模式影响到了他们所使用的连接副词。在汉语议论文写作中,学生们经常在对所论述的事情进行逐一阐述后,最后才使用那些表结果和推断的连接副词如“所以,因此,那么,这样,由此,于是”等来表达结果的关系和作结论。同样,当用英语写作时,学习者便使用以上这些连接副词的相应的英文如“so,then,therefore”来表达同样的语义关系。因此,我们推测学习者对总结和结果/推断类的英语连接副词的过度使用缘于他们采用了归纳法的语篇模式。

四、结语

尽管归纳式和演绎式的语篇模式在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中都被采用,但英语文化更倾向于采用演绎式语篇模式,汉语文化则更倾向于使用归纳式的语篇模式。本研究所调查的中国学生英语议论文语篇模式的情况表明,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思想时仍不自觉地将汉语惯用的归纳式语篇结构应用到英语作文中,自然也相应地使用了大量表总结和结果的连接副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连接副词的使用上遵循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习惯,更应该从思维模式的转变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使用演绎式的语篇模式,使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更加符合西方的写作范式。

参考文献:

Biber,D.,et al.(2000).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Z].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halker,S.(2001).Collins Cobuild:LinkingWord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Hongkong:Commercial Press.

Kaplan,R.B.(1966).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6).

Kaplan,R.B.(1968).Contrastive Grammar:Teaching Comprehension to the Chinese Students[J].Journal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3).

Scollon,R.,et al.(2000).Contrastive Discour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irkkonen-Condit,S.&Lieflander-Koistinen,L.(1989).Argumentation in Finnish versus English and German Editorials [A].In M.Kusch&H.Schroder(eds.)Text,Interpretation,Argumentation [C].Hamburg,Germany:Helmut Buske Verlag.

Tyler,A.(1994).The Rol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Discourse Structure:Signaling Logical and Prominence Relations[J]. Applied Linguistics(15).

Vande Kopple,W.J.(1985).Some Explan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J].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6).

戴伟栋,龚龙生,束定芳(2000).英语常用衔接词例解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邓 飞(2004).基于中国学习者语料库的连接词使用研究[A].何安平主编.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 —— 理论与实践[C].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邓 飞(2009).连接副词的语用功能与使用情况调查[J].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何安平(2004).对英汉语篇标记词SO的个案研究[A].何安平主编.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 —— 理论与实践[C].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何善芬(1993).英汉语言对比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胡曙中(1993).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彭宣维(2000).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 力(1955).中国语法理论(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

文秋芳,梁茂成,晏小琴 (2008).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2.0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应田(1988).文章结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郑立信,朱永生,苗兴伟(2001).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9-11

邓飞(1974-),女,汉族,广东徐闻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语料库语言学。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3G1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项目编号:GD12XWW 07);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C740052);2013年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改课题:基于语料库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衔接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的桥梁。

猜你喜欢
本族语副词语料库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副词和副词词组
最容易发的音与最难发的音